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三、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完善

  • 标签: 土地征收 征收程序 我国土地
  • 简介:2018年12月1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委员长会议举行,会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1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据新华社消息,本次会议将审议土地管理法等17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 标签: 土地管理法 修正案 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七次会议 委员长
  • 简介:基于利益分享的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是现有法律权利体系的补充,内生于已有的民事权利制度。配置合理的农村权利体系是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利益分享的重要保证。在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三大核心范畴中,契约是中介性范畴,利益是目的性范畴,权利是手段性范畴。将权利体系的构建放置到三种基本契约模式中去,成员权制度是反复博弈之后社会规范嵌入的结果,是针对关系契约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的适应性制度安排,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之下应通过分类契约来治理完善土地权利制度,建立征收前与关系契约相关的成员权制度和征收中与交易契约相关的处分权制度,通过“所有权——成员权——承包权——承包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逻辑落实土地处分权,间接实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推动经营权的债权物权化。

  • 标签: 农村土地 利益分享 土地权利 土地法制
  • 简介:土地用途管制权乃是土地用途管制行为的法权表达,其构成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体系架构和规范展开的逻辑基础。目前,学理上围绕我国现行土地用途管制权概念这一最为基础性理论命题之界定,呈现出明显混乱、分歧甚至错误的状态,亟需正本清源。遵循法教义学研究范式,借助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方法,我国土地用途管制权概念,乃是指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而设置的一项实定法权力,其本质是对农用地之开发权的限制或剥夺。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分别是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予以规制,而无需对现行土地用途管制权的法权内涵进行扩张性解释来替代前述制度的管制功能。唯如此界定,方能正确厘定这一权力的内涵和边界,实现其在法秩序上的脉络统一目标。

  • 标签: 土地用途管制权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农用地开发权
  • 简介: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在推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时面临的障碍主要集中在政府推动机制不完善、市场驱动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备这三大方面。为此,建议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协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模式,以破解落实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障碍。

  • 标签: 地方政府 绿色发展理念 阻碍因素
  • 简介:作为一项外源公共原则,绿色原则将生态考量引入民法内部体系,是公序良俗或公共利益的明文类型,是对自愿原则的必要限制。绿色原则借由《民法总则》的法源条款、营利法人的社会责任条款、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法律行为效力评价规范等,构建起限制私人自治的体系解释框架。通过在民法典分编中设置落实绿色原则的多层次一般条款和具体制度类型、规范构成要件、法律后果,构建起限制私人自治的主要制度框架。

  • 标签: 绿色原则 私人自治 公序良俗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典编纂
  • 简介:本文基于2001-2016年间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GML生产率指数对环渤海区域各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环渤海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环渤海区域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北京和天津外,其余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低于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表明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能依然是依赖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所形成的旧动能,尚未实现向依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的新动能转换。最后,本文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视角为环渤海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环渤海区域 新旧动能转换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民营企业是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主体,民营企业家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研究环保严查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还是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不仅具有现实价值,也具有理论意涵。报告基于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性描述。报告发现,环保压力有利于推动优势企业进一步增加投资、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带动转型升级,但是也有压力性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发展产生“马太效应”,对企业发展是“双刃剑”,环保监管存在“一头热”等3个问题。报告认为,促进新时代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要配套出台实施“柔性”措施,构建刚柔并济的制度政策体系,以确保环保标准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能。

  • 标签: 民营企业 环保压力 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 社会责任
  • 简介:环境协同治理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多元主体间价值、利益的结构性困境导致环境协同治理大多停留于倡导阶段。通过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可以发现:构建绿色价值链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环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评价指数的发布,激活和提升了社会对企业污染行为及政府监管的舆论监督有效性,为绿色价值链的构建提供信息支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等对企业绿色行为的正向激励效应,使企业成为推进环境协同治理的主动参与者,是构建绿色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环境协同监管良性的反馈闭环,有助于培育环境协同治理必需的社会信任,为绿色价值链的构建奠定社会基础,推动着环境协同治理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绿色价值链 环境协同治理 利益相关者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