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对聚对苯甲酸乙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纤维分别进行了酸、碱、盐处理,测量获得了处理前后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当拉曼频移在200~1750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纤维的拉曼峰强度高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当拉曼频移大于1750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且荧光背景减弱;经H_2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经Cu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较未经处理的PET纤维明显增高。同时,NaOH、CuSO_4和H_2SO_4对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强度及不同振动模式所对应的拉曼峰寿命有影响。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酸、碱、盐处理 拉曼光谱
  • 简介:平面几何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笔者从教十多年,经过几轮的初中数学循环教学,深感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几何学习难度也逐步提升,学生明显感到几何学习的困难,尤其是初的学生,很多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力不从心.

  • 标签: 平面几何教学 学习困难 学生 初二 成因 数学教学
  • 简介:本文展示了作者基于实用性、探究性、趣味性、情感性的《牛顿第定律》课堂教学的实例,提出了物理课堂教学要结合校情、生情对教材进行次开发,要讲究实效,让学生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高,让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渗透。

  • 标签: 课堂教学 教材二次开发 实效性 探究性 情感性
  • 简介:标题化合物C26H26O5以2,3-萘甲醛和5-甲基-1,3-环己酮为原料,在醋酸溶剂中,室温下经搅拌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得到.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相对分子质量Mr=418.47,晶胞参数a=0.99004(8)nm,b=1.09098(9)nm,c=1.04246(11)nm,V=1.08753(17)nm3,Z=2,晶胞密度Dc=1.278g/cm3,吸收系数μ=0.088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444.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1=0.0533,wR2=0.1293.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吡喃环为半椅式构象,而茚中五元环则为信封式构象.

  • 标签: 室温 双环化反应 多组分 晶体结构
  • 简介:以脂肪胺为桥联基,通过与β-(3,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4种脂肪胺桥联受阻酚.核磁氢谱和质谱证实了脂肪胺桥联受阻酚的化学结构,采用DPPH法和测氧法对脂肪胺桥联受阻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胺桥联受阻酚对含氮自由基DPPH和过氧自由基ROO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受阻酚桥联基的增长,受阻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均下降,但随着受阻酚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清除活性均增大,且桥联基对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大于清除ROO自由基的活性.

  • 标签: 受阻酚 桥联基 抗氧化活性 1 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
  • 简介:针对CN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缩短初始对准时间的问题,设计了一种CNS/INS组合导航系统组合对准新方法。在CNS/INS姿态四元数组合算法的基础上,推导CNS/INS组合系统线性化状态方程,分析了INS和CNS姿态四元数差值构建量测方程。利用递推最小乘原理实现了对该组合系统的信息融合,设计了基于该估计原理的组合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考虑到大气层内动基座条件下对于星敏感器造成的干扰因素增加了加权处理环节,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递推加权最小乘法在处理组合导航系统初始对准中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微晃基座条件下,与传统的滤波方法相比较该估计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约25%的对准时间。

  • 标签: CNS/INS组合导航 星敏感器 初始对准 递推最小二乘
  • 简介: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统计学及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5,8-甲基乙酰紫草素衍生物的维(2D)、三维(3D)定量构效关系(QSAR).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18和0.736.CoMFA模型的q^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703和0.982,预测相关系数R^2pred为0.746.结果表明,所建立的2D/3D-QSAR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的预报能力,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 标签: 紫草素衍生物 MCF-7 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分子设计
  • 简介:基于冰铜基体成分特点,在传统碘量法的基础上,对冰铜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硝酸-氯酸钾溶解样品除硫,氨水-氯化铵次沉淀分离铜,一次完成测定,省略了原子吸收光谱法补正的步骤,满足了碘量法快速测定冰铜中铜含量的要求。实验表明,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1%~1.9%,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及分析方法比对,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检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解决了冰铜中铜含量的快速测定,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冰铜 硝酸-氯酸钾 二次沉淀 碘量法
  • 简介:在1,6-己醇溶剂中,以Ru3(CO)12和Fe3(CO)12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方法合成了Ru-Fe纳米粒子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特征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呈现出高度均匀而聚集的纳米颗粒特征.在0.5mol/LH2SO4溶液中,Ru-F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的电催化活性高于Rux,主要归因于d电子从Ru原子到Fe原子的转移过程.

