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采用管理对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09.19-2021.11.17对13名腹透患者分别进行考核,对其开展素管理,对比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以及护理前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患者通过素管理后,对13名腹透患者分别进行考核,共考核了1093次,其中不规范次数有75次,腹膜透析发生率约为6.80%。结论:针对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采用管理对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规范行为,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三元管理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癌痛医养结合模式,探讨其对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6例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63例)及观察(63例)。研究过程脱落6例,共有120例完成随访,每组60例。对照男38例、女22例,年龄(58.50±9.73)岁;观察男39例、女21例,年龄(55.52±11.22)岁。对照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癌痛医养结合模式。比较两患者的结局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表(NRS)]、疼痛知识知晓情况(癌症患者疼痛调查表)和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出院后2周,观察患者的疼痛知识知晓率[(76.00±11.23)%比(58.00±12.32)%]、按量用药[98.3%(59/60)比86.7%(52/60)]、观察及处理不良反应[90.0%(54/60)比11.7%(7/60)]、疼痛自评[70.0%(42/60)比26.7%(16/60)]、按计划复诊[91.7%(55/60)比73.3%(44/60)]均高于对照,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患者的爆发痛发生率[5.0%(3/60)比18.2%(11/60)]、疼痛评分[0.87(1.00)分比1.45(1.00)分]、焦虑评分[(41.98±8.59)分比(45.02±6.92)分]及抑郁评分[(52.83±11.00)分比(57.46±9.14)分]均低于对照(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癌痛医养结合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促进患者对癌痛知识的正确掌握,提高遵医行为,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癌痛结局。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 医养结合 模式构建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在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居家卧床的60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每组30例。观察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对照则采用传统社区就医的常规化换药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患者的治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治愈时间为(42.20±4.97)d,短于对照的(50.13±4.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可以改善居家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能够为社区居家压力性损伤患者慢性伤口的康复提供实践依据。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医院 家庭 社区 慢性伤口 居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医院服务对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移动平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的作用。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市某社区医院接诊的慢性病常住居民522例,根据不同治疗的诊疗模式分为两,常规管理(n=261例)和一体化管理(n=261例),常规管理采用常规社区诊疗模式,一体化管理采用社区医院一体化诊疗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后两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及药品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率、健康知识形成率、健康教育参与率。结果:一体化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疾病控制情况均高于常规管理(P<0.05);一体化管理患者的药品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率、健康知识形成率、健康教育参与率均高于常规管理(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院诊疗服务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移动平台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医院诊疗服务 医院-社区-家庭 慢性病 一体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动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中的效果及遵医率、血压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为员联动延续护理的观察(3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37例),观察患者遵医率、血压达标率及血压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观察遵医率高,血压达标率高,血压水平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联动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遵医率及血压达标率,降低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三元联动延续护理 老年 高血压 遵医率 血压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术前预测阴性和非阴性乳腺癌中,采用多参数MRI影像学特征分析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开始/结束)乳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经手术病理切片验证,其中阴性乳腺癌患者35例(阴性)、非阴性乳腺癌患者35例(非阴性),两患者术前均采用多参数MRI检查,分析两患者影像学特征,并对采用阴性乳腺癌多参数MRI影像学特征诊断效能进行观察。结果 阴性、非阴性年龄、病程、癌症分类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阴性、非阴性肿瘤组织形态分叶状或者圆形占比、T2WI信号高信号占比、最大强化率≥180%占比、峰值时间<120s占比差异显著(P<0.05);利用该四种影像特征诊断阴性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任意两种影像特征诊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术前使用多参数MRI影像学特征预测阴性和非阴性乳腺癌价值较高,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较高,可深入研究。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诊断符合率 多参数MRI检查 影像组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脑震荡模型(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海马神经铁死亡(ferroptosis)的情况。方法9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10)g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2只)和模型(78只),模型采用自由落体法撞击大鼠额颞叶部(每天1次,连续3 d)制备大鼠MC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12 h、24 h、48 h、72 h、7 d、14 d,每组12只。采用平衡木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协调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铁离子含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FTH)和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FTL)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内铁沉积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海马神经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平衡木实验中各组大鼠平衡木通过时间和运动协调能力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8,60.34,均P<0.05),其中48 h大鼠[(87.00±4.74)s,(4.75±0.43)分]通过时间和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35.13±6.99)s,(0.75±0.23)分](均P<0.05)。各组大鼠铁离子总含量、Fe2+含量和Fe3+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0,94.42,40.25,均P<0.05),其中48 h海马组织Fe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10.17±0.05)ng/μL,(8.65±0.01)ng/μL](P<0.05)。在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中,各组海马组织GPX4、FTH、FTL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4,82.09,49.01,71.63,28.94,15.78,均P<0.05),其中24 hGPX4[(1.09±0.01),(0.23±0.01)]和FTL[(1.60±0.03),(0.64±0.02)]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GPX4:(1.00±0.02)、(0.17±0.01),FTL:(1.00±0.04),(0.32±0.01)] (均P<0.05),24 hFTH[(0.24±0.03),(0.07±0.01)]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1.00±0.01),(0.67±0.03)] (均P<0.05)。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中,MCC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缩小,核仁破裂,核膜不同程度皱缩,线粒体肿胀变形且有空泡存在,线粒体内嵴结构减少或消失。结论重脑震荡模型大鼠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海马神经出现铁死亡特征,尤其在24 h、48 h时最明显。

