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氧疗已广泛运用于现临床治疗手段中,未来氧疗更会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为了达到更好的氧气湿化效果,设计发明实用新型装置。超声雾化湿化装置,原理是通过超声,改变水的性状达到湿化氧气的目的。装置运行简便适用度高,运用超声产生负离子达到湿化供氧专属通道内的除菌,减少细菌进入呼吸道的可能,从而起到最好的湿化效果,达到最高的氧疗作用,实现氧疗对治疗和改善疾病的目的及意义。

  • 标签: 氧疗 超声 氧气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氧气雾化面罩湿化器持续湿化气道的体会。方法选取于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斯莱达医疗用品(惠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雾化器(气切型),根据医嘱及痰液的黏稠度调节氧流量;对照组采取间断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覆盖无菌湿纱布,比较两组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粘粘稠度I°患者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比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雾化持续湿化气道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的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雾化面罩 持续湿化 气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湿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相对比,前者更能够有效满足气管切开患者对于气道温化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气道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湿化效果。

  • 标签: 人工气道 持续氧雾化湿化 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作用。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气管滴药方法湿化气道,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及气道出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结痂以及气道出血情况减少,痰液容易吸出,刺激性咳嗽相对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多项指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方便,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不同湿化液经输液器持续恒温湿化气道及氧气雾化效果。方法随机取样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本院气管切开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0.9%盐水组和0.45%盐水组。监测痰液黏稠度,观察有无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情况。结果痰液黏稠度效果比较,0.45%盐水稀释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5%盐水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例数明显少于0.9%盐水,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使用0.45%盐水经输液器针头插入氧气管持续恒温湿化的方式效果较好,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 标签: 气管切开 输液增温器 持续湿化 氧气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湿化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用药频度结合月环系数评估我院药房抗高血压药用量的价值进行研讨。方法对我院药房2016年使用的抗高血压用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用药频度与月环系数结合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使用的抗高血压类药物的用量进行价值评价,将推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药房抗高血压药物经用药频度结合月环系评估后,推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频度结合月环系数在我院药房抗高血压药用量的价值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用药频度 月环比系数 抗高血压药用量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射流雾化器在ICU间断撤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并间断撤离呼吸机的患者共67例,按床号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撤机期间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其中观察组采用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前后痰液粘稠度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每小时按需吸痰次数、发生刺激性次数、出现痰痂次数以及人工气道带管平均时间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化法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按需吸痰次数减少,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操作和取材简便,基层医院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射流雾化 脱机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病人排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泵控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2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观察组拔管时间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驱动雾化湿化气道更能达到排痰的目的。

  • 标签: 气管切开 氧气驱动雾化 湿化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我院ICU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持续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取持续滴注加湿法,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血氧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和黏膜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可以有效减少痰痂形成和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更好,并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 湿化效果 并发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和气道滴注作为气道湿化方式的RCT。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共1 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组的痰液黏稠度低于气道滴注组(RR=0.29,95%CI 0.21~0.40,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亦降低(RR=0.34,95%CI 0.23~0.51,P<0.01;RR=0.24,95%CI 0.16~0.38,P<0.01;RR=0.48,95%CI 0.38~0.61,P<0.01),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气道滴注组(RR=0.1.34,95%CI 1.23~1.45,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可显著降低痰液黏稠度、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达到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气道滴注 雾化吸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的作用。方法将30例气管插管及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注射泵持续泵药法湿化气道,观察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及气道出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结痂以及气道出血情况减少,痰液容易吸出,刺激性咳嗽相对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方便,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雾化吸入 注射泵 持续泵药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妊娠期羊水量异常,对母儿的健康都有较大的影响,其病因目前仍不全部明确,而且孕妇及家属对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往往造成死胎、死产、胎儿畸形、产妇分娩时产后大出血等等而危及母儿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的产妇应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并对孕妇及家属作好健康教育,让其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 标签: 羊水量异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试验组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处理,给予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滴入液体湿化气道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时间与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时间和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氧气雾化 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脱机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羊水量异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产妇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症状明显且未足月者可穿刺放羊水以减轻宫腔压力,近年来国内外也采用快速羊水减量,我院用负压吸引抽吸快速羊水减量,最大量一次6000ml,45分钟完成,未出现并发症。放羊水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脉搏、阴道流血、胎心情况,术后密切观察胎心、羊水量、腹围、宫高、腹痛等,注意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

  • 标签: 羊水量异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湿和浊是中医学中的两个病证,表面看似乎很相近,究其实质,则相差甚远。本文通过对化源、性质、病位、病性、辨证论治以及对湿浊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探微,在中医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医学 探幽显微 湿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