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医师队伍的科室分布和工作负荷,推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方法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医师的科室分布及诊疗工作负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全国临床、口腔、中医3个类别的医师数量年均增长6.11%,其中医疗美容、康复医学等科室医师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传染科医师数量不增反降。医师日均担负诊疗服务量总体上年均递减4.67%,住院负担年均减少4.14%,其中传染科、预防保健、肿瘤科等科室的医师诊疗人次数总体递增,医疗美容、口腔等科室的医师住院负担降幅最大。结论应遵循"一定服务效率下、与医疗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原则,优化医师专业结构和科室分布,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 标签: 医师 医院科室 分布 工作负荷 供需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伤科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本次实验由烧伤科开展,实验人数共计206例,样本选取时间在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之间,通过细菌鉴定共计分离出病原株265株,并对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共计病原株合计265株,大肠埃希菌42例,分布率15.85%,金黄色葡萄球菌96例,分布率36.22%,铜绿假单胞菌102例,分布率38.49%,其他病原菌25例,分布率9.43%。结论:在本院烧伤科室中,创面病原菌占比最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若想控制烧伤创面的病菌感染,需要结合上述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 标签: 烧伤科 创面 病原菌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冠心病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双生子人群中冠心病的分布规律,为遗传和环境对于冠心病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34 583对双生子进行分析,描述冠心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分别计算同卵双生子(MZ)和异卵双生子(DZ)的冠心病同病率,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2±12.4)岁,本研究双生子冠心病患病率为0.7%,女性、年龄较高、北方、肥胖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更高。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MZ冠心病同病率为25.3%,DZ为7.4%,MZ高于DZ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的遗传度为19.3%(95%CI:11.8%~26.8%)。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均有MZ的冠心病同病率大于DZ的趋势,女性、北方、18~30岁人群和≥60岁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冠心病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冠心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遗传效应大小可能不同。

  • 标签: 冠心病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饮茶行为在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茶行为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样本选自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且具有饮茶信息的双生子共25 264对进行分析,描述双生子中饮茶行为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卵型双生子饮茶行为一致率和对内饮茶量差异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5.38±12.45)岁,每周饮茶者占比17.0%,饮茶量(3.36±2.44)杯/d。男性、50~59岁、南方、城镇、文化程度高、双生子中先出生的个体中每周饮茶者比例较高(P<0.05),未婚者中比例较低(P<0.001)。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同卵饮茶行为一致率均大于异卵,饮茶遗传度为13.45%(11.38%~15.51%),除女性亚组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饮茶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分层后仅男性同卵一致率始终呈大于异卵趋势。同性别双生子对内饮茶量差异在男性中呈现同卵小于异卵的特征(P<0.05),而女性中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饮茶行为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饮茶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影响较弱,且遗传效应大小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不尽相同,性别可修饰这一遗传作用。

  • 标签: 饮茶 双生子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出现哮喘病症的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哮喘患者,对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验结果以及肺功能检查,从肺功能指标与气道炎症表型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对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与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患者的表型与FeNO、FEV 1 /FEV、FEV 1 % pred 等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据资料表明,哮喘气道的表型分布主要包括寡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其中对肺部功能影响较为严重的为中性粒细胞型。

  • 标签: 哮喘病 气道发炎 表型分布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继发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1 12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 125例住院患者共送检微生物样本9 335份,其中阳性样本1 349份,革兰阴性菌阳性样本占66.4%(895/1 349),革兰阳性菌阳性样本占33.7%(454/1 349);血液样本占44.7%(603/1 349),痰液样本占33.9%(457/1 349),尿液样本占9.4%(127/1 349)。分离出的细菌占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0%)、金黄色葡萄球菌(21.0%)和肺炎克雷伯菌(18.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77.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8.2%和66.7%,而对万古霉素均未产生耐药。结论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广泛,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应重视对临床医生的抗生素处方培训,优化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 标签: 血液病 住院患者 感染 耐药性 抗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资料,描述和评估受检者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体积密度(VBD)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 140人次乳腺X射线摄影图像,使用Volpara 1.5.1评估女性的VBD。根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VBD进行分级,将样本群体年龄根据中位数分成两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为进一步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将年龄细化分为4组(< 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分别评估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乳房压迫厚度(CBT)、乳房体积(BV)、腺体体积(GV)和VBD。结果年龄中位数为50岁,50岁及以上受检者的CBT和BV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99、-7.92,P<0.001),而GV和VBD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11、18.49,P<0.001)。CBT、BV、GV和VBD各指标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10、22.34、25.70、122.03,P<0.001)。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受检者的VBD最低(t=-12.56、-15.27、-4.57,P<0.001),VB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7,P<0.001)。结论受检者CBT和BV与年龄呈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 标签: 乳腺X射线摄影 乳腺体积密度 腺体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MNSs血型系统中NN型在三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及抗-M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法 随机抽取三明市血站无偿献血人群A型540例、B型352例、O型715例,以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红细胞膜上M抗原来分析并统计NN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NN型比例为24.0%,其中A型中NN型135例占25.0%、B型中NN型71例占20.2%,O型中NN型180例占25.2%。结论 MNSs系统中NN型在A、B、O血型中分布无明显差异且NN型在三明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的比例为24.0%。抗-M患者的输血,在24.0%的配血相合率下,应当尽量优先选择NN型的红细胞经交叉配血相容后输注,这对输血安全有重大意义。

