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从再障分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护理,导致发病的因素及其预防。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较为难治的血液病。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再障2例,兹谈谈对本病的认识和体会。

  • 标签: 贫血 再生障碍性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盆血的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盆血患者40例。结果用药后血红蛋白的升高较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血小板升高最慢。结论雄激素类和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在慢性再障的治疗上疗效较好,急性再障的疗效不如慢性再障确切,但可与其他疗法合用。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因临床分析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再障发病原因不明确,临床上可见到与乙型肝炎相关的再障病例,可能是由于乙型肝炎对造血干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致染色体畸变,并可通过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病毒感染可破坏骨髓微循环,进而导致再障的发生1。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肝硬化 误诊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造成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综合征。本文对近年来AA的病因研究及发病机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了解再障的发病特点和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利于尽可能地减少再障的发生。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发病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9例,通过重组人白介素11升血小板治疗后观察血小板变化。结果可进行评估的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后血小板数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讨论通过上述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促进血小板的增生,改善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方法治疗。结果2例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对患儿做好密切观察及积极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结论CLS是一组突发的、可逆性毛细血管高渗透性,血浆外渗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IST治疗SAA过程中可发生CLS,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

  • 标签: 重型再障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护理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了解孕妇贫血的症状,评估病人活动耐力及生活自理情况,观察贫血体征,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如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并观察治疗、护理后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病人待产期应严密观察胎心音、胎动情况和子宫增长情况,及时了解胎儿有无宫内缺氧、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改善胎儿缺血、缺氧。

  • 标签: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到中年的张先生近来感到头晕、心慌、容易疲劳,到医院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只有76克/升,诊断为贫血。做进一步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异常,血尿素氮18.8毫摩尔/升,肌酐超过454微摩尔/升,B超检查发现双肾体积缩小。医生告诉他得了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是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性贫血”。

  • 标签: 难治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 医院检查 肾功能异常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孕妇除了自身需要的铁,还要供给胎儿造血的铁。据调查,孕妇贫血的患病率较高,其娩出的婴儿贫血患病率可达占45%。为了胎儿的健康,为了新生儿从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体质,在行常规产检时,早期及中期应查血常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在治疗。

  • 标签: 妊娠 缺铁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形态学特征分析,结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探讨MCV和RDW在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方法47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的门诊和住院病人,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者,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分析检测MCV和RDW。结果47例患者的MCV低于正常对照44例,占93.61%,MCV在正常范围3例,占6.39%,RDW-C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实验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果然重要,但是MCV和RDW对IDA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地区部分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情况,探讨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方法随机对本地区散居3个月~5岁的儿童220例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及防治。结果Hb在110g/L以下的共有80例,占调查总人数的36.36%。其中轻度贫血75例,占患儿总数的93.75%。经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防治后,治愈率达94.90%。结论认为对小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贫血干预,及时给药防治是可行的。

  • 标签: 3个月~5岁儿童 缺铁性贫血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溶血性贫血的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经验。结论临床上有急性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代偿性增生及红细胞有缺陷或寿命缩短的证据,此时可以肯定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检查 检验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