  • 标签: 三重脑震荡模型 海马神经元 铁死亡 自由落体法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腕关节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的MRI影像学模型,评价其对TFCC损伤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科行腕关节磁共振检查的100例患者病例(损伤及非损伤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3.0 T磁共振扫描,选取T2WI冠状位序列,手动勾画图像中的TFCC区域,提取影像特征,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特征筛选,将所筛选出的相关性最强的影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建模方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从T2WI冠状位序列中提取到88个初始特征,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LASSO算法筛选出12个相关性特征,基于上述相关特征在SVM分类器中构建的模型AUC值为0.88,精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10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MRI的影像学特征可以提供一个识别腕关节TFCC损伤的无创性工具,提高TFCC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维有限模型分析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过程中牙列的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方法利用志愿者的锥形束CT数据及舌侧活动翼托槽实体数据,建立排齐后的下颌牙列及矫治器的维有限模型,在此模型上施力内收下前牙,初步分析下牙列的初始位移特点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加力后,下颌中切牙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少量舌侧移动;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略有舌倾;第一磨牙比较稳定;第二磨牙整体略有近中倾斜,牙冠则表现为舌倾和远中舌向扭转;在内收时,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颌中切牙,尤其是牙颈部和根尖部。结论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对前牙压低的同时后牙支抗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牙弓形态有良好控制。

  • 标签: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 内收前牙 三维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死亡率高。肝脏基因的畸变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这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肝细胞癌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的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破坏肿瘤细胞。细胞中不同的特征基因表型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耐受,这能够解释肝细胞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或耐药的潜在原因,为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提供参考。进一步加深对肝细胞癌中基因与转录特征的认知以及认识其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Lisfranc韧带损伤维有限模型,比较钉板内固定与实心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集正常人体足部的CT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足部几何形态,截断Lisfranc韧带、第1、2跖骨跖跗韧带,模拟单纯韧带断裂的Lisfranc损伤。应用Abaqus6.14软件分别在钉板固定模型(共2块锁定钢板+8颗锁定螺钉+1枚实心螺钉)及螺钉固定模型(3枚实心螺钉)上加载载荷后进行有限分析,比较两种模型整体的应力应变情况、足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以及内固定系统自身的应力分布。结果在相同载荷下,钉板固定模型整体的应力分布集中在钉板系统上,螺钉固定时内固定应力同样明显高于骨质;两种固定下整个足部模型的形变均为足弓下榻,内侧柱明显。钉板固定模型内中柱的钉孔应力最大为39.91 MPa,小于螺钉固定模型的53.13 MPa。钉板固定模型内侧楔骨与第1跖骨相对位移为8.515×10-1 mm,大于螺钉固定模型的3.893×10-1 mm。二者内固定自身均有应力集中现象,钉板固定应力集中于固定第1跖跗关节的钢板中段偏腓侧,两端应力分布较小,螺钉固定应力峰值位于固定第1跖跗关节的内侧柱螺钉中部,明显高于钉尖和钉尾。钉板系统应力峰值为239.5 MPa,小于螺钉系统的256.8 MPa。结论实心螺钉内固定Lisfranc损伤中表现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强于背侧钢板,但其自身承受应力更多,发生断钉的风险也更高。

