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正>《文物》1972年2期《湖北京山发现曾国铜器》一文中报道出土的一件铜鬲,铭文“佳黄□□用吉金乍(?)”。原文(?)作隶作鬲,然细审(?)与鬲不合,应隶为缶。乃宝之省。《说文》:“宝,珍也,从它玉贝,缶声。”金文中宝缶即作(?),如康侯鼎、服尊、效父毁、师(?)(皀殳)等。容庚《金文编》陶云:“(?)父盉假(?)为宝”。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

  • 标签: 两周金文 湖北京山 郭沫若 说文 文物 铭文
  • 简介:  六合①古人有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的习俗,男女双方要年、月、日干支六个都相适合.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叫"六合".②地理上也有"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 标签: 字文化
  • 简介:“巴水”这个地名对于现代的绵阳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但“巴水”在古代绵州,却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观。古代绵州,原来在涪江东岸沈家坝及东河(涪江绵阳城东一段)河床一带。涪江从青衣坝(今青义坝)流至彰明河坝,经何家濠(今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即在绵州城北向西一折为二,一股大约经今平政河一段、西山脚下流至今董家沟、三汇高架桥处入今安昌江河道(今临园路市委党校一段,三汇路高架桥一段地势较为低洼,亦可见到故河道痕迹)。两股江水汇合后绕州城向南流至南山代家湾,再向东绕过南山东头向东南流去。安昌江从西流来,在三汇高架桥处与涪江汇合,芙蓉溪则在今沈家坝向南流入涪江。若遇涨水,登上南山远望即可看到涪江南流至州城之北即折向西成为两股流至今飞来石山下与安昌江汇合成一股,向南再向东兜着绵州城如巴字形绕个圈,故称“巴水”。

  • 标签: 巴字水 绵阳市 古代地理 中国
  • 简介:居住是人生存的条件之一。华夏人的居住从遥远的野处,经历五六千年的寻觅、构造,才走到文明的家居时代。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原始住房早已不存,惟中华汉字^部及相关部的存其可追溯的踪迹。能为这种追溯提供资证的,有古代文献的零星记载和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本文即以宀部为核心,追溯居住的演进之迹及其引起的人文精神,并从中升掘出汉字的历史文化价值。

  • 标签: 宀部字 汉字 历史文化价值 人文精神
  • 简介:我收集到契丹钱币拓本数纸:其一,直径6.1厘米,原物旧为周肇祥所藏,有摄影并附识语刊于他所编辑《艺林月刊》53期(1934年5月)4页上(图1)。据称此钱合金质,红锈鲜丽,出售者称为“天赞五万”,而周以三十元购得,误作金国书(即女真

  • 标签: 钱币学 天赞 周肇 辽钱 出售者 压胜钱
  • 简介:爱新觉罗辈商榷爱新觉罗闿峰满族爱新觉罗氏辈,本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但是近几年来,看到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爱新觉罗氏的辈多是不正确的,都是以《玉碟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派,来做为爱新觉罗氏辈。此辈中只有:撤弘(错字应为永)...

  • 标签: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宗谱 沈阳故宫 曾祖父 错字
  • 简介:从前我家珍藏一本商务印书馆印行的线装连史纸铅印甲种《辞源》,民国四年(1915年)初版本,我家十分珍视,轻易不肯示人。我幼年初学临帖,听我父亲说“辞源”二,遒劲有力,出自大书法家郑孝胥之手。那时我对於书法一道还未入门,郑书究竟好在甚麽地方、还领会不到,总觉得郑黑大圆光,明丽醒目。我对郑书“辞源”二印象深,是因为在当时看过颜、柳、欧、苏等诸家字帖,有了比较。事隔多年了。後在北京琉璃厂旧书摊上偶然发现《辞源》线装本,与我家收藏的版本一式一样,两大厚册,要价不高,我欣然把它贾下了。年前在上海一位朋友家见到郑书条幅,觉得不错。

  • 标签: 朋友家 二字 初版本 郑孝胥 北京琉璃厂 一本
  • 简介:元杂剧大师马致远在《汉宫秋》第三折中,写有汉元帝的一段唱词,其中两句为:“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王”。何为一王?简而论之,这是蒙古皇帝赐封给太子、驸马和皇亲国戚的最高爵位。如:忽必烈于中统二年(1262年),封皇子真金为“燕”王,至元...

