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附加式是汉语新词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因其能产性很高而被广泛使用。附加式汉语新词的产生是人的隐喻思维的结果。本文通过举例,从认知角度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类词缀和语义两方面分别进行认知解读,旨在揭示这类新词的构建和语义理据,说明对附加式汉语新词的认知也是人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转喻等思维。

  • 标签: 附加式 类词缀 汉语新词 认知解读 隐喻 转喻
  • 简介:作为一个多义范畴,量词重叠可以表达“周遍”“多”和“连续”三种意义,如何把握三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是讨论量词重叠的一个重要议题。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量词重叠是两个相同量词的语义复合,复合得到的一个基本语义为“多重实例”。这一基本语义和句法构式进行互动。可以得到不同的语义解读。

  • 标签: 量词重叠 认知语法 复合 构式 语义解读
  • 简介:Atkinson(2002,2010a,2014)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扩展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身体和世界共同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支持学习者动态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协同是二语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介绍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的背景、主要观点、方法特色等,并讨论其理论价值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标签: 二语习得 社会认知 协同
  • 简介:符号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成为近年热门的发展方向并广受争议。论辩焦点集中在认知符号学的"科学"、"人文"属性,它是否构成传统符号学之外的新体系?本文越出符号学边界,从"人文科学的科学化"背景来考察认知符号学的特征,通过人文与自然的双向关系解读新时期符号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方式。两个学科的协同作业是当前知识前沿诸学科方法论交汇的结果,这种基于总体问题的诉求影响了符号学当前发展的侧重点;反过来,符号学范式又作用于更广义的认知科学。认知符号学既是"符号学"的"认知化",又是"认知科学"的"符号学化"。

  • 标签: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人文科学
  • 简介:荻生徂徕(1666-1728)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儒学家。他清晰地认识到时空的不同导致了语言与事物对应关系的偏离,因此大力提倡古文辞学,并试图还原先王之道。古文辞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语言学习与文本解释,它是徂徕追求自我与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江户时期 荻生徂徕 古文辞学 认知世界
  • 简介: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对提高英语低水平者的阅读策略及阅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班学生经过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其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及阅读水平都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2)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水平都明显高于前测成绩;3)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其两次测试的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能有效提高低水平者的的英语阅读策略及阅读水平。该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教学实验 阅读元认知策略 策略培训 低水平者
  • 简介:近年来,认知科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巨大的伞形术语,符号学运动中也产生了认知符号学分科。检查该学科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皮尔斯在为符号学奠基时,就已经极端强调认知与解释了。目前的认知符号学,应用某些认知科学的方法,更加强调符号学原有的认知倾向。但是如果让符号学朝脑神经心理科学方向靠拢,就会失去符号学的人文本色,这对符号学的发展反而不利。

  • 标签: 符号学 认知 脑神经学 人文
  • 简介: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全国统考英语专业八级成绩、试验前后的专八模拟测试成绩分别进行配对样本分析,研究发现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明显比没有通过八级考试的学生受磨蚀程度低,利用注意认知心理机制让学生注意到语言重点,以及注意到中介语和本族语者之间差距的重构写作训练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抗磨蚀性,而如何区别外语磨蚀和习得失败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外语磨蚀 实证研究 注意认知心理机制 专业八级考试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式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式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式是同一上位构式的变体,二者构式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认知符号学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关于它的两个基本元素——认知科学与符号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亟待梳理。拉考夫与约翰逊将认知科学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本文将从认知科学的演进着手,试图厘清每一代认知科学与符号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皮尔斯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认知符号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符号学 认知科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体验性
  • 简介:本文从我国语言资源的生存现状、党和政府的语言文字政策以及已有工作基础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立项背景和依据;阐述了该工程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根据当前形势和特点,提出进一步加强语保工程工作的几点意见。

  • 标签: 语言资源 科学保护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 简介:授受表现一直以来被誉为日语学习者难以跨越的一道难关。本研究围绕习得、运用上难上加难的日语多重授受句法展开,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在日语教学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并考察其在日中语料库中分布的特点,探究日中语言中对应的多重授受表现句法。

  • 标签: 多重授受表现 授受动词 日中语料库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 简介:索绪尔所阐述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可以追溯至威廉·德怀特·惠特尼。索绪尔理论的两个核心维度,即"任意性"和"规约性",直接从惠特尼的理论中继承而来;不过,索绪尔对二者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与发展。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语言与其他社会系统区别开来,但这种任意性仅仅适用于"langue"层面,而非"langage"层面。因此,为了使语言符号的表达层面和内容层面在理论上统一起来,索绪尔提出了"能指"和"所指"这对新的符号学范畴;而惠特尼在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时提出的语言传统的强制力量,则被索绪尔理论化为"社会共同体"与"时间"两个维度。不过,在任意性原则的影响下,语言符号还是不得不面对符号的可变性与不可变性这一悖论。尽管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理论与涂尔干的"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在"外在性"和"强制性"等特征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经验证据可以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的或者单向性的影响。

  • 标签: 索绪尔 惠特尼 符号任意性
  • 简介:理论在生成语法中占重要地位,并且不同时期的格理论呈现也有所不同,作者认为较之于其他时期的格理论,管约论下的格理论更适合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该文主要运用实际例子分析管约论中的格理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 标签: 管约论 格理论 英语教学
  • 简介:网络的普及使新词的传播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快车道。网络新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生活状况及感情变化。如今,汉语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学习,这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新词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标签: 网络新词 关联理论 翻译方法
  • 简介:"释义+配例"是语文词典经典的词条结构。作为词典微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释义与配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厘定。文章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释义与配例的关联性,对其认知效果进行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释义与配例的相互关系分为认知增强、认知隐含、认知抵触以及认知缺损四类。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内向型语义中心型词典,对释义与配例的关系定位基本上能够满足词典用户对意义的查询需求。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配例除了对语义进行说明区分外,可以考虑植入适当的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

  • 标签: 语文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认知效果 释义 配例
  • 简介:新课标指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为基点,探讨了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原则与具体做法,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开发教学内容资源和教学活动资源(即素材性课程资源)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小学英语 课程资源 有效开发
  • 简介:当下,为了提高文章的阅读率,标题借用先例现象日渐增多,其借用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照搬,二是变动,即完全借用和部分借用。最常见的是部分借用,主要有成分替换、成分截短、成分添加、成分错合、成分省略、成分易位、解释成语、混合型以及格式借用等。借用先例现象有利于表达或显或隐的评价意义,增强标题文本的对话性,加强标题的表现力与吸引力。

  • 标签: 先例现象 借用方式 标题格式
  • 简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有三大定位:国家工程、社会化、科学性。该定位的依据是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指示,以及我国语言资源现状和保护需求。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主要任务包括中国语言资源的调查汇聚、建库保存、保护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工程的重点是通过田野调查、在线采录和文献典藏实现大规模语言资源汇聚,最大特色在于社会化的理念和工作模式。

  • 标签: 语言资源 语言保护 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