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以青海东部为中心的一个强有力的藏族政权,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雄踞河湟地区,其首府在青唐,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史称其辖地“占河湟间二千余里”,东至秦州西界,南达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据青海湖,大致占

  • 标签: 西藏 唃厮啰政权 交换贸易活动 货币形态 经济状况 产业结构
  • 简介:面对“台海危机”发生后两岸关系紧张局势和“总统直选”后岛内政治力量新变化,为下一阶段“修宪”做准备,台湾当局决定援引“国是会议”先例,以政治协商形式,于1996年底召开“国家发展会议”,讨论“宪政体制”、“经济发展”与“两岸关系”三大议题,但在新党退出后,成为国、民两党利益交换的“分赃会议”,引起社会各界不满。从会议达成的结论来看,以“总统扩权”交换“冻省”共识,显然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独台”与“台独”的合流,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了障碍,也造成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新的混乱。

  • 标签: 政治协商 利益交换 台湾“国家发展会议”
  • 简介:林丹汗在25岁时就被明朝称做“名王”,并且开始同明朝建立了宿愿已久的邦交,取得了与明朝的市赏。然而在蒙古部族中却还未能取得太大的统治权。《明实录》万历四十六年九月甲子(京都大学本)的一条记载中写道:虎墩免憨以东,则米少花火爱免宰赛卜儿亥等酋,以西,则拱兔扌著臣台吉歹青黄台吉等酋,或以十数营称,或以二十四营称,皆拥强聚众,反复无常。而乃蛮兄弟之七营又在东西诸虏之中,正负广宁锦义之背,未款而屡逞者十三年久矣。无年不三四入犯,无犯不杀掠人畜,盖称雄黠,而最难制驭。从上文可知,就是在整个蒙古部族中也只有几个首领。其中有的与明朝建立了和平邦交,有的对明朝进行侵犯

  • 标签: 林丹汗 努尔哈赤 蒙古 国书 达延汗 《明实录》
  • 简介:从1644年至1911年,统治中国的清朝皇帝设法把内亚的大部分纳入其控制之下,并把中国的领土延伸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文认为其庇护的政治技巧与它规范化的语言,及其所强调用礼物交换与礼貌表述,对解释内亚腹地以联盟形式融入帝国是一个有用的概念。通过重新解释礼物交换的义务,清朝不得不加强和巩固其人际关系网的持久性,使之转变为有明确界定的统治系统。在这个规范化的过程中,作为清廷管理外藩事务的理藩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王朝的早期,它是负责收集和传播与内亚首领有关的各种庇护关系的信息。在17、18世纪,它努力标准化和简化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当清朝在外藩行使更直接的控制权时,即使是在王朝后期,理藩院及其庇护的规则和原则被修改后一直保留。本文为多民族大清帝国的寿命和凝聚力提供了一个解释。基于最近出版的满文和蒙古文档案资料以及礼物交换的诸多内涵,本研究揭示了大清皇帝自我观念的改变。

  • 标签: 理藩院 政治庇护 礼物交换 满蒙关系
  • 简介:广州的琶洲地区是广州会展业的代表符号,琶洲村是会展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城中村。本文以琶洲村村民为例,从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视角解析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居民的社会交换关系。研究显示:①城市会展业成为社区重要的社会交换关系变量,社区经济对会展业的依赖性增强。②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外来者的进入打破了原来社区交换关系的均衡与稳定,社区参与交换关系的网络呈多元化特征;社区居民之间的内部交换关系发生了变化,正经历竞争与分化的阶段。③社区居民不满足现有的外部交换关系,表现出对更高层次交换关系的热切期盼。

  • 标签: 事件活动 会展业 经济影响感知 社会交换关系 广州琶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