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正>先父一生所从事的是铁路工程事业,与此同时他却酷爱昆曲,对昆曲唱腔的构成蚬律方面曾做过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在我的少年时代,家中就经常有笛师来为先父伴唱。我当时对西洋音乐已经达到了一种“入迷”的状态,因此对昆曲并不感兴趣,但在父亲的督促下,我也不得不参加到吟唱昆曲的行列中来。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积累起了对昆曲唱腔大量的感性知识。在几十年的高等院校中的教学工作中,对西方音乐作品的分析是我的中心研究课题。在50年代的一段时间内,我对昆曲唱腔的构成规律也曾做过一点探索。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在这些唱腔里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于是我就选择了若干首具有代表性的、

  • 标签: 昆曲 唱腔 少年 曲式结构 构成规律 实践过程
  • 简介:中国古代的音乐家和数学家对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作了长时期的不断的探索,他们或者以缩短管长或者以缩小管径的方法取得了诸多成就。晋代荀勖(?—289)发现的十二支笛的校正公式是众所周知的。本文首先讨论律管的起源,然后论述明代以前的管口校正方法,最后着重分析朱载堉和徐寿的校正公式。明代朱载堉(1536—1610)实验性地解决了校正律管的问题,他得到了两种数学公式:1、两支八度音程的同径管,其管长之比为0.4719;2、遵循十二平均律的八度音程内的十三支管中,相邻两支管的内径之比为21/24。清代徐寿(1818—1884)又一次实验地确定。两支成八度音程的同径管的长度之比为4/9。徐寿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Nature,1881年3月10日出版,第448页)杂志发表后,引起了英国音乐家和声学家的惊讶和赞叹。

  • 标签: 管口校正 中国古代 律管 黄钟 十二平均律 徐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23
  • 简介:在动画色彩设计中,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动画片的发展...21.1.2动画片色彩设计的现状...21.2研究意义...31.3研究方法...3第二章色彩概述...52.1色彩概述...52.1.1色彩的概念和特征...52.1.2色彩的作用...62.2色彩的发展历程...62.3色彩的分类解读...62.4色彩对心理的影响...102.4.1色彩对大众情感的影响...102.4.2色彩对大众认知的影响...102.4.3色彩对大众判别力的影响...11第三章几个典型环境中色彩运用的分析...123.1张艺谋电影中色彩的分析...123.1.1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分析...123.1.2经验总结...133.2国画色彩表现的分析...133.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分析...143.4皮影戏的色彩运用分析...16第四章《童年》中人物色彩分析...184.1对人物心理的分析...184.1.1作品人物的认知能力特点...184.1.2作品人物的情感与意志...184.1.3作品人物的个性形成...184.2对色彩搭配的分析...194.3对色彩搭配与心理的关系分析...204.3.1红色的反映特征...204.3.2橙色的反映特征...214.3.3黄色的反映特征...214.3.4绿色的反映特征...224.3.5蓝色的反映特征...22第五章经验及启示...235.1色彩设计彰显人文关怀...235.1.1色彩设计应构建以人为本的理念...235.1.2人文关怀源于细节...235.2色彩设计体现个人风格...255.2.1依据内容,很多不以色彩为表现主体的动画中

  • 标签: 中方面 动画设计中 方面色彩
  • 简介:我在小提琴民族化方面认识与实践黄晓芝西洋乐器演奏民族化是音乐界同行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经过多方面努力,几十年的时间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个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也有一些体会,愿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六十年代初期,当我还是管弦系学生...

  • 标签: 小提琴演奏 认识与实践 民族音乐 西洋乐器 河南梆子 演奏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8-10
  • 简介:看待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问题不能局限于音乐本身,2.某些作品容易加剧中学生情绪情感的不稳定和极端化 在流行音乐中,流行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 标签: 中学生心理 心理正反两方 正反两方面的
  • 简介:8月中旬,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八次年会暨第二次全国藏学讨论会在拉萨召开,出席会议的西藏和北京、上海、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代表109人,代表中藏族44人,汉族42人,其他少数民族23人,一共有12种民族成份,西藏代表和藏族代表均居人数的首位。会议交流的论文共62篇,文化艺术类的论文24篇,占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对藏文化艺术进行研究的论文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 标签: 研究学会 西南民族 文化艺术 会议交流 民族成份 藏文化
  • 简介:<正>由蔡楚生和陈残云、王为一等同志編剧、导演的影片《南海潮》已经在北京上演了。蔡楚生同志是我国电影界的老前辈,是在三十年代便巳蜚声中外的知名的电影导演。《南海潮》是他在建国后重操艺笔的第一部作品,任重、身体又不好,却和青年人一样的跋山涉水,走遍沿海各地去搜集资料,拍摄外景,称得上是壮志雄心,勇气不减当年。

  • 标签: 民族化 群众化 影片 海潮 建国后 三十年代
  • 简介:二千五百年以来,西方知识试图俯瞰世界。但它没能认识到世界不是为了观看而是为了聆听。它不可读,但可听。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噪音 节选 音乐 世界
  • 简介: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根据节目的特性对其镜头(单幅画面)进行选择,寻找最佳编辑点,从而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它包括对电视画面的组合、配音、字幕、配音乐、动效、特技及片头片尾的包装。编辑中融合了巧妙的构思、熟练的技巧,应用的恰当,将会赋予电视片极强的生命力和观赏性。

  • 标签: 电视画面编辑 电视片创作 匹配原则 镜头衔接 编辑工作
  • 简介:在大量的北方岩画艺术中,面具岩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具岩画是神秘的,而这种神秘性始终困惑着今人,它们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一幅

