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其价值绝对不能等同一般性的流通商品,这一点是人所认同的。但如果戏剧的生存已面临威胁,其大部分都将被推入市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戏剧界实际上已经处于这种状况,)那么其运作方式甚至走向就必须遵循或大体符合于市场竞争的规则。在现今社会里,旅游、饮食、体育、各种各样的消闲娱乐、股市等等,已占据了各个消费层面。填满了每一个可以填充的角落。客观地讲,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份额等着戏剧去享有了。低谷也好,不景气也好,危机也好,

  • 标签: 戏剧市场 戏剧演出 市场型 “精品” 演出市场 剧团
  • 简介: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之后,全军院校面临由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任职教育为主体的转型,任职教育作为军队院校全新的办学方向、作为新军事变革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成为军队全体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军旅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出发,对本专业任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办学方向的选择、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构想,提出了任职教育急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点,为军旅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任职教育的开办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案.

  • 标签: 任职教育 军旅戏剧影视 教学体系 岗位需求 师资建设 教育教学体系
  • 简介:众所周知,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田汉,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诗歌,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此外,他也发表过不少探讨文艺问题与艺术美学的文章,如《俄罗斯文艺思潮一瞥》(1919年5月),《平民诗人惠特曼百年祭》(1919年7月),

  • 标签: 戏剧批评 田汉 戏剧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现代话剧 艺术美学
  • 简介: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于2002年6月10日至13日在郑州市召开。北京、河南、上海、广东、四川、湖南、河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湖北、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福建、贵州、青海等地几十家艺术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戏剧期刊编辑部的60多位专家、编辑出席了会议,中国文联主席、全国艺术科学规划

  • 标签: 中国 戏剧期刊 戏剧理论 戏剧批评 研讨会
  • 简介:马致远(约1250年-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姓名香贯满梨园”,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曲状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 标签: 戏剧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致远 散曲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戏剧人物 《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中国戏曲史 世界文学史 中国人民
  • 简介:“改编”是戏剧艺术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也是戏剧美学研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川剧界的作者们就常常以“改师”自称,巴蜀戏剧舞台上近年来亦涌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改编佳作。放眼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归根结底,不外有二:其一是直接使用得自生活的素材,对之提炼加工,再按作者意图去组织结构形式,此乃由生活而艺术的直接创作;其二是利用已有作品

  • 标签: “误读” 改编者 形式转换 《红楼梦》 戏剧艺术 前理解
  • 简介: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被推为吴江派领袖,与当时临川派汤显祖并称,形成了“双峰对峙”“双流竞秀”的独特景观。他常与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针对传奇创作中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沈臻提出作曲“合律依腔”和语言“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为规范。

  • 标签: 戏剧人物 传奇创作 《博笑记》 《红蕖记》 戏曲家 吴江派
  • 简介:白朴(约1226年-1316年)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陨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终身未仕。元代杂剧家、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标签: 戏剧人物 元代杂剧 河曲县 文学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舞台服装的产生要比舞台布景的出现早得多。扮演角色就意味着用服饰装扮人物。每个宗教仪式的舞蹈(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地多么原始,都会有宗教舞蹈)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服装,如动物伪装、羽毛头饰、跳舞时戴的面具等。

  • 标签: 戏剧服装 宗教舞蹈 舞台布景 舞台服装 宗教仪式 意味
  • 简介:讨论式戏剧(dramaofdiscussion),或称论辩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是:剧中人物讨论本身的问题和处境,从而使观众更注意戏的思想而不是戏的激情。这种戏剧形式并没有形成过鲜明的流派,但自从十九世纪末易卜生的剧本中使用了一种新技巧之后,它就一直作为现代戏剧的重要因素存在着。本文将通过讨论式戏剧的产生与发展,对其与欧洲现代理性戏剧的直接关系加以论述。

  • 标签: 现代戏剧 现代理性 易卜生 处境 剧本 人物
  • 简介:几年前,我在谈到戏剧研究时,呼吁“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见《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按照这一想法,我与马俊山博士合著了《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果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三个月就印了两次。同时,它还引起了人们对戏剧学的进一步关注。联系中国戏剧的现状,我觉得关于戏剧学的补课,还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中国戏剧》开展了关于“中国戏剧之命运”的讨论,

  • 标签: 戏剧精神 文化定位 戏剧学 人学
  • 简介:法国当代戏剧导演阿里娅娜·姆努什金的导演艺术和创作实践与亚洲戏剧具有密切联系,是20世纪西方互文化和跨文化戏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姆努什金对亚洲戏剧的认识和理解,讨论了她的戏剧导演创作与亚洲戏剧之间的关系。姆努什金的亚洲戏剧经验和需求,更多地是对亚洲戏剧形式和演员形体艺术的感觉和想象,而不是在体系、技术和技巧上对亚洲戏剧的科学理解、占有和融合。姆努什金和太阳剧社用想象的亚洲戏剧形式演出西方传统戏剧的经典剧作,有助于为形式匮乏的西方戏剧创造一种反自然主义的和反现实主义的形式,同时也有助于为当代西方戏剧在其自我更新的理论和实践中想象地占有和利用亚洲戏剧提供合理的依据。

  • 标签: 姆努什金 太阳剧社 亚洲戏剧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 互文化戏剧
  • 简介:近四百年来,莎士比亚对世界戏剧乃至整个人类文化所产生的广泛而恒久的影响,充分证明他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和深刻意义的经典,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莎剧在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也充分表明,它不仅仅属于单一的时代、单一地域,或者单一艺术门类,而是超历史的,跨地缘的,涉及各类学科与领域,是属于所有世纪、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类艺术范畴的。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人类文化 历史文化 人类文明 艺术门类 艺术范畴
  • 简介:首先我解释一下“音乐性”(musicality)和“音乐性戏剧”(theatreofmusicality)。

  • 标签: 音乐性 戏剧 波兰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