  • 标签: MNSs血型系统 抗-M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相关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试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2019年11月以前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共计956例为病人的病例数据资料,剖析其中医证型、证素基本规律以及服药状况。结果:1.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2.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瘀血和气虚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3.在冠心病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活血药及补气药的应用最多。结论:1.冠心病冠脉综合征证属本虚标实,共同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治疗可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注意兼顾兼症,辅以化痰清热等法,体现个体化治疗,达到辨证论治的最优化。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中药,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医院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医院用药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458例病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采用微生物分析仪对这458例患者的感染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了解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显示,本次共计检测出458株细菌,其中有187株多重耐药菌,标本类型为体液、血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尿液,占比分别为36.46%、12.23%、24.45%、26.86%;其中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CREC、CRKP、CRPA、CRAB、MRSA,占比分别为19.43%、10.26%、6.33%、0.87%、3.93%。在革兰氏阴菌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主要原因为这两种细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强,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菌。这些细菌主要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结论:临床上要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规范抗菌类药物的给药,尽可能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医院病原菌 分布特点 耐药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的研究来对肺炎链球菌在临床的分离过程中其分布的特点、变化以及耐药性,来为肺炎链球菌感染者的诊断与治理等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102例的肺炎链球菌临床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测,来对肺炎链球菌的来源以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检测,最后对检测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结果:在对102例分炎链球菌患者的检测与分析当中,结果显示在临床分析到肺炎链球菌标本中,有87例是来自于痰液当中,而其中的分离率最高是在儿科中,分离率相对较高的还有在呼吸内科、干部病房当中。在检测中得出其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相对较高的包括青霉素敏感菌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而耐药性相对较低的则是包括万古霉素、氯霉素等等。结论:根据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分析能够了解到,以往在对肺炎链球菌的治疗当中,使用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等等已经不能有效的进行治疗,而使用第4代奎诺酮类药物却有着比较强的抗菌作用,这能够有效的结合临床诊断等来提供更加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更好的辅助教学。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分布 耐药性 抗菌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与年龄相关的病理生理和免疫相关变化使老年哮喘在临床表现和哮喘表型、内型上和年轻患者存在差异。而老年人哮喘的中医证型分布也和年轻患者不同。本文综述老年人哮喘的特征研究和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研究,以期对未来中医对老年哮喘症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哮喘 证候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护士在为患者实施头发清洁护理时使用的洗头器需要低头才能洗头,会使不能长时间低头的患者产生不适感,并且体积较大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移动位置,较为不便,同时因为患者低着头护士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观察患者的面色,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可以不需要患者低头且可以随意移动的洗头器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该洗头器包括洗头皿、背衣,洗头皿内设有洗头腔,洗头皿的底部有与洗头腔连通的出水管,洗头皿的侧面连接有背部连接件,方便患者将背衣背在背上。该洗头器方便了患者站着或坐着洗头,不需要再将头低着,护士可以很好的观察到患者的面色更安全,移动也方便,可以带给患者更好的体验感。

