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最近想要尝试更多带有场景感甚至超现实感的商业创作。"斯岩商业片更注重想法作品刊登于2014年4月《摄影之友》封面专辑在丽江时对当地的烟嘴和头饰很有兴趣,随即想拍摄一组带有中国古典元素的片子。拍摄时,起先想尝试玫红与蓝调冲撞的灯光,但实际拍摄中发现蓝调更符合这样的意境。又在后期添加了烟雾的元素,整体

  • 标签: 蓝调 商业片 玫红 我自己 色达 品色
  • 简介:<正>朱子奇诗人脑袋上的眼睛作品刊登于2014年9月《摄影之友》后期栏目以前认为摄影就是好看,是色彩绚丽,是美好画面。后来回头看那些"好看"的照片,才逐渐意识到真正能让我记忆深刻、一遍又一遍都看不腻的,是那些真挚的瞬间。奥森·威尔士说"相机如果不是诗人脑袋上的一只眼睛,其中的胶卷就毫无意义"。对我来说,摄影不仅仅是记录下那一瞬间,也不仅仅是

  • 标签: 奥森 色彩绚丽 朱子 威尔 毫无意义 抹茶
  • 简介:<正>吕强跨越千山万水寻找内心作品刊登于2013年11月《摄影之友》实战栏目最近带领着蔷薇图片社走遍了川西高原,走过新都桥、攀登了稻城亚丁的神山、踏遍了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圣地。现在正准备出发前往马来西亚诗巴丹,一探海底世界的奥秘。此次行程又是拍婚纱又是在玩儿,在新人的同意下,我决定大胆的创作一组潜水婚纱,十分令人期待。我认为摄影这东西,没有对与错,只有情感的不同。要做的不是记录,而是通过记录的形式表达自己。

  • 标签: 色达五明佛学院 稻城 川西高原 巴丹 吕强 令人
  • 简介:本文应用传播学的分析方法,从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诉求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遭遇到的文化误读、强权话语等现象产生的真实原因。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国际化进程 文化诉求现象 研究
  • 简介:本展的缘起2012年8月,借"中德文化年"在德国举办的东风,我与德国学者阿克曼先生共同策划的"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在德国汉堡美术馆成功举办。由于这个展览既集中展示了与中国文化传统或当下现实有密切关联的一批当代水墨作品;又显示了与西方当代艺术大不相同的面貌,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1]记得在一次交谈中,旅德艺术家单凡先生向我表达了如下意思,即一方面对本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希望我以后能继续介绍一些高质量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到德国来。而且,他还专门谈到了戴汉志、岳恒与史密特于1993年策划的"中

  • 标签: 中国文化传统 历史进程 史密 西方当代艺术 水墨作品 艺术研究
  • 简介: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近来受到学界关注,本文通过对30年来国内设计批评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批评文论、媒体平台及设计批评教育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认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基本缺位到21世纪初的表露端倪,再到今天的渐生热络,国内设计批评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和理论积累的逐步过程,并在现实的迫切需要下呈现出走向勃兴的趋势。

  • 标签: 国内设计批评 设计理论 批评实践 设计批评教育
  • 简介:<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在经受着市场转型的冲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人台艺术也毫不例外地面临着种种危机。如何寻求突破的途径,使二人台在日渐市场化、大众化的中国消费社会中游刃有余地生存,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从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保护、传承和传播等方面展开,以期为二人台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二人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 艺术传承 生存困境 内蒙古
  • 简介: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沿边境线聚居,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长期得以流传,但是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其文化已有濒临消失的危险。本文反思边境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探讨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对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边疆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现代性 边境少数民族 文化自觉
  • 简介:2006年湖北美术学院筹备成立了视觉艺术基础部①。2009年,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教育部立项。2014年,基础部拟在梳理1+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探讨视觉艺术观念下的造型教学理念,在确立和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时,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不断推进1+3课题的对接及创新人才计划的实施。本文试图以“合而不同”的教学构想,明晰“通识”与“专识”的课程对接关系,并通过1+3课题计划,逐步推进以教学共识为基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其教学路径的课程计划的对接。

  • 标签: 视觉艺术 观念 教学共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