  • 标签: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Lisfranc损伤
  • 作者: 唐忠旺 石伟华 夏斌 杨婧懿 赵一姣 王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限法探索乳磨牙非金属冠制作的关键参数,为乳磨牙非金属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构建下颌第二乳磨牙维模型;限定牙冠厚度为0.5 mm,设计无角肩台解剖式、无角肩台非解剖式、刃状边缘解剖式、刃状边缘非解剖式4种牙冠形态;对无角肩台非解剖式牙冠设计0.50、0.75、1.00、1.25、1.50 mm 5种牙冠厚度,对牙冠分别赋予聚醚酮酮(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PEKK)、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树脂(PMMA)和树脂浸润陶瓷(树脂浸润陶瓷)3种不同材料,模拟垂直及倾斜加载,对模型各组件进行应力及疲劳分析;将上述0.50、0.75、1.00、1.25、1.50 mm 5种厚度的无角肩台非解剖式牙冠的材料赋予为PMMA树脂,模拟牙冠旋转脱位,对不同厚度的无角肩台非解剖式牙冠进行非轴向固位分析。结果构建下颌第二乳磨牙有限模型后,静力及疲劳分析显示无角肩台非解剖式牙冠及粘接剂层的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小,安全系数最高。对比不同材料,树脂浸润陶瓷在牙冠颊侧边缘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PEKK粘接剂层出现应力集中。非轴向固位分析显示0.50、0.75、1.00、1.25、1.50 mm 5种厚度的牙冠在转动相同角度时需要的扭矩大小分别为4 856.1、4 038.1、3 497.3、3 256.3及3 074.3 N⋅m,各组粘接剂断裂面积大小:0.50 mm<0.75 mm<1.00 mm<1.25 mm<1.50 mm。结论乳磨牙非金属冠的设计中,冠的边缘设计建议为无角肩台,内冠形态为非解剖式,面最小预备量为1.00 mm,制作材料建议采用与牙本质及粘接剂弹性模量接近且各项测评性能较稳定的PMMA树脂材料。

  • 标签: 牙,乳 牙修复体 非金属材料 有限元分析 牙应力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甲医院糖尿病病费用,探讨减少医疗资源消耗的办法。              方法              通过某DRG系统,提取该院2021年1-9月主要诊断为糖尿病(E10-E14)的772份病例,对费用取对数ln(总费用),在95% 置信区间,两用T检验,多组用方差分析比较费用差异。              结果              在95% 置信区间,糖尿病费用取对数ln(总费用),不同科室T检验,t=1.337,P=0.18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间方差分析,F=4.251,P=0.006

  • 标签: 糖尿病病组 DRG 费用
  • 简介:摘要:探讨黄御《长沙药解》中茯苓效用,辨析黄御学术思想。《长沙药解》认为茯苓味甘,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其具有利水燥湿、泄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之用,为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黄御根据脏腑气机运动原理对药物进行分类,对临床用药及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黄元御 长沙药解 茯苓 脏腑气机
  • 简介:摘要影像学研究已经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距离影像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学可解释性及临床易用性4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对推进影像学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数据库 影像组学 数据标准化 模型泛化性 生物学可解释性 临床易用性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脑影像暴露基因学(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基因学通过建立基因与非侵入性成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对基因的表达进行无创、实时及连续的监测,从而通过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分级、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子层面的预测、分析,实现精准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影像基因学,并在不同的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阐述了基于影像基因学在胶质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癌、前列腺癌诊断、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潜力。

  • 标签: 影像基因组学 胶质瘤 肺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肾癌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和量化传统影像检查手段无法识别高通量特征信息的影像学,逐渐成为临床实施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研究热点。脊柱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单一,传统的影像学手段对一些脊柱病变的精准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依然具有挑战性。人工智能与影像图像的交叉融合,大大提高了一线工作者对疾病诊断准确性,并实现了对疾病未知数据的预测。目前,脊柱疾病的诊断在影像学的应用方面未见系统的综述报道。因此,笔者重点就影像学在脊柱疾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及脊柱影像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脊柱疾病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 作者: 廖星美 赵思如 戴文聪 樊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致死病因,肝细胞癌(HCC)是其主要类型。诊断HCC时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治疗的疗效。由于我国尚未在肝癌高危人群中普及肝癌早筛工作,且受限于当前肝癌早诊手段,我国肝癌早诊率不足30%。近年来,代谢学逐渐兴起,在HCC的发生机制、早期预防和诊断、药物治疗靶点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新进展,同时发掘出众多具有优良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血清代谢物指标,弥补了传统血清学指标的不足,助力HCC的早筛早诊。现总结近5年HCC血清代谢学标志物研究,探讨代谢学在HCC的早期预测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血清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