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绞股蓝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绞股蓝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粉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绞股蓝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粉以5g/kg.bw、10g/kg.bw、15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绞股蓝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粉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绞股蓝丹参三七提取物混合粉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绞股蓝 丹参 三七 毒理学
  • 简介:摘要:传统的器械检验检测工作通常依靠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存在着效率低下、漏检和误检等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器械检验检测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器械检验检测效率与质量的策略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一课题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 标签: 器械检验 检测效率 质量 策略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疾病(INOCA)患者合并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招募100例因心肌缺血症状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CAG)且提示三支冠脉狭窄均<50%的INOCA患者,同月行心肌灌注显像(MPI)、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碲锌镉(CZT)SPECT冠脉血流定量检测,最终纳入93例INOCA患者[男36例、女57例,年龄(63.0±10.9)岁]。CMD定义为冠脉血流储备(CFR)<2.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CMD组和非CMD组MPI结果、左心室容积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CMD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D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INOCA患者中,CMD组29例、非CMD组64例;CMD组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负荷总积分(SSS)、差异总积分(SD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高于非CMD组(t值:2.42~3.76, χ2=8.94,z值:-3.31、-3.41,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LVMI、SSS、SDS、LVPWT、IVST及年龄对CMD有预测价值(AUCs:0.67~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VMI[比值比(OR)=1.08,95% CI:1.01~1.17]、SDS(OR=5.37,95% CI:1.95~14.78)、高血压(OR=5.68,95% CI:1.34~24.18)及年龄(OR=1.10,95% CI:1.03~1.18)是CMD的危险因素。结论LVMI、SDS、高血压及年龄与INOCA患者合并CMD密切相关,可用于INOCA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 作者: 孙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2期
  • 机构: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山东淄博255022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感到满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印明珠 孙明 燕宪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科,宿迁 2238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002 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徐州 221002 睢宁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徐州 221299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脓毒症(sepsis)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凝血功能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水平差异与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住的sepsis患者271例,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并计算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在28 d内进行随访并评估其预后,并以此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TEG、凝血功能与MPV/PLT比值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为Angle、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抗凝血酶原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AT-Ⅲ)、D-二聚体(D-Dimer,D-Di)、MPV/PLT,建立Angle + CI +AT-Ⅲ+ D-Di +MPV/PLT的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Angle、CI、AT-Ⅲ、D-Di联合MPV/PLT对seps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Sepsis患者病死率为42.4 %。①死亡组患者D-Di、MPV/PLT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Angle、CI、AT-III均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gle、CI、AT-Ⅲ、D-Di、MPV/PLT是影响sepsi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③Angle + CI+ AT-Ⅲ+ D-Di +MPV/PLT的联合检测评估sepsis 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大于单独使用Angle、CI、AT-Ⅲ、D-Di、MPV/PLT的面积(0.755、0.790、0.776、0.729、0.746),且Angle + CI+ AT-Ⅲ+ D-Di +MPV/PLT的联合的灵敏度为83.5%,特异度为91.0%,也较单独指标有所提高。结论Angle、CI、AT-Ⅲ、D-Di、MPV/PLT是影响sepsi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Angle + CI+ AT-Ⅲ+ D-Di +MPV/PLT联合检测评估sepsis预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联合监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图像中骨转移瘤进行智能诊断,并设计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621例患者(男389例、女232例;年龄12~93岁)的骨显像图像,分为骨转移瘤组和非骨转移瘤组。从2组分别抽取80%作为训练集,余20%作为测试集。利用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34构建骨转移瘤诊断分类及分割模型。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评估分类模型性能,分析分类模型在<50岁(15例)、≥50且<70岁(75例)及≥70岁(33例)组的性能差异。利用模型分割骨转移瘤区域,以骰子系数评估分割模型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的比对。计算骨显像肿瘤负荷系数(BSTBI)以定量评估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结果骨转移瘤图像280例,非骨转移瘤图像341例;其中,训练集498例,测试集123例。诊断分类模型识别骨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9%(50/54)、85.51%(59/69)和88.62%(109/123)。分类模型在<50岁组表现最佳(灵敏度2/2,特异性12/13,准确性14/15),其特异性在≥70岁组中最低(8/12)。分割模型中,骨转移瘤区域骰子系数为0.739,膀胱区域骰子系数为0.925,模型在3个年龄组表现相当。初步结果显示,BSTBI随病灶数目的增多、99Tcm-MDP摄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构建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从输入原始数据到最终完成BSTBI计算所需时间为(0.48±0.07) s。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骨转移瘤、进行自动区域分割及计算肿瘤负荷,为骨显像图像的解读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提出的BSTBI有望成为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神经网络(计算机)
