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末"新政"直接催生了近代社会职业的多向分化,从而给传统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清末废科兴学现象的出现,促使教育场域由科场场域向学校场域转型。在这场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湖南绅士也和全国的绅士一样开始了由旧文化资本的占有者向新文化资本的占有者的转变,主导了清末湖南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他们对教育改革的心态各异,因而其转变的程度有高有低,使得湖南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复古与求新、变形与变体的矛盾冲突。

  • 标签: 湖南绅士 文化资本 教育改革
  • 简介:网络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基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实现了教学功能的变革、教学目的的跃迁,使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展和教学过程时空观的创新,并使终身教育真正成为可能。

  • 标签: 网络化 教学模式 传统 变革
  • 简介: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 标签: 民国风俗 变革 移风易俗 现代化
  • 简介:历史一面连续发展,一面出现转变(Historycontinuesandchanges)。注意连续的学人,有些探究其稳定或不变的因素,提出“长时段(Longueduree)”、“超稳定结构”,甚至“停滞论”等主张。注意转变的学人,有些追寻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提出“正-反-合”的辩证理论和横跨数个断代的各种历史分期(periodization)。

  • 标签: 超稳定结构 唐宋 历史分期 and 长时段 注意
  • 简介:博物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博物馆自身功能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也随之变得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职责和职业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学历和学科背景、工作经历,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技能等。探讨当前博物馆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以及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职业资格对提升博物馆教育人员的整体水平,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环境变革 博物馆教育 人员职责 职业资格
  • 简介:上个世纪后期的中国中等师范教育一直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朱嘉耀。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综合世界师范教育价值观的嬗变,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和我国素质教育对教师新的期待,时任南通师范校长的朱嘉耀先生明确提出了“人格化师范教育”的主张,

  • 标签: 中等师范教育 人格化 思想述评 朱嘉 教育变革 教师专业化
  • 简介: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思想武器,用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辛亥革命后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封建时代的腐败吏治进行改革,效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吏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 标签: 辛亥革命 吏治 武装起义 清王朝 斗争 中国历史
  • 简介:曹魏封王是三国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前贤时修虽有论及,然于细密之处仍有遗缺,特别是其所昭示的政治地理意义,尚缺深入研究。今将相关史料悉数辑出,钩沉索隐、条分缕析,从封王地域和封王层级的变迁比较出发,寻绎曹魏"以郡为国"、"以县为国"往复变更的诸多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曹魏政治地理因素与政权运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政治地理 封王 三国史
  • 简介:<正>(一)刘敞《七经小传》及其出现的意义宋代学者王应麟说:“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困学纪闻》卷八《经说》)这期间,尤其是唐人“疏不破注”的作法,更是束缚了人们的头脑,难以在注释古代文献方面有所创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仁宗庆历之前,直到刘敞的《七经小传》问世,才打破了这种“多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沉闷局面。(引文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七经小传》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尚书》和《毛诗》;中卷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公羊传》;下卷则是《论语》。从形式上看,《七经小

  • 标签: 王安石 刘敞 古代文献 解释 周礼 小传
  • 简介:从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尤其是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广大方志工作者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在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中国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这种新形势已经大大促进和必将继续促进方志思想的不断更新。根据笔者对当前方志思想理论界的宏观扫描,以为现阶段中国方志思想变革的基本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诸个转化匕。

  • 标签: 方志思想 方志编纂 方志工作者 国人 论战 努力
  • 简介:十年内战时期税制(1927年-1937年)1927年蒋介石在“四·一二”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发动内战之需要,对统治区各种赋税,针对北洋政府时的财政分割混乱,从体系的划分到征收制度的厘订,曾作整顿,以确立中央和地方赋税体系。1928年8月制定《划分国家收支标准案》,确定中央和省两级税收体制。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系,当时列为中央税项的有:盐税、海关税、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煤油税、厘金、通过税、邮包税、印花税、交易所税、公司及商标注册税、沿海渔业税、所得税、遗产税15种,其中有些为拟待实施的税项;列为地方税项的有: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内地渔业税、营业税、市地税、所得税附加、船捐、房捐、其他收入等15种,也有些属于拟议的税项。

