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说起百合科植物,人们通常会想到高贵典雅的百合花,然而百合科家族中还有一群“另类”成员一蜘蛛蛋却不太引入注目。蜘蛛蛋属这一名称的由来十分有趣,因其属内大部分种类花的形状(花被裂片)酷似蜘蛛,而其果实较小而圆似蛋,乍一看极似一只只蜘蛛静卧在那里“蛋”,“蜘蛛蛋”可谓形象之至。

  • 标签: 蜘蛛抱蛋属 百合科 家族 种类 名称 果实
  • 简介:重庆松藻矿务局运销处地处矿区偏僻山沟,家属区离工作场地较远,因而经常出现早班迟到、缺勤的情况。另外,矿区职工文化生活单调,很多职工休息时间常常在牌桌和酒桌上度过。休息不好,疲劳过度成了该处日常工作中越来越突出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运销处于2002年9月初成立了一支安全巡逻喊话队,由心细、认真的退休老太婆和家属组成。巡逻喊话队每天晚上穿梭在家属区的街巷中,不停地喊着:“早班同志要注意,晚上不要太熬夜;早睡早起精神好,确保安全忧愁少;家庭幸福企业兴,开开心心过人

  • 标签: 家属区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企业 职工 隐患
  • 简介:以沅陵县凉水井镇的5年生马尾和檫木混交林为对象,抽取不同石漠程度下的马尾作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漠程度的减轻,该地区马尾幼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均会增加,不同石漠程度地区间的胸径、冠幅和树高差异均很大.

  • 标签: 石漠化 马尾松 幼林 生长状况 沅陵县
  • 简介:6月4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附近的长沟峪煤矿文化广场彩旗飘扬,广场西侧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文化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的大红横幅;主席台对面的铁花框架上挂着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遵章守法,关爱生命";南北两侧的大气球下分别垂着书有"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生于泰山"的标语;广场上,参加仪式的长沟峪煤矿数百名矿工代表,身着整齐的工装坐成4个方阵盼着仪式的开始.9点30分,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北京市安监局、京煤集团及其所属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来到文化广场,仪式开始.

  • 标签: 基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下根 安全生产月 文化广场 安全文化
  • 简介:有机农业提倡与自然共存不破坏平衡,而自然界的土壤中存在许多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圈微生物(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此类微生物可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基因,增强植物抗病.PGPR可产生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可溶性磷及铁,诱发植物抗病、克服逆境、增强营养吸收,固氮或防治病害等,在有机农业上有助于植物增产,改善农业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生产出健康的作物.参25.

  • 标签: 促进植物生长根圈细菌 植物生长 有机农业
  • 简介: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急性生态毒性检测,但新鲜培养的Q67菌液的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差。为了提高采用新鲜培养Q67菌液进行急性生毒性试验的重现性,采用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法,以紫外分光光度计600rim处的吸光度值(OD600)表征密度,分别利用不同OD600值的悬液测定1rZnS04·7H20、CdCl2·2.5H20、氟硅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氯异氰尿酸5种不同性质化学物质及焦化废水、油田采出水、电镀废水3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对Q67的急性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试验不适合采用培养时间作为细菌的培养终点。菌液的密度对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新鲜培养的Q67悬液的OD600值介于1.6~1.8时,水样的EC50值远大于其他阶段,灵敏度最低;部分低浓度的工业污水对OD600位于2.5左右的菌液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毒性感应滞后于密度低的Q67悬液。当Q67悬液的OD600值控制在2.o左右时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固定菌液的OD600值可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试验结果,并排除接种量、菌种保存时间对急性毒性测试的影响。

  • 标签: 毒理学 新鲜培养的Q67菌液 菌密度 灵敏度 重现性
  • 简介:采用球衣(Sphaerotilwsnatans)FQ32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Pb^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理化因素对球衣吸附硝酸铅溶液模拟废水中Pbc的影响。结果表明,球衣在Pb^2+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吸附剂0.6g/L用量、龄32h、pH=7、温度30℃、吸附时间60min的条件下,对Pb^2+的吸附率为89.98%,吸附量为74.98mg/g;该吸附过程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吸附5min时,吸附量已达总吸附量的94%,90min达到吸附平衡。球衣对Pb^2+的吸附基本为细胞表面的被动吸附,吸附条件对吸附效率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剂 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 PB^2+ 影响因素
  • 简介: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氨氮降解AD-5,研究了温度、pH值、摇床转速以及接种量对降解AD-5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解AD-5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宜培养基pH为7,最适宜摇床转速为120r/min,100mLLB液体培养基,最适宜的接种量为6.0m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AD-5具有更高的活性。菌种AD-5对氨氮的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氨氮的残留浓度Y与时间X符合方程Y=73.3836e(-0.07722)X。

  • 标签: 氨氮 氨氮降解菌 最佳培养条件 动力学
  • 简介: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大的特点,提出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方法。通过菌株分离、菌株筛选、菌株对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实验筛选出8株降解菌株,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降解利用情况研究,表明筛选出的降解菌株均能够以废弃钻井液为唯一碳源,具备了快速分解废弃钻井液的能力。

  • 标签: 废弃钻井液 微生物降解菌 筛选
  • 简介:草具有适应性强,根系庞大和耐金属污染等生物特性,其应用实例证明香草在恢复植被,固坡,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常规植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在尾矿库闭库工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香根草 尾矿库 闭库 固坡 恢复植被 水土流失
  • 简介:际土壤微生物是植物修复及其强化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助于深入探索修复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微生物生态效应反映土壤生态变化,对于有效评估强化调控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强化调控措施与际土壤微生物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评估强化调控措施施用风险的可行性。

