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谢燕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11-21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11期
  • 机构: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就学习本身而言,通过倾听,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应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听,是外语学习的精髓。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呢?怎样赋予倾听教育以生命的活力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861年中德建交始末杨光(一)由疏趋密的中德早期交往根据文献记载,中德最早的接触可以追溯到13世纪。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直至17世纪,中德之间的交往尚没有形成具体的记述。在此后很长的时间内,中德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稀疏而缓慢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交往是其主...

  • 标签: 清政府 奕讠斤 通商条约 普鲁士 德国资本主义 关税同盟
  • 简介:人,住在大都市,由于空间促狭,逐渐与我们曾经最好的朋友狗儿疏远了.即使偶有“豢养“,也多是介于猫与狗之问的小型犬,即所谓的lapdogs。当然.保持了远祖特性的大犬,比如,可能会被人误作狼的huskydogs(哈士奇犬).仍然是人们在情感与想象中更为偏爱的。有关狗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总能煽起人们某种怀旧情绪.某种对于原始、荒野或是田园(pastoral)的想念。

  • 标签: DOGS 怀旧情绪 大都市
  • 简介: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 标签: 中美建交前 美国 汉语教育 发展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都知道。思维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语文学习而言。没有概括。我们就不会发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没有概括。我们不能把握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没有概括。我们无法认识写作与阅读的规律。一句话。没有概括。就没有知识的系统。也就没有知识的迁移。自然也就很难形成全面的能力。

  • 标签: 概括 语文学习 阅读 知识 写作 能力
  • 简介:玩,向来是小孩子的事儿,说明这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事情了。玩得如何?在未来有可能作为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指标。1993年,于光远先生给一家从事旅游业的企业题字,写下了以下几句话:“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你看,这个

  • 标签: 社会全面发展 于光远 文化 闲暇时间 社会发展 旅游业
  • 简介:一、引子和其他二十几篇作品构成了梶井基次郎短暂而完美的文学生涯,也形成了昭和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读他的作品,我们会从他敏锐目光中感受到一种神奇,并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他的心路历程,体会他于生命的挚爱,倾听他灵魂的声音.

  • 标签: 心路历程 文学生涯 绝望 作品 独特 完美
  • 简介:摘要学会倾听并养成习惯是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里,合作讨论学习越来越重要,讨论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每个人来说,拥有倾听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倾听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这需要老师经常地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有目标、有方法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积极构建自我良好思维体系的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标签: 倾听 培养 训练 兴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魏玉平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11-21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11期
  • 机构:常态教学下的“偷懒”,不是指生活行为懒散,不是敷衍了事,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指教学行为中的一种技能或手段。它是指在一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巧妙地给予主体更多更好的互动机会,是苦思冥想后富有前瞻性的预设与谋划,是主导者苦于心智后乐于心田的编码艺术,是教育哲学中“精神立人”、“以课立人”的标杆与高度,是教育社会学中践行“课堂即社会”的崇高理念,是教育心理学召唤“生命化课堂”的展现与张扬。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提倡的那样,“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了一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作,多了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