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效果

林曼蕾

林曼蕾(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惠州516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评价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效果,探讨护理重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颅脑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给予监护护理、气道护理,口腔与切口护理,评价护理结局。结果:死亡4例,肺部感染15例,感染者气管切开时间13d~67d,平均(24.1±4.9)d,低于未感染者5d~29d,平均(8.9±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需气管切开者死亡率、感染率较高,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有关,应制定落实科学的护理路径,提升自身技术操作水平,对重症、气管切开时间较长者,做好预防性护理。

【关键词】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意识、循环、呼吸障碍,气管切开是进行抢救、维持呼吸畅通、保障氧气供给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措施[1]。但因具有侵入性操作性质,器官切口创伤大,还可能并发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较大,气管切开护理是专科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我院既往收治38例颅脑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给予高质量护理后,患者获益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患者收治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3~75岁,平均(42.1±6.9)岁,GCS评分4~8、9分。1.2方法1.2.1监护护理(1)体位护理:①一般术后24~48h需取平卧位,以减少胸部负担,提高通气条件,若有需要、符合条件可适当抬高床头;②在进行翻身护理时,做好套管保护;③若发生昏迷,应定时进行卧位更换。

(2)病情观察:①气管切开不仅起到供氧作用,还有助于分泌物提出,一般来说术后数小时内气管中可见血性物质,但若持续时间过长、或出血量过大,应及时通报医师处置;②气管切开通气效果因人而异,患者因病情变化,仍可能出现喘息、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表现,应立即排查原因,及时处置;③术后1~2d内,因通气不匹配,属气肿高发时间段,应做好气肿鉴别、观察[2]。1.2.2气道护理(1)用药护理:①为保障通气质量,需用药湿化气道,但湿化应适度,否则可能增加痰液结痂、肺不张、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②严格遵医用药,收集护理数据。

(2)吸痰护理:①严格无菌操作,判断痰液性质,若有需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体位排痰,吸痰时翻身有节奏扣背,力度应适宜,有利于充分排痰;②若患者条件足够,应进行适当的排痰训练,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排痰时效性、质量;③严格遵照操作标准进行呼吸机管理,制定落实吸痰时间表;④插入吸管时应合理控制深度,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反复抽插,严格控制吸痰时间;⑤做好气管导管、气囊护理,严格消毒清洗,做好质量检验、气压控制。1.2.3口腔与切口护理①每日进行口腔pH测试,据pH值选择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清晰;②维持清洁切口,每日以0.5%碘伏消毒、彻底清洁2次,每日更换气管套管垫,若有污染立即更换,以凡士林涂抹套管周围皮肤抑菌、杀菌。1.3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患者死亡4例,均死于复发性脑出血。发生肺部感染15例,未发生气肿等其它并发症,感染者气管切开时间13d~67d,平均(24.1±4.9)d,低于未感染者5d~29d,平均(8.9±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颅脑外伤者多需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护理是最要护理内容,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供氧质量,间接影响患者病情变化。主要护理操作包括气管与相关器械管理、气道管理、综合防护,以维持气道畅通、供氧稳定、预防感染为主要目的,护理操作技术性强。完善的护理路径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风险,但实际护理效果仍严重依赖于护士个人技术水平,以吸痰为例,如何准确判断吸痰时机、如何精准操作避免损伤气道粘膜,这些都无需凭借经验。本院对于颅脑损伤气道切开者,制定、落实完善的护理路径,注重护理管理,注重吸痰时机选择、规范操作监督与管理,护理质量得到有力保障。不同医院气管切开护理路径内容大同小异,但实际护理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实际是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护理路径只是基础,落实质量高低还有赖于高质量的护理管理、过硬的护士综合护理水平。医院应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落实责任制,选派工作能力更强的护士承担危重、高危患者护理,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这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非常关键。

但应注意的是,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仍居高不下,本次研究发生率约为39.47%,给伤情控制、疾病治疗、患者康复带来负面影响。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有关,久则生变,久则必失。有报道称对于住院时间≥15d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约为85%~100%[3],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高长时间气管切开者护理质量,必要时给予预见性治疗、护理措施,降低感染危害,同时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寻找关键环节,弥补现阶段护理之不足。

参考文献[1]邵秀慧,张金成.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循征护理应用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293-295.[2]王定坤,金心,吴晔.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12-1214.[3]宣宏飞.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83-4384

来源期刊

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