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是一个古老的核心词,本文分别为“”字构拟了原始汉语的语音形式、原始藏缅语的语音形式、原始苗瑶语的语音形式、原始侗台语的语音形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构拟了“”的原始汉藏语音形式。

  • 标签: 汉语 藏缅语 苗瑶语 侗台语 汉藏语
  • 简介:腊鼓催神骏,春风送吉羊。2015年是羊年,“”自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中国上古人的眼中,形象漂亮,温驯忠厚,腼腆害羞,羊羔跪乳,羊肉可口,因此便有了甲骨文的“美”“善”“义”“鲜”“羞”等汉字。英语中“”一词常出现在《圣经》中,作为《圣经》发源地的西亚、北非地区及地中海沿岸诸国在《圣经》形成时以游牧业为主,“”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与穿两大生活难题。“”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其精神价值也得以升华和充实,上升到令基督教教徒顶礼膜拜的高度。《圣经》中把耶稣基督喻为羔羊,有时也把普通的基督教信徒比喻为

  • 标签: “羊” 羊年 基督教信徒 《圣经》 北非地区 物质需求
  • 简介:《辞书研究》2005年第三期刊出连登岗《“望”补义》一文(下简称“连文”),补出“望”一个新义:“作名词,指一种相貌,一种生就的头向上仰、目望上视的特殊长相。”在多少年该词的一派联绵词声中,能提出“特殊长相”义,实属可喜。但是该文没有解决“望”的根本问题,所补义也正误交杂。笔者特集中考订“望”词义,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 标签: 辞书研究 联绵词 连文 简称 名词
  • 简介: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过去几周中,许多中国夫妻努力尝试受孕,意在马年生下一个健康活泼的马宝宝。其理由很简单:没人想在可怕的羊年生小孩。

  • 标签: 宝宝 中国 羊年 《华盛顿邮报》
  • 简介:  如果教师需要选择一种生存姿态,我以为应该是"诗意栖居".  他对真理永远怀有赤子般的虔诚.他追索,他冥思,他叩问,他喜欢将自己简朴的蜗居搭建在离真理最近的地方.他是校园中最善于学习的人,他把新知视作生命的给养,他如饥似渴汲取着、吸纳着,不知疲倦.……

  • 标签: 诗意栖居
  • 简介:美国纽约中华文教交流协会9月20日宣布成立,由世界日报副董事长李厚维担任会长,著名刑事科学鉴识专家李昌钰担任名誉会长,众多中华文化界名人担任理事和名誉顾问。会员希望以

  • 标签: 中华文化 协会 交流 纽约 推广 名誉会长
  • 简介:蒲宁小说《轻轻的呼吸》中,无论是风景描写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都围绕着"轻轻的呼吸"来展开。借由美丽的"轻轻的呼吸",颠覆了现实的沉重。这里蕴含着蒲宁深刻的回忆美学,他试图探讨的是爱与死、记忆与复活、永恒与美的关系。

  • 标签: 蒲宁 《轻轻的呼吸》 回忆 永恒的美
  • 简介:世界汉学论丛1、《东方的文明(全二册)》[法]雷奈·格鲁塞著常任侠、袁音译1999年10月第1版(已重印)2、《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加拿大]蒲立本著潘悟云、徐文堪译1999年12月出版(已重印)3、《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德]卜松山著刘慧儒、张国刚等译2000年10月出版(已重印)4、《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已重印)2000年12月第1版2001年1月第2次印刷5、《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尚永亮、刘崇德译2001年10月出版

  • 标签: 中华书局汉学 书目一览 汉学书目
  • 简介:他们是普通的俄罗斯人,分布于老、中、青不同年龄层。他们因机缘巧合,选择了汉语,爱上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对汉语的情愫,使他们成为中俄友谊的使者。

  • 标签: 中华文明 汉语 俄罗斯人
  • 简介:在交际场合.我们常常会有一些不便明说的话。当你遇到别有用心的提问、含沙射影的诘难、涉及隐私的话题之类.不便明说又不得不说时,如果应对不当。就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时候,作为应答一方,除了需要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外.还要特别讲究对答的技巧.用巧妙的方法.说出你不便明说的话。

  • 标签: 交际场合 洞察能力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金有景同志在《“土”与“”》一文(见《汉语学习》1989年第5期)中说,《灵山城乡惜土为金》这标题不如改为《灵山城乡惜如金》好。这意见我以为是对的,因为如作者指出的,“惜土如金”的“土”可能被误解为“挥金如土”的“土”和“一担土”的“土”。但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如果出于实际需要想把‘土地’加以紧缩,那只能紧缩为‘’,不能紧缩为‘土’。”这话就不够全面了。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土地改革”这个短语就可以紧缩为“土改”,岂不是“土地”紧缩为“土”的现成例子吗?所以,“只能”“不能”的措词显然是有片面性的。

  • 标签: “地” “土改” 汉语学习 标题 短语 片面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与离散文学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主题。该文通过对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进行的详细文本分析,探究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里沉重的历史书写和华裔群体所负载的沉重的心理及文化创伤。

  • 标签: 《骨》 历史记忆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