  • 标签: 环境学 强化措施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简介:分析了4种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发光(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的单一毒性和等毒性比例下的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对发光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和0.151×10^-3mol·L^-1。不同的评价方法对4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和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的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 标签: 喹诺酮类抗生素 发光菌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毒性分析
  • 简介:针对海洋溢油污染问题,采用实验室筛选的海洋溢油降解HJ01和HJ02开展海洋溢油微生物降解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进行降解率测定。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500mg/L、NaCl含量20000mg/L时,HJ01和HJ02对海洋溢油的降解效果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HJ01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5℃、石油初始浓度7500mg/L、NaCl含量10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HJ02在pH值为7、培养温度30℃、石油初始浓度11000mg/L、NaCl含量1000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 标签: 海洋溢油 生物修复 正交实验 条件优化
  • 简介:从甲拌磷污染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甲拌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JZ1-黏着剑(Ensiferadhaerenssp.)。最初,该菌株在24h内对200mg/L甲拌磷的降解率为42.2%。当驯化质量浓度为800mg/L时,JZ1对200mg/L甲拌磷的降解率达到56,3%。以JZ1为出发经化学诱变和紫外诱变后获得菌株JZ1-II。JZ1-II对甲拌磷的降解作用明显增加:当盐酸羟胺质量分数为2%时,降解率提高至67.8%;进一步经紫外照射45s,降解率提高至83.2%。气相色谱法测定甲拌磷的降解动态,在JZ1-II的作用下,甲拌磷在12—24h内下降迅速,24h后降解率基本稳定在83%。采用氯化亚锡法测定培养基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分析甲拌磷的降解途径,甲拌磷的降解过程应为:甲拌磷(O,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首先降解为二乙基磷酸,继而转变为磷酸。

  • 标签: 微生物学 甲拌磷 黏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 sp.) 降解作用
  • 简介: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北京褐潮土中对玉米(品种郑单958)幼苗的毒性效应及其生物富集特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口cR—DG旺)技术,探讨了镉对玉米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100mg·k-1)镉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北京褐潮土中镉引起玉米幼苗株高下降1/2的效应浓度(EC50)为654.6mg·k-1,引起玉米根部和地上部干质量下降1/2的EC50分别为3236和1102mg·k-1,玉米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干质量)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态毒性的适宜终点。玉米幼苗对镉有一定的吸收累积效应,镉在玉米幼苗各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为〉茎〉叶,其中根部对镉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物富集系数BAF〉1)。镉污染可引起玉米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高浓度(1000mg·k-1)镉可导致部分微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表明镉污染可对植物幼苗、植物际微生物以及植物一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重要的干扰和威胁。

  • 标签: 土壤 玉米幼苗 根际微生物 生态毒性
  • 简介:综述了应用零价铁-反硝化复合体系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污染的研究进展。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化学还原法和生物反硝化法,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以零价铁在水中厌氧腐蚀所释放的氢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可以同时解决这两种技术单独使用时所存在的弊端。在此复合体系中,主要反应包括产氨、析氢和反硝化,降低脱氮产物中的氨氮比例就要减少产氨反应的发生几率。此外,使用纳米铁代替零价铁和反硝化细菌复合,可以大大提高脱氮反应速率。然而,该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反应机理、产物控制、条件优化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还需要深入研究。

  • 标签: 环境学 零价铁 自养反硝化细菌 硝酸盐 地下水
  • 简介:建立了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中的氟毗胺,以C18柱为分析柱、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电喷雾正离子源、外标法定量。氟吡胺在0.05~1.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964.10x-143.28,决定系数为0.9968。向对照番茄果实、对照土壤中分别添加氟吡胺标样,使其添加量分别为0.10mg/kg、0.40mg/kg和2.00m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43%~103.32%和92.75%~104.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4.9%和3.4%~4.4%。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胺的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1.7μg/kg,检出限分别为0.3μg/kg和0.5μg/kg。

  • 标签: 环境学 氟吡菌胺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番茄 土壤
  • 简介: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剂降解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该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剂,降解速率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氘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氯氰菊酯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与降解率呈正相天。菌株JZL-3对氯菊酯和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降解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于已有的关于菊酯类杀虫剂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立体异构选择性的结论。

  • 标签: 微生物学 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 立体异构选择性
  • 简介:为评价新型杀菌剂氟吡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我国特有的环境生物产生危害,测定了氟吡胺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斜生栅藻、大型溞、玉米螟赤眼蜂、赤子爱胜蚓和黑斑蛙蝌蚪等9种代表性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以斑马鱼为试材,研究了氟吡胺的生物富集性,即根据鱼类急性毒性结果LC50(96h)=1.489mg·L^-1,设计生物富集试验水样浓度为LC50的1/2、1/10和1/100,即0.745mg·L^-1、0.149mg·L^-1和0.0149mg·L^-1,连续暴露8d,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浓度下氟吡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量。结果表明,氟吡胺对斑马鱼、斜生栅藻和大型溞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级,对黑斑蛙蝌蚪急性毒性为高毒级,其对蜜蜂、鸟类、家蚕、蚯蚓和天敌赤眼蜂等环境生物均为低毒或低风险;斑马鱼在0.745、0.149和0.0149mg·L^-1的氟吡胺水溶液中暴露192h时,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3.65、26.39和193.2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标准,10〈BCF≤1000,氟吡胺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

  • 标签: 氟吡菌胺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生物富集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