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清初遗民诗人持守“夷夏大防”的儒家观念,存道救亡,在社稷倾颓异族入侵之时,悲慨愤激,效一己之力奋勇抗争,对抗清兵之入侵与征服,牺牲生命而在所不惜;国亡之后不忘国仇家恨,愤于异族压迫之酷烈,哀民生之多艰,多有秘密奔走,积极参与抗清运动,以图恢复,相与砥砺志节,坚持操守,坚持民族气节;在奔走无力、复国无望后选择了无奈退隐、老于布衣,著书立说,以图民族精神之不亡、民族文化之保存,以待终有一日,河山重归,日月重明。他们以诗描写明末清初的动荡局面和抗清战争,称颂抗清英雄遗民节士,表现了国家沦亡之痛、生灵涂炭之悲、江山易代之恨,复国之志、亡国之悲、故国之思、忧民之情、悯世之心都见于诗中,而在这些情感背后是遗民诗人坚定的民族立场。

  • 标签: 遗民诗 民族立场 抗清斗争 复国之志
  • 简介: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求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1940年春,毛泽东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后来作为单行本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该刊第二期发表洛甫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两篇文章都提出了“民族形式”问题。由此,引发了从延安到国统区甚至蔓延到香港知识界的热烈争论。

  • 标签: 民族形式 延安文艺 “民族性”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文化》 民性
  • 简介:很多脍炙人口的京剧剧目在表现民族斗争的题材时,往往淡化民族矛盾,体现出民族融合的倾向。京剧体现出的民族和解首先源于元曲的影响;其次源于近古以来中华各民族的大融合;最后,出自少数民族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也推动了京剧中的民族融合。

  • 标签: 京剧 《四郎探母》《红鬃烈马》 民族融合
  • 简介:8月3日16时30分。鲁甸,一场6.5级强烈地震突然降临。顷刻间,山崩地裂,广厦倾覆。这是18年来,云南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极震区烈度高达9度,与2013年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惨重。危急关头,各民族并肩战斗,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绽放出了一朵灿烂的民族团结之花。民族之义:生死救援谱壮歌灾区一线,各族同胞生死救援的义举展现了超越血缘亲情的人间大爱。

  • 标签: 鲁甸县 极震区 龙头山 血缘亲情 并肩战斗 受灾群众
  • 简介:双语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与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到长期的汉语基础、汉语学习方式、汉语学习环境以及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进行汉语表达与交际时,存在着许多词不达意、表述不清、颠倒词序、跑调等现象。

  • 标签: 新疆少数民族 汉语基础 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教师群体
  • 简介:民族自信是一个民族肯定的、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作为中国侦探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的重要平台,1923年创刊的《侦探世界》,一方面紧密地联系着中国政治历史的风云雷雨和民族的悲怆呼唤,另一方面,也较为真实生动地体现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些阶段性脉络起搏特征。

  • 标签: 民族自信 侦探小说 世界 自我评价 自我认识 武侠小说
  • 简介:中华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众多的民族精品。其中,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之一,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发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文化系统。随着当前社会的文化理念发展,人们的文化思想逐渐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发展与变化为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民族民间舞蹈 继承与发展 社会文化变化
  • 简介:元代是北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也是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时期,南北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促使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发生变化,北方的杂剧繁盛并传播到南方与南戏相互影响。本文从南北文化融合角度,论述了在北戏南移之后,与衰微的南戏得以相互碰撞与交融,并发生嬗变,以及这两种本质相同却在形式上有区别的戏曲艺术形态,在北戏南移碰撞与交流中产生的几种变化,以此说明元代南北交融与戏曲产生微观变化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文化交融 北戏南移 嬗变
  • 简介: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总觉得其旨不独在文艺,它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护生"行动。对于一棵五千年的老树来讲,护生的关键莫过于把根留住。为此,文艺能做些什么?答案应该是连根养根。而要连根养根,文艺无疑要回到"文道",回到"大前提"。先觉是先行的前提。习总书记强调,"作家艺术家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非常科学地道出了觉和行的关系。而要先觉,我们就要先把心安下来。

  • 标签: 文艺工作 时代风气 文道 中华优秀传统 黄河文学 先觉者
  • 简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它不仅是一个人的代号,更寄托着殷切的盼望,蕴含着时代的潮流,融合着民族的文化。名字的主要类型有单名与双名之分。在先秦两汉魏晋时期,单名占据绝对性的优势,而至南北朝时期,双名所占的比例陡然提升,并开始与单名并驾齐驱,其背后的缘由很难说没有游牧民族南下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

