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手术中采取出血量估算方法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接受了剖宫产手术的76例高危产妇,收治时间范围即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应用抽签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以及参比组,每组38例,分别采取集血袋联合改良称重法、传统目测法,对比二组出血量计算值、估算时间、并发症。结果:组间出血量估算值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估算值和实验室计算值无明显差异(P>0.05);参比组估算值和实验室计算值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估算时间相比于参比组较短(P<0.05);参比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高危产妇剖宫产中应用集血袋联合改良称重法有助于提高出血量估算值准确性,缩短时间,对于并发症的减少也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集血袋联合改良称重法 剖宫产手术 出血量估算方法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有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主要是诱发型、自发型以及转基因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饮食结构制备近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关于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已有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探求一种与GDM的发生与发展近似的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小鼠模型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护士的有效沟通是医疗保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Plan-Do-Check-Act)模型在提升护士沟通效能中的实践。主要通过制定沟通计划、实施沟通策略、监测沟通质量以及不断改进来优化护士的沟通技能。研究结果表明,应用PDCA模型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沟通效能,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在护理质量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 标签: PDCA模型,护士,沟通效能,医疗保健,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罗红霉素制剂近红外定性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 OPUS 扫描 52 个国检品种的罗红霉素制剂,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和定性鉴别模型的结果:用 BrookeMatrix-F 近红外光谱仪精确鉴别罗红霉素制剂的两种定性模型,区分不同的制剂。结论:该模型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罗红霉素制剂的鉴别,并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现场筛查。

  • 标签: 近红外 定性模型 罗红霉素制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复苏延迟危险因素,用列线图可视化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浙江某三甲医院复苏室收治1201例全麻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模型,采用列线图可视化展示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患者年龄≥66岁,普胸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时间≥120分钟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值为92.3%,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78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92-0.878)。验证组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37-0.909)。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判模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表现良好,有助于预测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延迟 危险因素 可视化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综合考察了mR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评估其在未来人类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前景。首先,我们探讨了动物模型在疫苗研发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模拟人类免疫反应和疾病机理方面。其次,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的工作原理及其相较于传统疫苗的优势,包括更快的开发周期和更高的灵活性。进一步,本文探讨了mRNA疫苗的制备和优化过程,重点关注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如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通过分析SARS-CoV-2 mRNA疫苗和其他病原体的动物模型研究案例,我们评估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以及免疫应答机制。最后,结合实验设计、结果和结论,我们对mRNA疫苗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 标签: mRNA疫苗,动物模型,SARS-CoV-2,免疫原性,疫苗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构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疗领域 应用前景
  • 简介:摘 要:介绍了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的相关概念,简述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方案及应用技巧,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我国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拓展新空间。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动机性访谈 临床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前,门诊是服务患者的第一场所,负责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多项复杂的医疗服务工作。门诊护理工作具有患者流量大、病因复杂、环节众多等特点,其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医院整体服务水平。门诊患者由于躯体疾病的影响,加之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担心治疗、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故加强门诊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医院管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和各类通讯设备,建设网络预约系统和网络挂号系统,简化就诊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患者中采取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效果。

  • 标签: 大模型时代下 公立三甲医院 门诊 机遇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VMTRGs),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并评估预后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该模型在免疫与药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及临床病理参数,从GSEA官网获取VMTRGs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使用单因素Cox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VMTRGs并构建风险评分预后模型及列线图,将TCGA胃癌患者随机分组及使用外部独立数据库GSE84437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对风险评分预后模型进行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相关分析。结果:构建了由4个VMTRGs(F5、APOA1、CD36、SPARC)构成的风险评分预后模型,通过验证显示该预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且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构建的列线图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风险评分高、低风险组在肿瘤突变负荷、药物敏感性分析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构建了一个由4个基因构成的胃癌预后风险模型,作为现有TNM分期的补充,能够预测胃癌患者预后、免疫治疗效果及药物敏感性,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囊泡介导转运相关基因 胃癌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应用PCL联合医学模型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2例护生进行对比实验,均在妇产科实习,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PBL与医学模型联合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各31名护生,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评价比较。结果:经实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理论、操作技能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模式、内容、效果及态度等方面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实践教学期间,采用PBL与医学模型联合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其专业水平,护生对教学效果有着较高评价。

