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耿钰娟

耿钰娟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方法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共对收治的17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实施了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组17例观察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11例,气管切开者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精心的监护与护理,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3例,植物人l例,死亡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救;优质护理

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对收治的17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了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lO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34例颅脑外伤患者。人选的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男24例,女10例,年龄2l。56岁,平均年龄(38.2±6.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占76.48%,高处坠落伤4例占11.76%,其他4例占11.76%。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为(6.6±2.O)分。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将34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及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入选的患者均采用PB27200型呼吸机,HY.282智能型颅内压监护仪、冰毯机、惠普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颅内压、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进行连续或定时监测。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如有颅内血肿等需要手术者应及时手术,有通气障碍者给予气管切开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患者在上

述常规监护与救治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1)急性期。对于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患者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15—60rain观察记录1次”1。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脑病迹象,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的形态、大小及对光反应,具体可以每隔30rain观察1次患者的瞳孔大小,两侧瞳孔是否等圆、均一,对光是否敏感。(2)意识恢复期。胃肠营养达到最佳标准,早期多给予静脉营养,病情平稳后可以逐步恢复饮食,对于长期昏迷者可以给予鼻饲,开始时宜少量多餐,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加量。骨突出处用红花酒按摩;因重度脑外伤常高热不退,用红花酒擦浴。对已有咳嗽反射和吞咽动作的患者可尽早拔除气管插管。(3)第三阶段。此时患者意识有所恢复,能睁眼,肢体有自主活动,但常处于无意识状态。此阶段主要是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通常伤后3“个月是各种功能恢复最快阶段。无语言障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容易做到满意程度;有语言障碍者,语言锻炼要有耐心,可让患者模仿发音嘴型,从生活中最基本词语开始;患者清醒后常出现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此时应多做心理护理和开导,并给予精神类药物配合治疗l。

3.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17例观察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11例,气管切开者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l(略)。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发病突然,一般发生在工作现场或在交通道路上,病情急而危重,变化迅速,密切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早期发现颅内血肿、脑疝的关键,也是争取有效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f”。手术室人员一旦接到颅脑外伤手术的通知,要~边详细评估病情,视病情轻重缓急,组织人力;一边做好抢救准备,以免错过手术时机。以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因而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加重继发性脑损害,这种继发性脑损害比单纯损伤更为严重,故应该积极纠正休克、迅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是抢救的关键”。

优质护理的模式在颅脑外伤治疗中有明显效果,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91。人性化护理其护理行为的人性化原则,就是要求我似护士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执行各项操作,而是要能够审时度势,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使各项工作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心需求,给患者以认真、细致、体贴和关怀,让患者时刻体会到他的存在和疾病受到重视,建立亲情关系,主动给予关爱,让患者感到亲人在身边,使患者能够从护士的表现中感受到护士的爱心、耐心和诚意,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温暖与人性的回复,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较强的应变能力,娴熟敏捷的操作技术,默契的配合意识,充分估计手术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积极主动配合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秀巧,李兆辉,张建民。等.颅内压监测在中度颅脑损伤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76-177.

[2]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3]李婉妮.黄省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冲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B):34-35.

[4]薛秀丽,赵士宏,刘英贤.2种不同收集资料的方法对患者评价优质护理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C):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