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对国内外爱淘碟的影迷来说,CriterionCollection(或称CC、标准版)就是影碟的名牌、艺术的殿堂。CC的DVD出品至今共485部,网罗各地名片与多位大师之作,从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写实、黑色电影等派别中撷取其精华,更包括50至70年代盛极一时的B级、剥削及典片。CC官网明言:虽然B级剥削的风潮已成过去,但影片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游走雅俗之间的勇气,依然值得高度赞扬。现今你更可将典片带回家中慢慢细赏……纵然你身旁再没有典影迷在叫嚣。

  • 标签:
  • 简介:妙玉、塞尚,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百十年来几乎没有人将他俩放一起说事。我越发觉得此二人,颇有联章,那便是:牛人多。自然,妙玉没有宝黛名气大,现在人们谈红楼,也往往忽略了她,可在我看来,全部《红楼梦》里,最牛者,当属妙玉。可见的曹氏本,直写她的寥寥不到1500字,然其邪气已跃然纸上第四十一回,贾母等人带了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献茶,

  • 标签: 妙玉 贾母 刘姥姥 塞尚 第四十一 栊翠庵
  • 简介:《机关枪少女》导演:井口升主演:八代兼美、亚纱美、穗花出品:日本2008★★★这是一部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的电影,充满了汪洋大海般的血浆和恶心,导演井口升的创意本身与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的《索女丧尸机关枪》基本类似,但是放肆的程度又大不同,井口升充分采取日本变态电影的龌龊精神,不过由于技术精良不够资金不足,只能草略前进。只要把人不当人,复仇就可以任意杀戮,这部电影就可以比较心平气和地看了。在这部电影中,人只是可以操作高级工具的动物,利用一切先进的武器去寸膥同类。香港的暴力三

  • 标签: 机关枪 电影 井口 日本 导演 变形
  • 简介: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土传统戏剧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以性别批评理论,从母道崇尚和女性表现、圆美意识和环性思维、柔刚学说和性别之间三个方面就老子学说与本土戏剧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老子学说 本土戏剧 中国 戏剧文化 性别批评理论 女性表现
  • 简介:本文从康德“审美无利害”学说的思想渊源和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该学说的基本特征,审美不是感官的快适和善的愉快;另外在肯定学说价值的同时,指出了该学说的唯心性;最后,就康德“审美无利害”学说的积极意义作了一些探讨,“审美无利害”其实是审美主体的精神自由与解放。

  • 标签: 康德 审美无利害 特征 评判 积极意义
  • 简介:<正>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禅宗美学和楚骚美学构成中国美学的四大思潮。儒家美学不同于道家美学的无为逍遥,“乘物以游心”,也不同于楚骚美学追求人间情趣与浪漫理想的统一,更不同于禅宗美学强调直觉顿悟,“非悟无以入其妙”。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自然无为的超脱态度形成互补关系,与禅宗美学的顿悟直感观念对立。解释美和艺术理论中的“明道”、“中和之美”以及“文以载道”等,都是儒家美学的体现。孔子以“仁学”作为分析、解释美和艺术的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

  • 标签: 书法审美 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 孔子学说 艺术理论 自然无为
  • 简介:今年是佐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正值我国掀起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到“创新”、“创意”等的提出这样一个巨大的思潮的年代。我作为在观摩他一生的导演作品中总能有所学习、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的后辈导演,在考虑——他,佐临先生,为发展我国的话剧艺术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 标签: 戏剧观 诞辰一百周年 创意 话剧艺术 黄佐临
  • 简介:李白、杜甫合称“李杜”,是唐诗艺术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唐玄宗天宝三年,杜甫和李白在洛阳初次相会,当时李白已经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杜甫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有人说“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还说这次会面是“两颗伟大而孤独的心灵在终极艺术面前的理解和震颤”。实际上杜甫对李白是发自心底的尊崇,而他对李白来说很可能只是人生中的匆匆过客。毕竟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多达十几首,而李白提到杜甫的诗作仅有三首。这个对比足够说明问题了吧?