  • 标签: PBL 医学模型教学 妇产科实践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发生风险,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肝内外胆管结石术治疗患者,共计8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通过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出影响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年龄60岁以上、手术时长超5h、术中出血量≥500ml是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单因素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上因素是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独立因素。结论: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延迟性肠麻痹预测指标,为早期预防和治疗 延迟性肠麻痹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术 延迟性肠麻痹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首先概述老年黄斑变性的现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随后,着重探讨了RA1115-B1眼用滴剂在湿性wAMD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眼用滴剂在湿性AMD动物模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文详细介绍了小鼠湿性AMD模型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揭示了眼用滴剂在湿性AMD治疗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治疗药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标签: 医药工程 黄斑变性 眼部滴剂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候选化合物对Ⅱ型胶原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探索候选化合物HXW-1、HXW-2对Ⅱ型胶原致Wistar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影响,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选取检疫合格Wistar大鼠90只,按左后足跖基础容积大小随机均衡分成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80只。造模测量致敏第14天的左后足足容积,计算肿胀度。根据肿胀度将模型对照组分为8组,即模型对照组HXW-1、HXW-2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全部雄性。初次致敏第15天,根据各组10mL/kg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4天,每天进行一般观察。测量足肿胀,并对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检查比较。结果:(1)模型对照组造模后左后足跖容积及肿胀度明显增大,关节产生病理结构改变,提示造模成功;阳性对照药甲氨蝶呤给药后第14天大鼠的左后足肿胀度减少,并减轻关节软骨的破坏、滑膜水肿及炎症变化,提示试验系统稳定;(2)受试物HXW-2对CIA模型(Ⅱ型胶原关节炎)无治疗作用。(3)受试物HXW-1剂量为1.0mg/kg、10mg/kg时对缓解大鼠Ⅱ型胶原引起的关节炎症有一定的作用,能减轻滑膜水肿及炎症、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特别对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有减轻作用,减轻程度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关系。结论 受试物HXW-1表现出了良好的抗RA效果,具有潜在的抗RA开发利用价值,为候选化合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关节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对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在癌症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选择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常规癌症告知)、观察组(六步癌症告知)。随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 在临床上面对癌症患者时,通过应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能够促使人文关怀护理得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 人文关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微创介入科2022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肝癌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SPIKE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告知病情后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Herth希望量表得分及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Herth希望量表得分及GQOLI-7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SPIKES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更高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护理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RET锌指蛋白(ret finger protein,RFP)基因敲除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影响。方法:RET锌指蛋白基因敲除的 C57BL/6 雄性小鼠通过腹腔注射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1-methy-4- phenyl-1, 2, 3, 6-tetrahydropyridine, MPTP)制备 PD 模型,注射的第 6 天取小鼠全脑,用 TUNEL 试剂盒检测中脑黑质部细胞的凋亡,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Caspase-3,RFP表达。 结果: RFP基因敲除能够降低由MPTP所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结论:RFP基因敲除减轻了 PD 模型小鼠的神经退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我院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5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统一为79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在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母婴不良分娩症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在护理前没有形成较大差别(P>0.05),两组经过护理后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要低于对照组下降后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两组不良分娩症状的比较中,观察组孕妇出现不良分娩症状的几率都要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IMB模型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手术室患者推进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的临床质效。方法:2022年8月-2024年1月,将184例手术室患者分两组,各92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低体温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和IL-10测算数据值。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以及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以及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手术室患者推进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质效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 常规护理处置 临床效能 测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开始溶栓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实施急诊护理,可缩短等待时间及溶栓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