  • 标签: Ru-Fe催化剂 非Pt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 简介:对制造的单mesa终端4H-SiCPIN极管,采用数值仿真和测试结果比对的方法,分析了各向异性迁移率效应对4H-SiCPIN极管正向直流特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器件的正向直流仿真物理模型和参数选取,其中,迁移率的各向异性关系是在各向同性迁移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的,载流子寿命采用空间赋值的方法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各向同性迁移率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偏差较大,对迁移率模型进行各向异性修正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研究表明,实际制造的4H-SiCPIN极管在直流开态下,存在迁移率的各向异性效应。

  • 标签: 4H-SIC PIN二极管 正向直流特性 数值仿真 各向异性迁移率
  • 简介:2015年5月23-24日,由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五校学生共同组织举办的2015年第届交叉学科数学建模学生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国内外数学和交叉学科领域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以"交流·思维·创新"为主题的学生学术论坛。数学建模专家浙江大学陈叔平教授、东南大学朱道元教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韩中庚教授、西安

  • 标签: 交叉学科 空军工程大学 陈叔平 朱道 交通大学 航空军械
  • 简介: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考察了硝基类肽类化合物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对嗜热菌蛋白酶(TLN)的抑制效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侧链基团为异丁基时,抑制剂与TLN的活性部位之间形成的氢键数目最多,并可以提高抑制剂与TLN的结合能力.理论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大小与抑制剂的抑制常数相吻合.以上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揭示了硝基类肽化合物侧链结构对TLN的抑制能力的影响复杂性,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疏水作用外,侧链结构的变化导致氢键的形成能力变化也不可忽略.

  • 标签: 抑制剂 嗜热菌蛋白酶 硝基 构效关系 氢键
  • 简介:作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实施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成了每位教育工作者所期冀的目标玄武区始终聚焦课堂的重点问题,并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区域教学研究,丰富教育理论与实践,历经近一年的调研和论证而产生的“新三学”课堂正体现了玄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

  • 标签: 教学体会 二元一次方程 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探索 教育工作者
  • 简介:铬矿砂及再生铬矿砂经1000℃灼烧,研磨,以过氧化钠为熔剂,经高温熔融,热水洗涤,盐酸、硝酸酸化前处理样品,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铬矿砂中的氧化硅。研究了熔融试样时引入的基体元素钠对被测元素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过氧化钠加入为1.5g对检测干扰影响小。采用加基体铬、铁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对测定的结果影响。硅的检出限为0.0049mg/L,氧化硅测定范围为0.010%~6.0%。对铬矿砂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一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小于1%,克服了常规重量法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满足生产需要。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铬矿砂 二氧化硅
  • 简介:2,2’-(1,1’-4-甲基-吡啶)联咪唑(L)、芳香羧酸与乙酸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d2(L)(p-bdc)2(H2O)2]n(1)和[Cd(L)0.5(m-bdc)]n(2),并用单晶衍射仪定义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属于正交晶系,Ibca空间群,配合物2结晶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进一步分析表明,所合成的2个化合物都是有扭曲α-Po拓扑的三维网络结构.在室温条件下,配体L和2个配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质.

  • 标签: 晶体结构 联咪唑 羧酸 荧光性质
  • 简介:标题化合物(C24H16N4S)以噻吩-2-甲醛、苯甲酰乙腈和3-甲基-1-苯基-1H-吡唑-5-胺为原料,在离子液体[bmim]Br溶剂中,在80℃搅拌合成得到.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相对分子质量Mr=392.47,晶胞参数a=0.93612(8)nm,b=1.03063(12)nm,c=1.16624(16)nm,V=0.96853(19)nm3,Z=2,晶胞密度Dc=1.346g/cm3,吸收系数μ=0.185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408.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85,wR=0.1337.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吡啶环与吡唑环近似于共平面结构.

  • 标签: 吡啶-5-甲腈 合成 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