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观察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血清钠均小于130mmol/L,尿钠大于20mmol/L。经正确的补钠治疗和全面的护理,除1例因多功能脏器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3周左右得到纠正。结论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饮食文化,监测尿量、血清钠、尿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康复。

  • 标签: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观察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结果本组48例患者麻醉平稳,完成预期目标返回病房,术后回访3例因其它原因死亡,有效率93.75%,死亡率6.25%。结论采用适当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颅脑外伤手术的关键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选用合理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颅脑外伤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外伤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有无颅骨骨折、有无脑挫裂伤、有无合并脑室出血等11个相关指标上有无差异。结果脑积水组及非脑积水组患者在脑挫裂伤发生率、脑室出血发生率、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开颅手术率、昏迷发生率、脑脊液升高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骨折和硬膜外血肿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是脑外伤后脑积水发生的风险因素。结论脑室出血、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升高为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的风险因素。

  • 标签: 脑外伤 脑积水 风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开颅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资料,其中20例施行开颅手术。结果经护理等方面的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30例患者中好转、痊愈出院2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熟练护理技巧,提高急救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至关重要。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后 护理
  • 简介:本文报导70例运动员脑外伤的脑电图变化,包括脑挫伤、脑震荡、脑部轻度摔伤。脑电图的改变主要是慢波增多和α波减少。60.3%的人慢波指数超出5%,慢波的改变在过度换气停止30秒以后,仍为显著。异常图形与受伤程度及作图时间有关。脑外伤后脑电图恢复慢,77%的人有较长时间的头痛,对运动能力有影响。以自行车运动员(43例)为例,有53.5%的人因脑外伤退出运动生涯。

  • 标签: 脑电图 脑外伤后 非运动员 脑震荡后 图形分析 慢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两组患者干预前Barthel指数无明显不同(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及早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外伤 肢体功能障碍 影响
  • 简介:脑肿胀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人认为颅骨骨折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4],年龄、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对预后无影响

  • 标签: 临床特点 儿童脑外伤 分析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80例,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血栓、压疮、关节僵硬、肺炎等并发症,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0例达到愈合标准;临床愈合78例,占97.5%。结论在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骨折合并脑外伤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