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地理环境与概况遂宁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地势较低,丘坡平缓,石质不坚,呈起伏不平的典型丘陵地。东邻南充、西连德阳,北靠绵阳,南接重庆,西南与内江相依。涪江横贯,山钟水秀,人杰地灵。自汉晋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所。唐代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代刘信风《南楼记》称:“平原沃野,贯以涪江、气象宽舒,为东蜀之都

  • 标签: 摩崖造像 遂宁 跏趺 佛像 菩萨 千手观音
  • 简介:巴中朝阳洞石窟位于巴中凤仪山半山腰崖壁上,面积约4500平方米,共有14龛39尊造像,保存较好,雕刻精美,造像内容儒、释、道三教合一,时代主要为明、清时期。

  • 标签: 巴中朝阳洞 石窟造像 调查
  • 简介:2008年4月,新津文管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来到距县城南约3公里的邓双镇金龙村二组“龙岩山”所在地。我们沿山间小路走了几十分钟后来到一岩壁前,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龙岩寺遗迹。崖壁四周已布满藤蔓和灌木,壁前面稀疏地种着一些果树。周围分布着一些岩石,其中有几处较高大的岩石单独地耸立着。

  • 标签: 摩崖造像 龙岩 新津 唐代 文物普查 金龙村
  • 简介:磁县赵王庙摩崖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遗迹,由于地处偏僻,过去鲜为人知。本文作者对赵王庙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赵王庙摩崖造像的发现,为研究隋代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以及进一步研究邺下佛教和响堂山石窟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 标签: 隋代 磁县 赵王庙摩崖造像 响堂山石窟 邺城佛教
  • 简介:看灯山,在成都市蒲江县白云乡与雅安市名山县马岭乡交界处,距蒲江县城20公里,海拨845米。该山是汉唐宋时蒲江盐井井盐运销名山、雅州(雅安)、黎州(汉源)古道必经之地,山崖上遗留有较大规模的摩崖造像。对于看灯山摩崖造像,1992年新修的《名山县志》竟记述为“看灯山,……明洪武元年(1368年)起,在735平方米的崖壁上共刻神像12龛。”当成明代摩崖造橡。

  • 标签: 蒲江县 看灯山 摩崖造像 考古研究
  • 简介:西山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周浦乡西南,南近富阳,东北距西湖18公里(图一),周围峰峦叠嶂。西山海拔高度约340米,石灰岩山体,从山巅远眺,富春江自西南蜿蜒淌来,向东北奔流而去。摩崖造像落于山北坡海拔高约140米的林木深入,背南面北,因地处偏僻,罕为人知。笔者于1997年3月,2000年4月、6)1三次前往踏勘,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该摩崖造像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兹就调查与研究所得草拟是文,以期引起学人的关注。

  • 标签: 摩崖造像 西山 西南 东北 资料 西湖
  • 简介:蒲江县长秋山摩崖造像调查刘新生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方,县治鹤山镇距成都市84公里。该县北临邓崃县,西连名山县境,东、南与彭山、眉山、丹棱三县交界。县境内西北部为五面山丘陵地区,面积332.2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7%左右;东南部为长秋山山区,面积...

  • 标签: 摩崖造像 蒲江县 高浮雕 长方形 浅浮雕 朝阳乡
  • 简介:<正>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 标签: 摩崖造像 石刻题记 阆中 禹迹 大佛寺 佛像
  • 简介:10月15日,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雷玉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卢丁、研究生刘成、周文晓、刘隽,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助教授肥田路美、助手金子典正、博士生森美智代、滨田瑞美,修士生儿岛大辅、槽山满照、横滨美术短期大学助教授山田矶夫等人组成中日联合考察队抵达蒲江,即日会同县文管所在飞仙阁展开考察工作。

  • 标签: 考察队 蒲江摩崖造像 中国 成都市 四川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山水佳处”的安岳卧佛院,位于县城北面39公里之八庙乡卧佛村,地处安岳、遂宁、乐至三县交界地方。这里地形是一个山湾,南北两岩对峙,相距30米,东临琼江河,岸左为月亮坪坡,摩岩石刻镌在南、北岩及月亮坪坡三处岩壁间。造像岩面总长637.7米,1982年安岳文管所编为125号,共1593身,其中凿造佛教经文洞窟15个,刻经文壁面142.31平方米,经目54种,341300余字,在全国石窟艺术中罕见。