  • 标签: []穿戴 洗头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影响mRNA疫苗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因素。方法在不同离子强度缓冲液、pH值、稀释剂类型、稀释度和检测仪器条件下,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3批mRNA疫苗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稀释剂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粒径分布不发生改变;稀释剂的pH值增加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当pH值达到弱碱性时,粒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选择不同溶液作为稀释剂时,mRNA疫苗的粒径均不同,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疫苗稀释度≤100时,粒径和粒径分布均无明显改变;不同仪器参数下疫苗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粒径分布略有不同。结论粒径和粒径分布受稀释剂、稀释度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影响,在生产与质控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粒径 粒径分布 mRNA疫苗 动态光散射
  • 简介:摘要为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在育龄期健康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功能减退(DOR)及卵巢早衰(POF)女性中的水平分布及诊断价值。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9年1至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育龄期女性患者按不同临床表征分为PCOS组133例、DOR组120例、POF组1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女性1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的血清AM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睾酮(T)值,使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PCOS组、DOR组、POF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MH水平以M(Q1,Q3)表示分别为9.10(6.67,11.49)ng/ml、0.11(0.05,0.29)ng/ml、0.03(0.02,0.06)ng/ml和2.99(1.57,4.98)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础内分泌水平包括E2、FSH、LH和T也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DOR、POF、PCOS组的AMH和LH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COS组的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OR组的E2、LH和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H、AMH+LH联合指标诊断PCO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和0.922,敏感度分别为82.7%和85.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88.8%;诊断DOR的AUC分别为0.861和0.971,敏感度分别为89.0%和92.5%,特异度分别为63.0%和92.0%;诊断POF的AUC分别为0.950和0.998,敏感度分别为98.3%和99.2%,特异度分别为75.9%和97.0%。AMH、AMH+LH联合指标鉴别诊断DOR和POF的AUC分别为0.768和0.937,敏感度分别为70.3%和95.5%,特异度分别为73.9%和80.8%。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疾病 卵巢早衰 卵巢功能减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植物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其耐药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去除患者重复的菌株,40例患者分离菌株中包括革兰阴性菌28例,革兰阳性菌9例,真菌3例,分别占比70%、22.5%和7.5%。在真菌中耐药性较高的是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其余无高耐药性情况出现,在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中无耐药情况发生。结论:ICU临床对真菌进行分离,发现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因此临床需要定期监测细菌学,从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分离菌 耐药性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液及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记录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记录患者的标本来源及科室来源,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标本为主,占54.29%(19/35),其次为尿液标本(17.14%,6/35)和咽拭子标本(11.43%,4/35);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来源以呼吸内科为主,占60.00%(21/35),其次为重症监护室(22.86%,8/35)。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上的耐药状况较为复杂,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均为20.00%(7/35);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均为2.86%(1/35)。结论医务人员要根据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做好有效的预防,设置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隔离区,并强化临床日常管理,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效预防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风险因素 预防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者耳部疾患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TS患者的耳健康提供管理策略。方法本研究是以调查问卷为基础的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的TS患者(共纳入71例,TS诊断时年龄3~11岁,耳鼻喉科就诊时年龄4~27岁),问卷调查患者不同年龄段耳部疾患的发生情况。横断面研究内容包括耳部形态学及听功能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引起耳部疾患及听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采用Prism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发现急性中耳炎在3~6岁及7~12岁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12岁以上患者,分别为33.8%(24/71)、42.9%(30/70)及23.5%(8/34);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在3~6岁患者中的发病比例高达21.1%(15/71),其中约46.6%(7/15)患者会持续到6岁以后。分泌性中耳炎在3~6岁、7~12岁及12岁以上三个年龄段的发生率分别为32.4%(23/71)、34.3%(24/70)及38.2%(13/34),鼓膜穿刺治疗的复发率分别为100%(7/7)、42.9%(3/7)及50.0%(1/2),显著高于鼓膜置管治疗。3~6岁及7~12岁两个年龄段,X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急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低于其他核型患者;大于12岁的患者,急性中耳炎的患病率在各种核型中的差异不明显,分泌性中耳炎在含Y染色体核型中患病率最高。此外,伴随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的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横断面研究发现本组TS患者中低位耳的发生比例为7.0%(5/71),外耳道狭窄4.2%(3/71),鼓膜形态异常38.0%(27/71),听力异常35.2%(25/71),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17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6例,混合性听力损失2例;其余46例患者听力正常,但其中6例耳声发射异常。咽鼓管功能评估发现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比例为38%(27/71)。听力下降及咽鼓管功能异常与核型无明显相关性(χ²值分别为2.83和2.84,P值分别为0.418和0.417),但与是否伴随其他疾病显著相关(χ²值分别为13.43和7.53,P值均<0.001),在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发生比例明显升高。结论TS相关的中耳炎及听功能障碍发生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不仅在学龄前女孩中普遍出现,而且在学龄期后亦持续存在或再发;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是TS患者耳部疾患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提高对TS相关耳部疾患的认识,并将耳健康监测纳入TS常规诊疗中。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中耳炎 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