  • 标签: 中国 近代 税制 南京 中央税 北洋政府
  • 简介:根据香港《税务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税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物业税(PropertyTax),对在香港拥有物业的人士,就物业征收的税项,税率15%。物业用于自住者可以豁免,以出租物业为业者也不是物业税的“应课税人士”。二是薪俸税(SalariesTax),对在香港获得职业职位上的入息或长俸的人士所征收的税项,纳税人根据课税入息除去免税额后,用渐进税率计算应纳的税项,但总数绝不会超过未减去免税额之前入息乘以标准税率15%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三是利得税(ProfitsTax),对在香港从事商业、贸易或专业获得来自香港的利润的人士,依利润而征收的税项。利得税税率有限公司为16.5%,非有限公司15%。四是利息税(InterestTax),指在香港经营业务,就由债券、物业按揭、动产抵押契据、存款、债务、暂支、年金或持有票据而赚取的利息收入所征收的税项。自1989年4月1日起已废除利息税。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近代 变革 税制 《税务条例》 税率计算
  • 简介: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振兴。世界各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种类繁多,但不同的课程模式取长补短,逐渐走向融合。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多种幼儿教育模式,以期对中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 标签: 幼儿教育 教育模式 课程改革
  • 简介:笔者手上有几张“聚兴诚(商业)银行”的支票,均为竖式,见封三图1—3。按签发日期排序,图1(以下称第一张票)为1951年6月12日,图2(以下称第二张票)为1951年8月25日,图3(以下称第三张票)为1952年1月24日。这3张支票虽然都签发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但细读这些旧银行的票据,仍可以看出新旧时代变革的痕迹。

  • 标签: 银行支票 变革 新中国成立 签发日期 商业
  • 简介:一唐宋时期中枢体制的变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枢密院作为五代、两宋、金、元时期中枢体制的一部分,也持续受到学界的关注。就唐宋时期枢密院的研究来说,大多数成果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除了梁天锡《宋枢密院制度》之外,主要集中在唐五代,对作为中枢体制存在最重要时期的宋代的枢密院关注反而较少。唐前期的三省制确立之后,很快就随着使职差遣的发展发生变化。

  • 标签: 唐宋变革 枢密院 20世纪80年代 李全 唐宋时期 体制
  • 简介: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他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以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 标签: 1949年 中国 社会变革 社会矛盾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 简介:无论是校方自发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还是"两校"合作的资源匹配,以至于国家支持的艺术教育项目试点都缺乏对于艺术教育普及的实际效用的考量,同时在流程管理和绩效评估方面也都不够完善,致使学校艺术教育无法循环上升式发展,无法惠及更多学生,以及无法实现艺术教育价值更大化。为了解决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意欲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型-"天体运转模型",推动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

  • 标签: 艺术教育 管理模型 创新
  • 简介:清雍正初年卫所制度的大变革罗远道明代的卫所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组织。因为大部分卫所管辖一块地盘,他们对辖区内军、旗、舍、余征收的子粒同行政系统的州县征收的赋税在数量上和方法上相距甚远①,力役制度也有很大差别。清...

  • 标签: 卫所制度 行政系统 州县 都司 清世宗 守御所
  • 简介:东周时期楚国的青铜礼器制度呈现出不断复杂化的变革趋势,由以簋、簠为核心的两套礼器组合增变为战国时代以簋、簠、盏为代表的三套礼器组合,这种多套祭器并用的现象亦在中原地区有相似的反映,当是应对东周社会人口增加、贵族群体不断分化、扩张的压力而采取的共同举措。

  • 标签: 粢盛器 楚国 礼制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