  • 作者: 万鑫蕊 孙明 李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检验诊断省创新团队,昆明 65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118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LTNP)体内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已被证明可以预防HIV-1感染并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成为了指导HIV-1疫苗设计和被动免疫治疗的突破口。中和抗体的功能除了与靶向表位有关,其亲和力也极大的影响了抗体的活性。HIV-1 bNAbs通过体内的多轮亲和力成熟获得了较高亲和力,从而实现了广谱度和中和活性的增加。高亲和力HIV-1 bNAbs在治疗过程中能更好的协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并且使用剂量更少,毒副作用也相对较低。在亲和力成熟的同时,HIV-1 bNAbs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体细胞超突变(SHM)、插入缺失、较长的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等不寻常的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通过有效疫苗诱导HIV-1 bNAbs在体内产生并发育成熟,因此了解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突变及其要点,有助于理解中和抗体的活性与特征的关系,并为设计有效的HIV-1潜在免疫原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广谱中和抗体 抗体亲和力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收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肌酐(Scr)、血浆醛固酮(AL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Na/H交换体亚型3(NHE3)、肝再生增强因子(ALR)水平及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A组Scr、ALD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IL-6、CRP水平低于B组(P<0.05)。A组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治疗后,A组NHE3、ALR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B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损伤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减轻肾损伤状况,缓解炎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肾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对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分为参照组(29名)和研究组(30名)。参照组行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行大剂量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镇痛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镇痛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参照组72.4%(21/2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大剂量 羟考酮缓释片 癌症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9.03—2021.6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运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266.89±14.85)IU、血糖恢复时间(5.38±0.57)d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餐后2h血糖(8.66±0.74)mmol、空腹血糖(6.69±0.49)mmol水平相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途径患者自控镇痛基数在晚期癌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晚期癌痛患者,根据给药途径分为A组(14名)、B组(14名)、C组(15名)、D组(15名)。A组行皮下镇痛,B组行硬膜外镇痛,C组行静脉镇痛,D组为不予以镇痛。将四种不同镇痛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随着持续治疗,A组、B组、C组的镇痛效果加D组有显著优势,且C组的镇痛效果略优于A组和B组;D组未发生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C组不良反应最为强烈。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多途径 患者自控镇痛 晚期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甲亢治疗中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的应用效果。方法:甲亢患者取样63例,收治时间2019年02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组,行丙硫氧嘧啶治疗(31例,参照组)和甲巯咪唑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32例,研究组),比较甲状腺功能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T4(15.12±0.42)pmol/L,FT3(9.07±1.25)pmol/L,TT3(2.15±0.29)nmol/L,比参照组低,TSH(4.18±1.03)mU/L,比参照组(2.16±1.20)mU/L高,总有效率96.88%,比参照组80.65%高,P<0.05。结论:甲亢治疗中联合应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提升用药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效果比较 甲亢治疗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研究基数样本为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纳为2019.01~2022.02,对比治疗方案,探讨临床应用效果,盲选抽签法,对照组/35(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35(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相较患者血糖指标、BMI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项目有明显改善价值,(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单药治疗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血糖及BMI指标,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单药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方案对社区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社区2型糖尿病确诊者84例行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12月,经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3例)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行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比较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及体质量、BMI、TC、TG较治疗前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社区糖尿病患者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方案,可实现对其血糖、体重、血脂水平的综合治疗管理,维持病情稳定,效果显著。

  • 标签: 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社区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研究组(27名)。参照组行VAP化疗,研究组加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临床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5.2%(23/27)显著高于参照组68.0%(17/25);研究组免疫力较参照组有大幅度提升;经治疗,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参照组有明显优势。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盐酸埃克替尼 免疫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剂量阿帕替尼与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6名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常规组(27名)和治疗组(29名)。常规组行化疗治疗,治疗组行小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8%(4/29)显著低于常规组37.0%(10/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晚期胃癌 低剂量阿帕替尼 化疗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帕替尼递增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晚期胃癌患者取样35例,皆为2019.06-2021.01入院就诊,随机分为常规组(n=17,阿帕替尼恒定剂量治疗)和观察组(n=18,阿帕替尼递增剂量治疗),观察SF-36评分变化,对比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价影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CA125(20.64±4.69)U/ml,CEA(35.29±7.13)μg/L,比常规组(37.46±4.80)U/ml、(50.08±7.46)μg/L低,P<0.05。结论:晚期胃癌治疗中应用阿帕替尼递增剂量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影响作用 疗效观察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并发症率。方法:研究2019年7月—2021年0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常规对症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75%)相比对照组的(75.00%)要更高(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吉非替尼的效果相对显著,且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孔法与五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孔组(给予三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38例)和五孔组(给予五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42例)。三孔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5.9±9.6)岁;五孔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5.5±12.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髂血管损伤、直肠损伤、闭孔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瘘)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孔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1.2±2.5)d、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肠瘘1例)、术后复发1例与五孔组[(10.6±3.3)d,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复发2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孔法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具备和传统五孔法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创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三孔法 五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