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甘肃陇西是西北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广博,文化积累深厚,有名的李氏文化发祥于此。仅从宗教遗迹来看,陇西在历史上承载的皇天厚土和经历的荣辱兴衰在其内容中可见一斑。现就陇西县城及近郊宗教建筑和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寺观做一抢救性记录,以更好地了解甘肃清代以来宗教发展状况的脉络。

  • 标签: 陇西 寺观 清代 历史文化名城 变迁 兴废
  • 简介:《宋史·本传》:“襄工于书,为当时第。”宋代最推崇蔡襄书法的无过于欧阳修和苏东坡。欧阳修(1007—1072年)是蔡襄的挚友。他编纂《集古录》,特意请蔡襄书“目录”刻石。他说,“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他还说,“君谟小字新书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得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他认为“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标签: 蔡襄 书法 笔法 宋代 创作风格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商辂的礼祀观念与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与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与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连南瑶族自治县的财政情况的调查与检视,阐述了民族地区财政来源与结构的特殊性,说明了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手段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和特殊作用;同时,从政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项目制产生的原因与效用,为研究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的路径做了新的探索。

  • 标签: 民族地区 项目制 转移支付 财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