  • 标签: 李白 杜甫 朋友 学说 科举考试 艺术史
  • 简介:彼得·杰克逊(PeterJackson)是一位国际级导演,早年成长于新西兰。他最为国人熟知的作品莫过于获得17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指环王》三部曲(2001—2004)以及近年的《霍比特人》三部曲(2012—2014)。说杰克逊的成功只建立在托尔金小说(原著改编)的基础上,未免片面:其一,将经典从文字符号搬上视觉银幕,意味着艰难的二次创作,导演功不可没;其二,杰克逊在银幕上开创的魔幻史诗风格,通过视觉特效将想象空间的影像还原力提升到空前水平,成绩不容置疑;其三,杰克逊的导演作品远不止于此,只因"指环王""霍比特人"名气太盛,模糊了人们对其导演风格嬗变的全面把握。故,本文放弃以某部影片为核心展开叙述,不尝试剖开导演生涯的"横断面";却力图借"嬗变"找寻杰克逊作品风格的纵向一致性,将众多作品贯穿在一处,结合其导演成长中的历史和地缘"际遇"做历时性研判,梳理杰克逊电影生涯的独特路径,兼做导演综述。

  • 标签: 彼得·杰克逊 新西兰电影 邪典 魔幻 特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17
  • 简介:色彩学说色彩应用色彩教学    一、近代色彩学说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现代人使用色彩就应该考虑到色彩(电磁波)对人的利弊,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研究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 标签: 应用现代 现代色彩 色彩教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2-01
  • 简介:色彩学说色彩应用色彩教学    一、近代色彩学说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现代人使用色彩就应该考虑到色彩(电磁波)对人的利弊,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研究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 标签: 应用现代 现代色彩 色彩教学
  • 简介:昆,号季公,一九四二年生于江苏镇江(藉贯苏州)。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林散之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日本国特聘研究员。

  • 标签: 季伏昆 特聘 林散之 江苏省国画院 书人
  • 简介:小暑大暑,暑上三。高山顶上,彩云出。长空内,雨簌簌,苔含碧,草露珠。雨过天开太阳更毒。(过板)最厌三晴,日当午,庄稼汉,懒扶锄;斯文客,不读书:佳人歇晌在碧纱橱。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当代爆发的环境危机提醒人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学说,吸收传统建筑风水理论的精华从而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学说的发展,要探讨两者的相互映照就要对比两者起源的时代思潮及其理论成果,并思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博弈。

  • 标签: 景观设计 风水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发声学说”是具体阐述声带在发声时振动机制的学说.也是研究歌唱发声的基础学说。从1741年费林通过对狗的离体喉的实验.首先证实了气流作用引发声带被动振动的发声原理.从初步确立“肌弹性-空气动力学说”起.二百余年来相继产生了众多的“发声学说”。其间的每一种学说都明显带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代表着其所处时代的生理学发展的技术水平与认识水平.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自的技术局限性和认识论的缺憾。时至今日.由于对人体自身研究的局限.众多“发声学说”虽然在一些重要理论点上认识逐渐趋同.但仍带有太多的经验理论的痕迹。许多的分歧与疑点还在困惑着我们.并制约着发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歌唱发声 学说 声乐理论 空气动力 发声原理 认识水平
  • 简介:《齐故波将军黎君墓志铭》,近年出于邺城故地。高宽各39cm,纵横各18格,凡282字。志主黎淳,字叔和,怀州河内人,卒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史书无载。

  • 标签: 墓志铭 将军 北齐 史书
  • 简介:本文检讨王羲之《想清和帖》中所见“殷生”之称,考察王羲之好友、东晋清谈名士殷浩的生卒年及别称,认为《想清和帖》写于永和十二年(356)冬季,为王羲之54岁的书迹。

  • 标签: 《伏想清和帖》 王羲之 殷浩 殷生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尔[HenriLefebvre]的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化中的世界和全球化中的城市性的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这一方向上的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