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第六章雄心万里毛遂自荐乾兴元年(1022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位25年的真宗皇帝驾崩,享年55岁。现年13岁的仁宗赵祯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曾举荐神童晏殊的张知白升任为尚书右丞、枢密副使。

  • 标签: 范仲淹 连载 圣人 官场 毛遂自荐 第六章
  • 简介:堂堂大总统徐世昌,竟然是皖系悍将徐树铮的“私生子”!敢拿枪逼黎元洪就范的徐树铮,竟然是皖系首领段祺瑞之“子”!曾经的国务总理段祺瑞,竟然是日本人之“子”!当年的北洋政府要员,竟然个个是日本人的“徒子徒孙”……

  • 标签: 《民国日报》 总统 侮辱 北洋政府 “子” 段祺瑞
  • 简介:2016年6月,在驻马店市正阳县贾庄遗址发掘出一座龙山晚期的墓葬M12。该墓葬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品丰富,为研究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不可多得实物资料。

  • 标签: 正阳县 贾庄遗址 12号墓 龙山晚期
  • 简介:湿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的西藏自治区目前又迎来新机遇,娜若、洛隆卓玛朗措、琼结琼果和曲松下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已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这4处湿地公园获得批准,可为我们增加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雪域高原的湿地保护体系,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极其重要。截至目前,西期重藏豆盐也公园(合式点)达到14处,对于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和建设国家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国家林业局 湿地公园 西藏自治区 试点 保护体系 生态恢复
  • 简介:《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筒.竹筒[柒]》包含近六十枚与朱表盗割官米自首案件相关的竹筒,本文从揭剥位置示意图、简文内容、筒的形制等方面对该案进行了初步复原整理与研究,并将之与“许迪割米”进行对比,认为该案比“许迪割米”案情更复杂、牵涉面更广、影响更恶劣。从特定的时空环境出发,探讨吴简自首简在自首制度研究上的价值与意义,重新审视孙吴中书典校事吕壹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朱表割米自首案 许迪割米案 自首
  • 简介:1994至1997年,扬州博物馆、仪征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在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相继清理了四座西汉早期竖穴土坑木椁墓。四座墓葬出土文物达200多件(组),以釉陶器和漆木器为主,还有少量铜器、玉器。从墓葬分布规律分析,它们应为庙山汉墓的陪葬墓群。墓葬之间的差别应与墓主的身份等级有关。

  • 标签: 仪征 西汉 竖穴土坑木椁墓 庙山汉墓
  • 简介:在山西省临汾市南有个襄汾县,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在汾河·浍河的交汇处,西临吕梁,东依崇山,环境优美,山河秀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区之一。当时流传有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十几万年到二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文化遗址,就处于襄汾县的丁村。丁村东依塔山,西傍汾水,气候温和,并盛产粮棉。在金元时期,丁村尚未建村,明清编为里甲,属太平县管辖,明清嘉靖年间曾任太平知县的罗潮称其为疆域虽隘,然而姑射绕后,汾水环左,其土颇腴,其民颇朴,其俗颇纯。丁村现属襄汾县新城镇,全村有三百户人左右,大约有一千余人。

  • 标签: 4A级 丁村文化景区 历史文化
  • 简介:在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保安丁凡眼中,这几年双11最大的变化是每年的加班餐都会减少,2016年,一不小心又订多了,丁凡和同事们只好在公司门口向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员工免费派发。

  • 标签: 会计师 记帐 母公司 支付宝 免费 同事
  • 简介:12月23日上午,由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文化发展促进会、西藏唐卡画院联合承办,区群艺馆协办的“第六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在夏扎大院开幕,正式发布了《西藏唐卡分类地方标准》。截至2016年底,全区唐卡艺术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拥有4位“西藏唐卡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稀缺人才和99位西藏一级、二级、三级“等级画师”。全区各类唐卡画院、培训机构和师徒传承工作室等民间组织近300余家。

