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一75年前的春天,也就是1927年的5月21日,一个叫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美国人,驾驶一架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的单引擎飞机,从纽约的长岛出发,经过33小时30分的不间断飞行,横穿大西,抵达巴黎.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是人类首次从空中穿越大西."圣路易斯精神号"在巴黎着陆了,从此林德伯格声名鹊起.

  • 标签: 大西洋抗洪 抗洪经历 飞越大西洋
  • 简介:<正>渤海舰队是由广东护法舰队演变而来。当1917年7月北洋军阀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在上海宣布独立并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护法时,温树德还只是这支舰队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舰舰长,由于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后来一跃而成为护法舰队的司令。但当护法斗争陷入危机时,温树德竟然背叛了孙中山,率领舰队北归重新投入北洋军阀的怀抱。于是,中国海军在未改变总量的情况下,经过护法斗争、军阀纷争以及海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又裂变出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即渤海舰队

  • 标签: 孙中山 渤海 吴佩孚 树德 张宗昌 张作霖
  • 简介:钱锺书先生尝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故漫录东西洋掌故,爰仿传统的笔记体,辑录整理,总名“东西洋录”,或许可添诸君宴饮清谈之兴会,抑或稍可温故以知新,见微而知著。

  • 标签: 西洋 钱锺书 笔记体
  • 简介:中国到晚清时期才开始筹建和发展海军,历经曲折,总算建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北洋舰队,迄今已有120周年了。遥想当年,在威海的刘公岛前,舳舻相接,旌旗蔽空,可谓盛极一时。然而,成军仅仅6年之后,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全军覆没,樯橹灰飞烟灭了。这种似乎难测的忽兴忽灭的历史变幻,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不能不引起后人不尽的历史反思。

  • 标签: 北洋舰队 历史 晚清时期 刘公岛
  • 简介:刚从苏联东欧访问回国的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批评搞“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表现,这时苏联人也对“大跃进”议论纷纷,赫鲁晓夫也公开批评人民公社得不偿失。毛泽东立即把这一切联系起来,怀疑彭德怀可能从莫斯科取回了什久“经”来,于是大为不悦。

  • 标签: 毛泽东 赫鲁晓夫 人民公社 大跃进 苏联专家 彭德怀
  • 简介:每当想起郑和率领庞大海船驰骋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时,心情总是澎湃不已,为在那个时候我国已拥有那么强大的船队而自豪。“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中国使节与海外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热烈场面更令人感动不已。可是,令人纳闷的是郑和逝世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郑和那样杰出的航海家。中国船队远洋航行从此销声匿迹。穿越大洋的海船,放眼望去尽是西欧海船。此消彼长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了揭开这一迷团,笔者近日得宽余,再次翻阅史籍、拜读许多专家学者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以及大航海时代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记录。经过多时的琢磨、研究比较,似有所悟,是否真知灼见,愿以此与读者商榷。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民族友好 远洋航行 专家学者 海船
  • 简介:钩沉并分析随郑和下西洋的医务人员构成,典型剖析陈良绍的资质经历和医学素养;论述郑和下西洋面,临的卫生环境及随船医生们的医疗实践对下西洋的保障作用;介绍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沿途开展的环境调查、医疗救助及药材采购等医药交流活动。并就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郑和崇拜和神化与中医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医 瘴气 温病 医药神话
  • 简介:600周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成为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的先锋。今天,又一位中华名人“孔子”远涉万里来到了这里,将要向这里的人们传授中国的语言和灿烂的文化。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孔子 文化交流 肯尼亚 非洲 中国
  • 简介:明初永乐、宣德(1403—1435年)青花瓷,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典雅瑰丽的发色和不同凡响的纹饰,“发前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被称为“青花瓷之冠”。在短短的30余年间,随着郑和船队频繁出使西洋,青花瓷器远播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南部,甚至远达西非海岸,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

  • 标签: 青花瓷器 郑和下西洋 中华文明 永乐 阿拉伯 苏门答腊
  • 简介:自从明永乐三年(1405)六月朝廷派郑和通使西洋(明朝时将婆罗洲以西海域称为西洋)以后,太仓就和郑和下西洋这一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明朝 历史事件 太仓市
  • 简介: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中国历史 航海史 中华民族 文化交流
  • 简介: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下,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 标签: 国家富强 海权 执行 思想指导 制服 皇帝
  • 简介:慈禧喜欢欣赏巴黎的时髦时装,喜爱18世纪的法国高跟鞋,要求御前的女官德龄每天都穿着巴黎女服和高跟鞋,好让她看到法国人的时髦装束。

  • 标签: 西洋文化 慈禧 18世纪 高跟鞋 法国人 时髦
  • 简介:郑和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他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沟通并拓展了中国与南洋、印度洋、阿拉伯海,直至非洲东岸等国家与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的航海史上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堪称世界航海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嘉兴 航海事业 文明交流 七下西洋
  • 简介: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日舰队列出'鱼贯纵阵'的队形,北洋舰队临时以'雁行阵'(因时间仓促,故所列实为'燕翦阵')应战。有些同志认为,北洋舰队的这一阵形是提督丁汝昌的指挥失误。本文探讨了——

  • 标签: 阵形 黄海大战 丁汝昌 雁行阵 甲午海战 黄海海战
  • 简介: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著的《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不久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计1200千字。按“综编”、“史论”、“航海”、“人物”四部分编辑。《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是一部有关郑和研究的史学研究论著选集,取材范围集中于国人百年研究发表的主要成果。所选多为史据充分、观点清晰、论证有据、具有新意和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出版发行 文选 海洋出版社 领导小组 纪念活动
  • 简介:郑和每次出海的船队不仅人数多,而且信仰各异,有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个宗教的船员。在远航活动中,一大批回族穆斯林,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这一永载史册的壮举立下了丰功伟绩。郑和船队的这些回族穆斯林,他们不仅有着娴熟的航海技术,通晓阿拉伯语、波斯等语种,熟知伊斯兰国家的风土人情,同时还有着极其丰富的远洋航海实践经验,因此,这是一支“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 航海技术 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教
  • 简介:古罗马市集、威尼斯广场、圆型竞技场、万神殿……罗马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在凝固的风景下,流动的风景更让你目不暇接。看那古老的建筑下.骑着高头大马的骑警,英俊潇洒地在街头巡逻.仿佛从电影中走出的明星。

  • 标签: 罗马 名胜古迹 露天咖啡厅 欧洲 画家 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