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岩画,即刻画在岩石上的图画,记录了古代人类生存活动,是人类描绘在岩石上的历史。在民间传说中,很早就有岩画的故事。台湾高雄万山岩雕群发现于本世纪70年代末期,但民间传说早已证明它的存在了(图1)。高雄县茂林乡的鲁凯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远古的时候,万山是一座没有人居住的荒山,后来有五个家族自北方陆续到这里垦荒,其中拉巴乌赖家族的祖先娶了布农族的女子为妻。她烹煮甘薯的时候,先掘地为坑,把石头烧热,再放进甘薯焖熟。

  • 标签: 岩画 甘薯 民间传说 布农族 生存活动 古代人类
  • 简介:<正>珙县悬棺岩画,主要集中在洛表乡麻塘坝,分布在麻塘坝东西两侧长约5公里的山崖上,岩画大部份以朱砂作颜料,画面呈朱红色,少数系白色和黑色颜料绘成,共有各种图像200多个。内容非常丰富,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动物画,以及一些图案符号等。岩画大部份绘于悬棺周围的岩壁上和岩洞内,虽经长期风雨浸蚀,仍色彩鲜艳,清晰可见,其画面古朴,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关于岩画与悬棺的关系,1974年,四川省博物馆从邓家岩、白马洞两处崖壁上取下10具棺

  • 标签: 都掌蛮 岩画 珙县 悬棺 兴文县 塘坝
  • 简介:榆木山因其水草丰美、山势绵延、地形复杂而成为“甘州回鹘”时期裕固族可汗的皇家牧场、成为历代游牧民族放牧的沃土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点。榆木山岩画的内容、风格及手法别具一格,对于研究古代民族的历史、生态、文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榆木山岩画的内容 意义 保护
  • 简介:甘肃境内岩画从中国岩画分布格局上看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与新疆三大板块之间,其岩画主体归属于青藏系统,也有北方胡狄系统民族文化部分基因,呈现为“羌胡杂糅”的结合部特色,祁连山岩画亦成为青藏与蒙古两大高原衔接带与转折带。笔者以为中国岩画可大分为北方岩画、青藏岩画、西南岩画与东部岩画四大区域类型;其中青藏岩画系统的岩画制作族群正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献中的“西羌”或“西戎”,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及藏北羌塘的岩画主题有很强的相似性。

  • 标签: 羌戎岩画 羌胡杂糅 牦牛风格 岩画区域类型 衔接带
  • 简介:野麻黄河岩画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的米家山脉大浪山东麓、黄河西岸的红山峡谷中,东距水泉镇水泉村(国道109线)15公里.南距红山峡口黄湾下村8公里。岩体为红砂岩,面南背北,势随山坡,与山体间有裂缝;

  • 标签: 白银市 岩画 黄河 平川区 河西
  • 简介:一、地理位置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民勤、武威,西迎山丹,南依肃南、青海门源县,北与金川区接壤。牛蛙山位于县城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西南5公里处,紧随祁连山北缘,北距县城约20公里,南距312国道约10公里。这里山势陡峭,险峻挺拔,位于东经N:38°39′58″;E:102°43′37″,海拔2010米。

  • 标签: 永昌县 牛蛙 岩画 312国道 河西走廊 地理位置
  • 简介:  辽阔的达茂草原,东与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接壤、西与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毗连,北接蒙古国,南靠阴山.达茂草原富饶而美丽,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畜牧的天然牧场.考古调查研究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生存.之后,猃狁、柔然、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先后在这里驻牧,并创造了出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达茂草原上的岩画,就是这一文明的真实写照及信息载体.……

  • 标签: 探寻达 茂草原 草原岩画
  • 简介:近十几年来,先后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白岔河流域、砧子山、西拉木伦河两岸共发现岩画14处,59组,250余个单体画面,克什克腾地区已成为我国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克什克腾旗岩画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 简介:<正>继克什克腾旗白岔河流域岩画发现之后,我们又先后在赤峰克什克腾旗和阿鲁科尔沁旗发现两处岩画,现将调查报告如下:1.黑山头岩画岩画位于克什克腾旗新井乡。东北距大浩来栅子店小队1公里,南距西拉沐伦河0.5公里。岩画刻画在黑山头东部南侧半山腰的三块黑褐包砂石上,可划分成三个区。Ⅰ区:岩画磨刻痕迹明显,线条生动流