  • 标签: 北方面具 神秘北方 面具岩画
  • 简介:实墙面是形成和完善建筑空间的因素,它的装饰是很讲究艺术和视觉效果的。笔者通过多年海内外的装饰设计实践,深刻认识:建筑装饰设计,首先要掌握艺术,按照美学的规律依据建筑空间形状、色彩关系、质地等进行设计,才能使它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获得美感,使本已光洁的墙面,装饰之后更为悦目。懂得应用艺术则可使人们的行为职能得以落实,让人们期望的意象世界得以建立与表述,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往往有冲突和要求上的差异。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正是我们设计者的份内事。在建筑规模不

  • 标签: 实墙面 装饰艺术 建筑装饰 色彩环境
  • 简介:从舞蹈艺员、歌手、电影演员到染指电视圈,陈小春都把自已的潜质尽情发挥。他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处处显得充满自信。大家对陈小春的印象大多来自他演的电影,《古惑仔》、《神偷谍影》、《爱上百分百英雄》、《我爱厨房》,陈小春用他投入的表演征服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虽然他不属于帅哥型,但其憨直的模样自也能吸引不少人。不久前陈小春推出了第二张个人大碟《爱妻号》,换了赵增熹做监制后,整张碟的风格更统一了,感觉更陈小春。在上张碟里陈小春曾尝试作曲,后来他觉得创作不如

  • 标签: 尝试 古惑仔 电视 电影演员 表演 观众
  • 简介:情节剧是美国通俗电影的基本模式。它不是像西部片或恐怖片那样的一种专门类型;它不是对经典现实主义叙事的“背离”;它也不能定位于妇女片、“悲情片”或家庭情节剧之列,尽管它倒是包括这些类型。毋宁说,情节剧是一种独特的、大众化的、美国式的电影形式,它力求通过激情与动作的辩证关系,戏剧化地展示精神的与情感的真实。它是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基石。

  • 标签: 情节剧 好莱坞电影 经典现实主义 美国式 恐怖片 西部片
  • 简介:重新思考美国电影的情节剧渊源的一个自然出发点是D.W.格里菲斯的创作。评论家通常都承认情节剧在格里菲斯作品中的重要性,但古怪的是这种承认往往只是一笔带过。几乎所有有关格里菲斯的重要研究著作对他的艺术中的情节剧因素都只稍稍一提,更多的是强调这位美国电影之父和第一作者是如何超越了情节剧,而不是如何改造了舞台情节剧使之适用于电影。

  • 标签: 情节剧 美国电影 重新思考 研究著作 第一作者 评论家
  • 简介:多媒体是多种传播媒介的统合体与承载体。这些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等的图片、文字,广播的声音、音乐,电影、电视的视频、录像,电子化、数字化的动画、网络等。多媒体的应用范围很广,并有多种表现形式:多媒体交互软件、触摸屏系统、教育教学课件系统、数字电视、通信系统、游戏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利用预先设置的数字平台,通过视觉界面中的图标、按纽主动地进行多种媒体的操控和交互。网络系统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和全面,可以说是多媒体系统的代表。作为承载信息的强有力工具,多媒体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的大量出现和应用,是IT时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多媒体界面 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交互 界面设计 传播媒介 网络系统
  • 简介:在工业设计被国家提高到战略发展高度的今天,对设计的认识也有了质的变化。设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单件产品的孤立开发设计,而是一个产业链的系统设计;一个产品族群的系统设计,一个市场的整体设计;一个创意与科技高度融合的设计。为了迎合本土市场消费结构的转变,产品设计必须要上升到战略层面,以实现其日益重要的战略与协同职能。战略性产品设计涵盖了管理,市场与用户等多重内涵,其目标是基于完整的系统化设计与设计战略研究来达成的。

  • 标签: 产品设计 市场消费结构 系统化设计 工业设计 单件产品 设计战略
  • 简介:“对于习惯现代生活的人来说,我的音乐看起来像是大象后面的蚂蚁。”这是萨尔瓦托雷·夏利诺(SalvatoreSciarrino,1947-)对自己音乐作品的评价。大象与蚂蚁,从外形显而易见,嚼者相差甚远,大象给众人的电象是魁梧庞大,而蚂蚁刚是微小生命的代名词。蚂蚁,虽然无法摆脱外在渺小柔弱的的劣势,但它却是世人皆知的大力士,在弱小的身躯下隐藏着一颗匿人的心。

  • 标签: 蚂蚁 大象 夏利 音乐作品 现代生活 代名词
  • 简介:电影内涵的演变无不反映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矛盾,观众既可以透过电影的角色和情节设置,去发现被美化或掩饰的社会现实,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电影中的恐惧对象与对抗方式来审视这个时期的社会变动,从而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的本质及其规律。本文通过分析科幻片中虚拟的怪物角色形象构成与现实的同构性和动态关系,还原其文化心理背后的现实生产形态,阐释科幻片中的怪物形象和行为与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发展的影射关系,从而探索艺术形态构成的途径和知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

  • 标签: 科幻怪物 自由竞争 金融资本 垄断组织 虚拟资本 虚实互动
  • 简介:能乐是日本最古老、最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它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前期《续日本纪》中记载的由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所带回的中国散乐。散乐包含歌舞杂耍、傀儡口技、武功魔术等多种演出内容,很快受到了当时日本上至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的喜爱。散乐传入以后,又受到更早由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的舞乐的影响,同时与日本本土固有的民间表演艺术相结合,如源自日本稻作祭礼演出艺术的“田乐”和表现平安时代优美奢华风情的“风流”,最后形成了一种被称为“猿乐”的艺术形式。

  • 标签: 日本能乐 美学阐释 民间表演艺术 假面 演出形式 演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