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诊断技术在女性盆腔肿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盆腔肿块检查的患者20例,其中10例患者采用CT诊断技术进行检查,作为观察组;剩下的10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检查,作为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以两组患者的确诊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CT诊断技术可对女性盆腔肿块进行准确的临床检查,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 盆腔肿块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与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借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目的背景,用数学上的方法展开对模型的建立与优化。考虑到CT机器内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即便能够熟练掌握各机器的操作与使用,但对于其成像原理和数据的处理也并不清楚。故对最基本的CT系统的成像原理和数据处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基于二维CT系统,研究分析其成像原理,对其误差以及精准性进行改进,使成像模型更加优化。

  • 标签: CT系统 成像原理 数据处理 理想化模型 矩阵转换
  • 简介:摘要CT系统可以对样本进行断层成像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但CT系统在安装时会存在误差,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典型的二维CT系统,根据已知模板确定CT系统的探测器单元间距、旋转角度和增益系数。再利用Radon逆变换,通过反投影滤波重建算法,重建未知介质的图形并求得其实际吸收率。

  • 标签: CT系统参数 滤波反投影重建 Radon 逆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CT机技术参数与CT成像照片质量的关系。方法本文试图采用量化或半量化的方法,以期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作者随机从各等级CT机型中,每一等级机型选择4~5家医院一共13家医院的颅脑、胸部、上腹部40台平扫CT。结果CT机的技术参数CT剂量指数、水的CT值、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CT值线性与CT成像照片评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但其中仅低对比度分辨率对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成功设立了一套CT机器技术参数规范,为今后日常质控、故障诊断提供了途径。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CT片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盆腔炎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经期卫生注意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经期卫生注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盆腔炎住院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治疗依从性、经期卫生重视程度级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盆腔炎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功能超声科诊断的年轻女性疑似盆腔肿块患者64例,通过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并根据结果做出分析。结果通过对64例疑似患者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共检出58例盆腔肿块,占90.63%,通过手术确定的有60例,占93.75%.总符合率达到了96.83%。另外,腹部超声在诊断肿瘤类型上精确性高,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资料。结论腹部超声诊断年轻女性盆腔肿块可靠性高,而且能够很好地区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给手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诊断 年轻女性盆腔肿块 应用价值。
  • 简介:针对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问题,要求利用已知结构模板标定系统参数,对未知介质进行探测成像,给出该未知介质相关信息,并设计新模板,建立对应的标定模型,以改进标定精度和稳定性。

  • 标签: CT系统 Radon变换 参数标定 投影定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个针对胸部CT阅片训练系统,提供他们一种快速、有效地学习胸部CT阅片的方法,提高胸部CT阅片能力。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及CT影片,回顾性分析所获资料,选出入选病例(均确诊)。利用visualstduio程序编写出一套电子试卷模板,将入选病例改写成考题并导入该模板建立胸部CT阅片训练及测试系统。将我医院18名医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自建系统和影像图谱训练阅片,以建成系统的测试篇于训练前后考核。结果训练前系统组及图谱组得分依次为59.7±3.3、60.1±2.6(满分100),成绩无差异;训练后依次为80.3±4.1、71.1±4.3,较训练前各自差异均有显著性,系统组优于图谱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部阅片训练系统提供的学习方法可实现快速、有效地提高胸部阅片能力的目的。

  • 标签: 胸部CT阅片能力 训练
  • 简介:CT系统在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扫描成像。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在特殊角度下接收器接收信号分布与X射线照射角度相关性的解析几何模型、模板切线与射线照射角度以及物体投影在接收器上位置分布关系的解析几何模型,并根据附件中的数据进行滤波反投影重建,确定了图像的实际位置,并用灰度矩阵确定各点吸收率。

  • 标签: 滤波反投影法 图像重建算法 衰变函数 灰度矩阵 投影图像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认识,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结果经过对15例病患的CT表现进行分析,发现15例病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内壁呈轻度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周围有肿大淋巴结,但无明显包块;病变范围较长,支气管多部位受累。而支气管壁点片状小钙化、肿大淋巴结钙化、肿大淋巴结环状强化,肺内局限性播散病灶,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病理的影像学表现还是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理学认真分析CT征象,结合临床对患者尽可能早地给予诊断。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结核 CT诊断分析
  • 简介:CT系统是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由于CT系统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根据给定的模板及其接收信息,提出了一个"纵横定位模型"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等参数.根据所求得的参数,使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为了去除反投影算法的星状伪迹,使用了R-L滤波器,从而得到了图像的几何形状和位置.

  • 标签: CT系统参数标定 纵横定位模型 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炎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60例盆腔炎患者做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辅助一般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辅以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9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7%,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治疗辅助针对性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本病的病因、患病过程、治疗过程及心理因素对本病的重要影响等的认识,从而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盆腔炎 针对性心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为0(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中药保留灌肠 慢性盆腔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平扫检查的现代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腹部钝伤致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腹部钝伤致肝损伤患者40例,都采用CT平扫和手术检测两种检查方式,分别生成甲乙两个实验样本,从而得出CT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样本乙中,异常20例(50%),而在实验样本乙中被甲记为异常的样本中发现肝裂伤、破裂4例(10%),肝内血肿、挫伤伴包膜下血肿16例(40%)。实验样本乙中,正常20例(50%),而在实验样本乙中被甲记为正常的样本中发现肝内血肿、挫伤伴包膜下血肿5例(12.5%),真阴性15例(37.5)。结论腹部钝伤致肝损伤检验中通过CT平扫分析,可以使诊断准确性提高。CT平扫检查的现代临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钝伤 CT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ct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患者90例,比较疑似间质性肺疾病及临床确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同症状组的HRCT检查阳性率差异。结果在不同组间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10%、30%和56.7%;在有进行性气短及胸部X线平片检查在短时间内(尤其是2周内)变化显著的患者中,HRCT检查可有30%的检出率,且56.7%的患者为轻中度的患者。结论HR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HRCT检查是早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减少误诊、漏诊的有效途径,并可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 标签: 间质性 肺疾病 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