  • 标签: 阴山岩画 克什克腾旗 赤峰地区 阿鲁科尔沁旗 调查报告 流域
  • 简介:甘肃黄河岩画是甘肃黄河流域岩画的统称。自1976年靖远吴家川岩画发现至今,在白银市所辖平川区、景泰县、靖远县境内发现多处岩画。其中,临近黄河河道的岩画有六处。本文以黄河岩画为名,就其发现和研究情况加以综述,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 标签: 黄河流域 岩画 甘肃 靖远县 平川区 白银市
  • 简介:文章以海州地区古今民俗民风材料为依托,对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及周围遗存中生殖崇拜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 标签: 连云港 将军崖 岩画 女阴崇拜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就在有着"世界第三大沙漠"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分布着先民们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岩画。这些岩画分布地点繁多,而以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分布的岩画最为密

  • 标签: 创作艺术 北方民族 山岩画
  • 简介:一、关于岩画作者的族源从地理位置上看,仙居地区处于古代瓯越族的分布范围之内,岩画的作者,笼统地说,是瓯越先民,当然也不会错。但若对仙居地域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古学观察,同时根据历史文献的蛛丝马迹的记载,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目前新发现的仙居岩画群,都位于海拔300米以上的深山密林里,而且分布范围遍及全县东南西北各个区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 标签: 瓯越 分布范围 浙江仙居 深山密林 内陆腹地 宁绍平原
  • 简介:华南是我国古代诸多土著民族的重要聚居之地,自传说时代的苗蛮集团,商周时期的“七闽”、“八蛮”.直至战国秦汉以来在文献中出现的“百越”族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主要分布于现苏南和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市以及安徽、湖南、湖北、广西的部分地区。

  • 标签: 华南 集会 社群 岩画 早期 土著民族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古以来,壮族先民就聚居在今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祖国西南一带,他们勤劳、勇敢、朴实,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众多奇迹,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人类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绝佳之笔。

  • 标签: 花山岩画 传播研究 人类文明史 西宁 民族文化 历史进程
  • 简介: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喻为形象的史诗,艺术的画卷.它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讲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 标签: 包头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 岩画精品
  • 简介:浙江地区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基本上被视作岩画的空白点。200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小方岩山麓发现岩画,打破了浙江无岩画的局面。之后几年内,仙居各地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岩画点。浙江省文物局将仙居的各个岩画点整合、打包为"仙居古越族岩画群",向国务院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予以正式公布。

  • 标签: 浙江仙居 浙江地区 朱溪 调查简报 方岩 越族
  • 简介:2007-2009年巴彦淖尔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阴山岩画抢救性普查工作.在三年中,普查队员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每一幅岩画进行了编号、照相、线描、文字描述、定位等规范化操作.并对其中可作拓片的岩画制作了拓片.

  • 标签: 拓片 制作 阴山岩画 普查 巴彦淖尔市 规范化操作
  • 简介:1991年发现于藏西阿里塔康巴岩画中的“一条腿背夫”岩画,揭示了古代西部女国贩盐业的兴盛;2011年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昂拉岩画同样题材的发现不仅证实青藏高原东部早期部落也在经营盐业,且岩画的古朴样式证明它们尚属于早期类型。藏西与青海西部一西一东两端均发现贩盐岩画,印证史料里“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党项战争”之记载不误。自古盐业经营在古羌人经济占据重要地位,青藏“一条腿背夫”贩盐岩画图像证实,羌人除经营横断山脉盐道外,藏北羌塘之“北方盐道”亦当是古羌人盐业经营的重要通道。

  • 标签: 塔康巴岩画 一条腿背夫 玉树昂拉岩画 女国 贩盐队伍 北方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