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物丰富。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民族聚居区,共有33个民族,下辖13个旗。为了查清呼盟境内历代货币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呼盟分行调统科仇国钦、董立新,呼盟文物站陈凤山、白劲松...

  • 标签: 呼伦贝尔 额尔古纳市 鄂温克旗 扎兰屯市 货币经济 呼盟地区
  • 简介:一提内蒙古,就让人想到草原,想起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可是内蒙太大了,有许多地方都很难去,这一次文史馆组织大家沿着东北的边境线走了三省,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拉尔、满洲里一带。

  • 标签: 呼伦贝尔 草原 内蒙古 边境线 海拉尔 满洲里
  • 简介:广袤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经年历世,静默地将她美如璞玉的身躯陈卧在塞北边疆,成为北部圣土上一块神奇的绿洲。走进呼伦贝尔草原,一幅展向天际的绿色画卷向你扑来,宁静辉煌使你感到像走进一座神圣的殿堂。

  • 标签: 呼伦贝尔草原 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 中国 “脚印湖” 游记
  • 简介:美丽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博大辽阔孕育着无限的自然风光和人迹罕至的圣洁灵物,伟岸沧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钟灵毓秀饱含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令人震撼的历史风采。8月2日至8月7日,山东省旅游摄影协会呼伦贝尔摄影采风团的27位队员,走进蓝天碧水,风吹草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自由地徜徉在一望无限的草原之上,用镜头记录了草原的壮美和阔达的气魄。

  • 标签: 呼伦贝尔 狩猎 男人 摄影协会 自然风光 文化积淀
  • 简介: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遗址地层 出土 早期人类 动物骨骼 文化遗存
  • 简介:就清代呼伦贝尔八旗俸饷制度而言,自雍正年间呼伦贝尔设戍至咸丰朝以前,处于户部关领时期,大体上均为针对游牧官兵的半分俸饷。而自咸丰三年(1853)开始,呼伦贝尔八旗俸饷支付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由户部关领时期过渡至各省协拨时期。俸饷支放形式亦出现了新的变化,由给付足额的实银变为以折换钱文,减成、减平等手段克减之后再行发放,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欠支现象。在欠饷压力下,八旗官兵的生计状况急剧恶化,同时也催生出了呼伦贝尔地方一系列自筹俸饷的新渠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晚清呼伦贝尔八旗俸饷制度的变革,究其原因,是与当时清廷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和财政状况密切相关的。

  • 标签: 晚清 呼伦贝尔八旗 俸饷 变革
  • 简介:18世纪,原属于准噶尔的一些卫拉特部落,被清朝从西蒙古和阿尔泰山迁到今中国东北和呼伦贝尔地区.清朝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防止他们逃走或反叛;第二,救济贫穷的他们.迁移后,一些部落被安插在相对独立的行政组织,成为今天中国该地区现有族群的基础,而另外一些部落则被编入八旗驻防或发配为奴,并很快融入周围的部落.

  • 标签: 人口迁移 清朝 准噶尔 中国东北 呼伦贝尔
  • 简介:呼伦贝尔被誉为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是因为她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兴安岭纵贯其南北,岭东是气候温和的宜耕丘陵地带,岭西是一望无际的宜牧草原,大兴安岭仅海拔500~1500米左右,中生代以来,气候湿润,森林密布,大小河流3000余条,南流北淌,500多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植物动物,给人类提供了栖身和衣食的条件。几千年前的呼伦贝尔,不仅大兴安岭及

  • 标签: 室韦 额尔古纳右旗 生态环境 新巴尔虎右旗 扎兰屯市 岭西
  • 简介:大兴安岭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呼伦贝尔中部,不仅成为该地区显著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成为其独特的多民族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形成岭南一岭北或岭东一岭西两条重要的民族集团移动的脉络,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各民族或诸部族的移民浪潮,导致了当今呼伦贝尔地区多民族混居的独特格局。本文重点探讨了始于20世纪中叶的来自兴安岭东南麓而形成于呼伦贝尔牧业四旗的庞大的“岭南蒙古人”群体和岭东地区达斡尔人的向西移动而形成的“海拉尔达斡尔”群体。

  • 标签: 呼伦贝尔地区 大兴安岭 民族社会 内蒙古 20世纪中叶 达斡尔人
  • 简介:1938年下半年,国民政府为争取欧美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特派正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胡适抵达美国后,积极向美国朝野宣传中国的抗战,争取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竭力向美国争取财政援助,促成了数笔美国援华贷款;他设法阻止美国国会修改不利于中国抗战的"中立法",坚决反对美国和日本的妥协等.因其使美成绩斐然,因而有"书生大使"和"学者大使"的美誉.

  • 标签: 胡适贝尔 贝尔案
  • 简介:贝尔福宣言诸问题评述余建华今天人们在研究旷日持久又错综复杂的巴勒斯坦问题时,不免会追根溯源,涉及1917年英国首次公开发表的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日尔福宣言,该宣言确实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和阿以冲突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因此,对宣言各方面的分析...

  • 标签: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贝尔福宣言 巴勒斯坦 美国犹太人 阿拉伯 英国政府
  • 简介:本文拟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Berman)翻译理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贝尔曼被认为是个“直译派”理论家,他的“直译”观与其“翻译伦理”有着紧密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出发点,前者为后者的旨归。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贝氏“翻译伦理”也不乏模糊之处。

  • 标签: 贝尔曼 翻译伦理 直译 异化 翻译策略
  • 简介:笔者的论文《高海拔地区缺氧、文化和人类生殖力的比较研究》(《美国人类学家)85:28—49,1983)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高海拔地区缺氧的生理压力减低了人类的生殖力。我们在那篇文章中回顾了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高海拔地区与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当地族群的现存文献,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族群和低海拔地区的族群的生育模式没有实质的不同。

  • 标签: 高海拔地区 戈尔 贝尔 回应 批评 比尔
  • 简介:关于,我不宜妄言它是加缪最好的作品,但我认为它是加缪作品中最令我震撼的,甚至可以说是少数能令我心脉随之共同搏动的作品之一.它奏出了生命中抗争的主旋律,它系人类的共同命运于个人,它表现了人在"自由选择"之后的伟大,更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褒奖的原因便是"阐明了我们的时代对人的良心提出的问题".不过在这部作品中,我更关注雷蒙·朗贝尔,而不是故事的"同叙述者"、作品中最具奉献精神的里厄医生.

  • 标签: 《鼠疫》 雷蒙·朗贝尔 心路历程 加缪 法国 小说研究
  • 简介:Q:旅游世界A:NicolasBerlingieriQ: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先生,很高兴认识您,可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A:好的。我于1947年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1967年,加入了阿根廷摄影俱乐部、1974年担任该俱乐部主席。1975年,加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摄影俱乐部,并于1999年在国际摄联和美国摄影学会的指导下,成功组织了全球第一场数码摄影大赛。

  • 标签: 尼科 超现实主义 拉斯 国际摄联 造型手法 批量生产
  • 简介:2015年,在中共昆山市委、昆山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 标签: 昆山市 五中全会精神 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