  • 标签: 成吉思汗 《元史》 《汉宫秋》 辽朝 内蒙古地区 元杂剧
  • 简介:人们写信,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缄".这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缄"原是指器物扎束或封口的意思.说:"使客子解箧缄."颜师古注:"缄,束箧之绳也.""箧"是指箱子之类的东西."缄"是指捆箱子的绳.古语"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缄又指"封闭".

  • 标签: “缄” 信封 释义 封口 器物
  • 简介:钱玄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猛将,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他始终坚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 标签: 钱玄同 “名” “字” “号” 生平事迹 中国
  • 简介:  成语这种相沿袭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语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大多为四个,也有三个的.下面对几个常用的三成语追根溯源,以助大家理解、掌握.……

  • 标签: 字成语 成语溯源
  • 简介:﹃福﹄何以倒贴着李江新春佳节,人们常把“福”倒着贴以喻“福到了”之意,殊不知“福”倒贴却在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一说春节贴“福”字源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姜太公)封神时,他的老婆也来讨封。姜子牙说:“你嫁到我家,我穷了一辈子,看来你是个穷命,就...

  • 标签: “福” 朱元璋 姜子牙 名片 大管家 明代笔记
  • 简介:迄今为止,人们一直将富币和鹿头币作为同一组货币进行研究,认为它们是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行的,用于支付在缅甸边境活动的中国云南军队军饷的硬币(见图)。除了A.B.科勒认为它是新疆硬币之外,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对这些硬币的流通时代和地区持一致见解,但在确定其发行当局及铸造日期问题上却有分岐。此外,

  • 标签: 九四 科勒 至一 中国钱币 造币厂 三年
  • 简介:辛亥武昌起义胜利,全国光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处于极度的财政危机之中,四出筹借外债,其中有“中日合办汉冶萍”向日本借款的事件长期以来,各种近代史书包括一些权威的近代史、民国史著作,均将此事记为盛宣怀利用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为免其财产被民国政府没收”,“即和日本密谋中日合办汉冶萍事宜”。以致使盛宣怀不仅在当时被人误解唾骂,直至今日仍然“背黑锅”。随着有关大量秘密档案的揭示,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汉冶萍公司是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山、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是清末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大型联合企业。最早从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开始,开采大冶铁矿,以萍乡煤矿为燃料,各自分立。

  • 标签: 盛宣怀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 中日合办 “字” 民国政府
  • 简介:本文对'赔'开始用于清代的说法提出异议.文章从文献版本的角度列举相关证据,并结合'赔'在元、明书刊中使用的情况,提出'赔'应始用于明宣德至嘉靖年间的看法.

  • 标签: “赔” 使用时间 文献版本 文字学 中国
  • 简介:通过对"凹"字形与音的讨论,认为对音韵文献的研究应重视汉字形与音的复杂关系.

  • 标签:
  • 简介:华安仙潭古石刻的记载,始于唐张读的《宣室志》。宣室本是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为汉帝发布政令的地方(见《三辅黄图》),只因汉文帝偶有一次和贾谊闲聊鬼神,张读的书就名为《宣室志》了,声明他记载的只是神怪之谈,并非严谨的史地著作。到一千多年后.民国4年(1915),岭南大学教授黄仲琴先生进行了实地勘察,才写出《汰溪古文》来。嗣后国内学者林钊、曾凡、弘礼(朱维干)、石钟健、刘蕙孙、林蔚文等纷纷著文论列,其中刘蕙孙素研古文字,主张用金石、甲骨文来解释这石刻,成为“文字说”的中坚。1988年,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来华安实地勘察,写出《福建华安仙潭石刻新解》,认定该石刻是石刻岩画。

  • 标签: 仙字潭 古石刻 中国 福建 文物考古 历史演变
  • 简介:<正>历代文武职官的称谓,与“都”有关的,数以百计。为什么“都”在官制上应用这样广泛,“都”究竟是什么意义?一般读者认为“都”通常表示“一切”、“全部”的意思,读如兜dōu;但是考查所有官名中的“都”,几乎全读如“督dū”却并没有一个读成“兜dōu”音的,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官制上的“都”,并非通常所说“一切”、“全部”的意思。

  • 标签: 官制 都司 官职 隋唐 后汉书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