  • 标签: 游牧民族 南北朝 双名
  • 简介:时代孕育豪情,艺术呼唤崇高.从标志着大蒙古国的建立一统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钩沉、发掘、提炼、凝聚,塑造出鲜活的群体形象,张成思的大型国画《天骄》和《契丹秋猎图》经过多年酝酿创作完成.《天骄》是一幅高224米、宽453米的重大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我们把《天骄》看作史诗性的作品.它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追思历史,寓深广的历史感于强烈的爱国主义之中;它凸现史实的片段,用略微俯视角度作大构图又用近镜头对成吉思汗形象细微刻画.表现成吉思汗这个人物实非易事,一千个人写成吉思汗传,会有一千种评价,画成吉思汗,则是一种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 标签: 人物画 创作 张成 民族 成吉思汗 雄浑
  • 简介:艺术作品之伟大,在于它客观地记录了伟大时代历史,反映了伟大的时代风貌,讴歌了伟大民族精神,能够给人们心灵震撼、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 标签: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画卷 宏伟 魂魄 艺术作品
  • 简介: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因此,我们在珍存与保护这些民族瑰宝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更多的与时代同步,与人们求变需求同轨的舞蹈作品,也就是说舞蹈要不断创新。

  • 标签: 民族民间舞 创新 丰厚土壤
  • 简介:《文化文山·麻栗坡》一书,犹如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让人们沉醉其中,回味不尽:曾经风云变幻的边境,给后人留下了边疆儿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迷人的秀水奇山,律动的民族文化色彩,别样的民族文化风情……细细品味这些文化精品之后,作为边疆儿女中的一员,对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更多了一份热爱、多了一份自信!品读《风云变幻的边境》,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象征麻栗坡标志的“大王岩崖画”的千古神韵,那动人的古老传说,那珍贵的艺术、科考、文物和民族史研究价值,都成为我们麻栗坡人以前、现在和将来永远的骄傲;“百年营盘与石雕”,这些古老的军事建筑,记录了边关的风雨历程,透视了边关沃土的神奇与神圣,如一部凝固了的史书,见证着边关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 标签: 麻栗坡 文化精品 民族文化色彩 奇山 民族自信 王岩
  • 简介:清初流人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复杂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注的作家当属僧人函可。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带有北域色彩的诗歌,从而在清初文坛独领风骚。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人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文化与文学交融的天堑。

  • 标签: 函可《千山诗集》 流人 民族 文学 融合
  • 简介:一个女人,在丈夫不幸去世之后,靠自己的柔弱的肩膀,做挑山工,抚养三个子女成人,为此,她不仅辛苦备尝,而且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但她无怨无悔……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一个典型的中国妇女和母亲的故事。在中国古代,

  • 标签: 中国故事 民族精神 女人 沪剧 演出 剧团
  • 简介:乡村一直是现代以来文学书写缱绻不已的重要场域,但如何切近乡村生活的内核也成为文学乡村的命门。鲁迅的文化启蒙、沈从文的牧歌情怀、赵树理的问题意识,奠定了乡土文学的基本范型,也成为文学亲近乡村的重要魔障。从文化、情感、政治历史等视角观照乡村仍是外在式的乡村书写,乡村自身的主体性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遮蔽中。

  • 标签: 乡村书写 民族化 路向 文学书写 文化启蒙 乡村生活
  • 简介:2014年2月20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钱小芊出席并讲话。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吉狄马加主持会议。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名誉会长玛拉沁夫、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赵书刚,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钟廷雄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作家协会 少数民族作家 全国代表大会 学会 党组副书记 中央统战部
  • 简介:<正>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呼伦贝尔,也很惭愧,生怕自己不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内容、有益的知识。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大家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过去,地域、方位和受教育的程度对获得知识方面有差异,而现在,我所知道的,大家基本也都知道,所以很难说我能给大家带来有效的专业的内容。刚才工作人员说我这是专家讲座,我还有点不适应,其实我现在很怕别人说我是专家,因为专家应该安静地坐在书斋里,认真地读书、思

  • 标签: 民族文学 大家好 信息时代 鲁迅文学奖 八十年代 底层人物
  • 简介:8月22日至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台湾艺文作家协会、新地文学发展协会主办,新地文学杂志社、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大溪艺文之家协办的"第三届两岸民族文学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以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为团长的大陆多民族作家、评论家代表团一行16人和台湾的20多位作家、评论家、学者(其中包括11位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了会议,其间共举办了9场次的演讲、研讨、座谈及朗诵等文学交流活动。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文学交流 民族文学 台湾地区 两岸 中国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