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急救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并对比急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不同程度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较短,且在中度和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神志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治疗而言,采用纳洛酮能够提高临床有效性,缩短症状时间,值得在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纳洛酮 症状缓解时间 神志清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运用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38例,分为两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9例试验组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轻型、中型及重型乙醇中毒患者症状舒缓时长及神智清醒时长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治疗后轻型、中型及重型乙醇中毒患者症状舒缓时长及神智清醒时长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急救运用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临床急救 急性乙醇中毒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的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9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综合救治策略①立即畅通气道,快速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治疗,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②插管成功后及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行气道吸引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③入ICU后1-3h内即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DF)治疗。④加强监护、采用药物对症综合治疗。经过上述积极抢救,均成功救治,无一例死亡,住ICU时间3-5d,呼吸机治疗时间1-3d,血液净化治疗时间为(9.6±2.5)h,转出ICU时自主呼吸、循环稳定,语言流利、动作协调、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呼吸抑制并误吸患者需紧急开放气道,尽早转入ICU加强呼吸循环的支持、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连续性血液净化等对症综合支持治疗,可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重度乙醇中毒 呼吸抑制 误吸
  • 简介:无水乙醇栓塞动静脉畸形及静脉畸形的疗效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使用时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意外是一种极为罕见但最凶险的并发症。本文对无水乙醇栓塞治疗中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案例进行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无水乙醇 血管畸形 心血管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消毒性能,观察其消毒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葡泰牌),采用定量杀菌实验进行试验。结果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作用1min、2min、3min、5min、10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率均达100%。结论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皮肤消毒液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无刺激性气味,对皮肤刺激性小。

  • 标签: 消毒液 葡萄糖酸氯己定 杀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颅脑部MRI的检查对于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及应用。方法选取5例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患者,对其进行颅脑部MRI影像学分析及临床症状及特征等资料的分析。结果颅脑部MRI检查结果显示出患者丘脑的内侧,第三脑室及周围脑组织的对称性T2W,Flair成像有异常高信号。通过患者出院后随访显示5例中有4例患者随着其临床症状的消失和病情的好转,患者MRI检查的异常信号逐步减轻并消失,另外2例患者在随访的1年中为持续性的植物人状态,MRI检查的异常信号为改变。结论颅脑部的MRI检查对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具有较为宝贵的诊断价值,其检查显示的损害程度可基本反映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MRI,非乙醇中毒性,韦尼克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急诊乙醇中毒患者分成两组,选择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分别治疗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结果在各时段清醒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意识恢复、症状改善、症状消失、住院时间等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诊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时,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意识清醒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纳洛酮 急诊乙醇中毒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苯乙醇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结果:不同产地吊石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寻找高含量苯乙醇苷的资源植物及产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吊石苣苔 苯乙醇苷 UPLC—MS/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肤润外涂与75%乙醇湿敷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骨科收治的140例留置针静脉同时输注甘露醇及七叶皂甘钠联合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收治的A、B病区患者分为2组,各70例,A病区为塞肤润外涂组,B病区为75%乙醇湿敷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塞肤润外涂组比75%乙醇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使用时间长,静脉炎治疗天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塞肤润外涂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甘露醇及七叶皂输注的安全性,提高静脉炎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塞肤润 75%乙醇湿敷 静脉炎 骨科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为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与射频消融法治疗肝癌预后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 年至 2015 年本区某医院 54 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通过患者肝功能检查及甲胎蛋白 (AFP) 测定、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射频消融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结果: PEI 组施术后肿瘤直径残余 (0.7±0.2)cm , RFA 组施术后瘤体直径残余 (0.2±0.1)cm ,表明 RFA 组对于肿瘤直径的消减明显优于 PEI 组 (P < 0.05) ;对甲胎蛋白 AFP 的抑制方面: PEI 组明显优于 RFA 组。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变化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谷草转氨酶浓度的降低 PEI 组明显优于 RFA 组 (P < 0.05) ;谷丙转氨酶浓度两组术后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 ALT 浓度。

  • 标签: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 射频消融术 原发性肝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5日~2017年2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将9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9例/组。将采用纳洛酮单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纳洛酮+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苏醒时间、思维意识、肢体功能、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苏醒时间、思维意识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更优(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和纳洛酮联合应用在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理想,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重度乙醇中毒 醒脑静注射液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74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7例,分别采用藻酸盐敷料为主的湿性治疗以及三乙醇胺乳膏湿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日常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揭除敷料疼痛、覆盖敷料疼痛、愈合时间、敷料更换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伤口发生率0.00%,对照组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湿敷治疗创伤性伤口,可减轻换药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 标签: 伤口 湿敷 疼痛 三乙醇胺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C、LDL-C、GLU、AST、ALT及GGT指标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指标与健康人群有着明显差异,可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非乙醇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在介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份_2016年3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采用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阶段肿瘤直径,以及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阶段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同阶段肿瘤直径变化均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同阶段疼痛变化均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在介入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患者的肿瘤直径明显缩小,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水乙醇碘化油 介入治疗 腹膜后恶性肿瘤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w和12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 骨缺损 骨再生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对比和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72例肾囊肿患者行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聚桂醇组(n=39)和无水乙醇组(n=33)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抽尽囊液,分别注入聚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和97.0%(32/33)。治疗过程中,聚桂醇组5例诉轻微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显著低于无水乙醇组10例短暂刺激性腹痛和5例持续性腹痛、醉酒样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5%,15/33)(P〈0.05)。术后6个月随访,聚桂醇组治愈率82.1%(32/39),与无水乙醇组治愈率81.8%(27/33)相仿;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径〉8cm肾囊肿的治愈率为56.0%(14/25),显著低于≤8cm肾囊肿的治愈率100%(47/47)(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仿,其优势是硬化剂可保留在体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囊肿大小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