  • 标签: 唐卡艺术 西藏 拉萨 艺术博览会 文化发展 地方标准
  • 简介:商人组织在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是行业协会商会史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1920~1930年代天津检查准备案的探讨,透视了民国时期政府、商人组织在制度塑造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制度塑造过程中,政府与商人组织之间并非简单的"二分法"式权力替代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界限,而强制力在这种界限的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制力缺失的情况下,作为行业共同利益代表者行业组织并不总是能有效地推进制度塑造,其在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最终取决于理性个体之间的博弈。

  • 标签: 商人组织 弱政府 制度塑造 检查准备金案
  • 简介:余家湖是武昌城东北方向的一处湖泊遗留至今的地名。随着清末民国城市化,以渔业为主的湖逐步淤积,湖地向城郊农业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转变。这一过程恰逢中国社会的近代变革,王朝传统下的臣民土地业权开始向近代法制下的公民产权转化;同时,地方权力纠葛复杂。两者共同作用下,余家湖湖地的权利归属成为地方社会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民国前期武昌余家湖官民产业划分的个案分析,可以一窥城市地权演变的制度性变革的过程,及其引发的地方社会分化与重组的机制。

  • 标签: 余家湖 城市地权 近代中国 地方社会分化
  • 简介:鸱鹗(猫头鹰)崇拜是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较为普遍的现象。1981年二里头遗址M4发现的镶嵌铜牌饰,其形象不是龙而应该是鸱鹗。铜牌饰释读方式应该是较窄的一头向上。铜牌饰是巫术活动的道具,其主人可能是一位女巫。

  • 标签: 二里头遗址 镶嵌铜牌饰 M4:5 鸱鹗
  • 简介:本文通过四起杭州产职业工会理事长的"去职"风波,考察战后国民党政权整合城市社会失败的原因。战后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坚决维护总工会的组织权威;另一方面又对产职业工会提出的加薪要求不断让步,为部分活动能力强、善于谈判的工会理事长提供了施展空间。在劳、资、政三方的博弈中,资方可以暗中操作,将工会理事长"拉下马",用迂回的方式起到威慑工会的作用。政府可以用强行干涉的方式撤换工会领导人,向工会指派新会员。工会理事长的"非正常"变更,为战后城市社团组织的稳定发展与社会整合带来不利因素。总工会与政府及下属工会之间的立场分异,既增加了其在处理劳工事件中的斡旋余地,也使其与政府及下属工会之间暗生罅隙,削弱了社会整合所必需的组织凝聚力与组织权威。

  • 标签: 杭州 工会 社会整合 “去职”风波案 市民社会
  • 简介:元和三年制举,牛僧孺因反对削藩被选为对策第一,是“放弃河北”的集体意识与反对削藩势力对主战派的抗争;因此引起主战的宪宗以及李吉甫、吐突承璀等人不满。《旧唐书》此案相关记载中,宪宗态度比较暧昧;《通监》则对宪宗形象进行维护,将一切都转嫁到李吉甫身上;《旧唐书》、《通监》遗漏、改写了一些重要细节;《新唐书》则明确书写了宪宗的不满,代表了修史者的看法,是较为合理的。《唐会要》、《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的记载,较为真实地还原了事件的经过。

  • 标签: 元和三年制举案 宪宗 反对削藩 事件过程
  • 简介:《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揭示乾隆時期的文網嚴密程度,未免單一和片面。在史實叙述和史料運用方面,既有研究也存在諸多不足。本文立足於乾隆朝硃批奏摺、録副奏摺和孔府檔等材料,將《孔氏家儀》禁毁放在有清一代宏觀背景下,從"古禮"與"今俗"的衝突、清廷與孔府的矛盾等多維視角出發,對《孔氏家儀》進行重新剖析和探討。以此研究,可以看到清代尤其乾隆時期的禮儀秩序重建、行政體制運作、官紳矛盾等多個面相,豐富對清代政治史的認知和理解。

  • 标签: 孔繼汾 《孔氏家儀》 乾隆帝 禮儀衝突 官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