  • 标签: 卧佛 安岳 释迦佛 南岩 经文 摩崖造像
  • 简介: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四川著名的佛教石窟分布区,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注意,研究也渐渐深入,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就巴中摩崖造像中的龛形特点进行归纳和探讨,以便学者们进一步的了解巴中石窟。

  • 标签: 摩崖造像 龛形特点 历史渊源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地处成(成都)渝(重庆)之间的内江,保存有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等多处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的摩崖造像,学界关注极少。此文选择其中三种题材作了初步探讨:现存3龛体量相当的千手观音遣像,雕刻技艺娴熟;地藏与十王组合题材内容丰富;僧伽变相可能为国内少见的僧伽三十六化题材造像,弥足珍贵。

  • 标签: 内江摩崖造像 千手观音 十王 僧伽变相 唐宋时期
  • 简介:玉函山摩崖造像以其众多的纪年造像题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知,但迄今仍无调查报告面世.作者以多次现场调查为基础,详细叙述各龛造像的现存情况,包括龛像尺寸、造像内容、题材、形制、题记等,希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原始材料.

  • 标签: 玉函山 隋代 摩崖造像 雕塑艺术 题材 题记
  • 简介:阳岳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苍溪县三川镇阳岳一组望天观,造像刻于山崖西北面,共计七龛,题材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五十三佛、二十五佛、三世佛等,其中五十三佛、二十五佛等题材可能与三阶教有关,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有关三阶教的造像.

  • 标签: 四川 苍溪县 阳岳寺 摩崖石刻造像 调查简报 三阶教
  • 简介:四川安岳玄妙观摩崖造像系盛唐作品,内容以道教题材为主,兼有佛像.其道教造像题材独特,救苦天尊乘九龙在他处未见.老君龛形制宏伟,各种人物达百余身.有多通唐代摩崖石碑,尤以《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史料价值最高,通过左氏父子的造像缘由把道教的一些重要内容都作了介绍,为研究四川唐代地方史,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标签: 四川安岳县 玄妙观 道教摩崖造像 胜境碑
  • 简介:<正>在四川唐代的摩崖造像中,《西方净土变》有三种表现形式,兹根据它们出现的年代分别论述于下。(1)“阿弥陀佛与五十二闻法菩萨”,该图又称“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像”,或称“阿弥陀五十二尊曼陀罗”,或名“五通曼茶罗”,即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图绘五十三尊佛、菩萨像的曼荼罗(即佛一尊,菩萨五十二尊)。六朝至隋唐的阿弥陀佛为中心的“西方净土变”不少,这种组合是最早的一种净土变相。

  • 标签: 阿弥陀佛 摩崖造像 西方净土变 四川 菩萨 寻杖
  • 简介:四川省通江县城西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崖石刻造像",因连年自然灾害频繁,致使2000年夏保护区内发生严重滑坡,造成清末修建遮盖造像一幢200m2的木结构建筑整体与岩体分离并严重向西倾斜,建筑构件多处脱榫、断裂;岩前3000m2的堆层出现30~50cm裂缝数道,整体下滑近40cm,一株千年古柏倒塌,踏道歪闪错位.灾情发生后,引起了四川省文物局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分别拨款5万元用于抢险加固.通过各方努力,历经半年,于近期竣工.

  • 标签: 通江县 “千佛岩摩崖石刻造像” 抢险加固工程 中国 文物保护 四川
  • 简介:华严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畔的一个天然溶洞,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城东15公里处,横突一山,洞辟崖脚。此洞环境清幽,巍峨壮观。曾为僧道修炼之福地,被人称为人间仙境。华严洞高2.56米,宽5.7米,其摩崖文化历史悠久,为华严洞景观的一大特色,现已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据洞左侧石刻记载,摩崖始建于明"万历丙申孟夏吉

  • 标签: 华严 摩崖石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重点保护 历史悠久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