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出血患者 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A组 (单纯人性化护理 )、 B组 (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 )各 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23例作为 C组 (健康对照组 )。观察 A、 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 A、 B、 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评分。结果 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 A组平稳; 2组患者术后 24h血清炎症因子 IL-1、 IL-6、 IL-10和 TNF-α显著升高,但 B组患者血清 IL-1、 IL-6和 TNF-α显著低于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B组患者术后 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 C组,但仍高于 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MMSE各评分项与 IL-1、 IL-6和 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 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摘要】 高血压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变化快,稍有不慎则可能遗留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加上伴随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高血压出血的患病率有日益攀升的趋势,因此此病的护理备受临床的重视。目的研究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样本资料均选自于近几年在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出血患者,共 82例。随机选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1例。前后二者分别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护理、预见性优质护理,以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为标准评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等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少( 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9%,比较于对照组的 26.8%显著更低( 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 97.6%,比较于对照组的 73.2%显著更高(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与并发症率,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优质护理 脑出血 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出血是指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脑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 60%左右,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 50-60岁的患者。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高血压出血( 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9年 2月在中心医院治疗的 80例高血压 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 1年,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 1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 CH患者实施全面护理能明显降低肺部病菌感染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全面护理 肺部感染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血压出血已成为最常见、最严重且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出血部位常见于基底,发病时患者突感头晕或头痛,重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死亡率极高,其昏迷程度和清醒时间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关系密切。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1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80例高血压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意识障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意识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血压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意识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模式 脑出血 意识障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高血压出血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高发,多见于长期高血压的患者。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3-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166例高血压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 2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入院当天、治疗 2个月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量表 (FoP-Q-SF)、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恐惧疾病进展评分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出血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状态,降低焦虑和抑郁负性心理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认知行为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路基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建设项目中,路基一般不会单独存在,由于线路地形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路、桥、隧比例,故路基往往是和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相间分布的。路基与桥梁的连接部位,设置过渡段----路桥过渡段,其设计结构与路基基床底层是不同的;路基与隧道的间接部位,设置过渡段----路隧过渡段,设计结构也是和路基基床底层不同的;路堤和路堑也设过渡段;有可能路堤路堑是在路基横断面过渡,也有可能是在总断面过渡,一般情况下,横断面过渡较常见,斜向过渡的一般都调整成横向过渡。目的是在以后遇到路基过渡施工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防止和解决不均匀沉降。

  • 标签: 山岭重丘区与平原 过渡区 路基基底 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常见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脑内静脉、动脉及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为主,尤其是患者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目的 探讨高血压出血患者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出血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8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 4.65%,对照组为 13.9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高血压出血患者围术期应用,对并发症预防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围术期 预见性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血压达标情况。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均为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社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加大社区管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经统计示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社区管理,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居民自我保健理念明显增加,促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摒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文明水平,就文明社区加以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管理 高血压病 血压达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难治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难治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药物降压、饮食控制及改善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HAMD、PQSI评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淀粉样蛋白A(SA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高血压出血术后康复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等采取激励护理干预的实验成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高血压出血术后康复患者,研究时间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划分为2组,后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方案的有效。结果 实验组组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本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显降低,且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护理有效得以体现,较另一组各项数据,组间P值均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临床针对高血压出血术后康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激励护理干预方案,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其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提升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率,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意义深远。

  • 标签: 激励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康复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最容易得的就是心血管疾病,而在心血管疾病当中得病率最高的就是高血压高血压会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比如会引发脑卒中,甚至会导致死亡。而且因为现在人们的作息生活越来越不规律,人们的压力变的越来越大,高血压已经不是中老年人专属的疾病了,现在得高血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得了高血压会对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他们的劳动力。所以高血压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高血压是一个患病率比较高的疾病,所以为了应对这种疾病,现在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疾病。为了了解高血压用药开发的发展态势本文就通过高血压药物的靶细胞和靶器官,一些研究高血压药物的公司,关于高血压药物的市场分析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用药 开发 发展态势
  • 简介:某桥为主跨260m三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拱塔斜拉桥,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对5种荷载工况下索塔锚固段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心矩形索塔内布置双向井字形预应力筋能够有效抵消斜拉索水平分力产生的拉应力;索力及预应力分别作用下,距离基准段中心分别为1.2m和1.5m范围内,应力呈现渐进衰减趋势;设计计算中可通过控制侧墙与倒角交界处、斜拉索出口处以及锚块与塔壁交界等处混凝土应力,来控制整个索塔锚固的应力分布.

  • 标签: 塔斜拉桥 预应力索塔锚固区 应力分析 ARCH Analysis 预应力混凝土拱
  • 简介: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且患者多伴有脑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对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1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科医生综合干预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总结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全科医生 高血压患者 临床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入选对象均为近一年收治(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一共120例,均为高血压患者。全体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效果中观察组无效、有效和显效所占比例为1.67%、35.00%、63.33%,对照组上述指标所占比例分别为15.00%、40.00%、45.00%,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差别显著有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高血压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急症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是任何伴有血压升高疾病的急性或恶性进展状态。高血压急症可发生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也可发生在其他许多疾病过程中。此外,亦有将高血压急症定义为血压明显升高(BP≥180/120 mm Hg)且即将发生严重靶器官损害或靶器官损害急性加剧的情况。这些损害包括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肺水肿、子痫、脑卒中、致命动脉出血等。因此,需要紧急降压,以胃肠外给药方式急救为主。目的:完善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针对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降压治疗。结果:132例患者痊愈72例,好转38例,一般16例,较差6例。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采取治疗原则、一般治疗、降压治疗、心血管高血压急症的药物选择,治疗高血压急症患者很重要。

  • 标签:   高血压  急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呈现出高发病率、多并发症且渐趋年轻化等特点。机体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引起代谢紊乱,成为导致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小球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西医治疗高血压方面以血管紧张素酶转化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髓袢利尿剂等为主导,从而起到针对的降压作用。中药较西药在降压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且在长期用药方面具有加减灵活、个体化、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因此加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治疗 高血压 分子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呈现出高发病率、多并发症且渐趋年轻化等特点。机体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引起代谢紊乱,成为导致脑卒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小球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西医治疗高血压方面以血管紧张素酶转化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髓袢利尿剂等为主导,从而起到针对的降压作用。中药较西药在降压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且在长期用药方面具有加减灵活、个体化、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因此加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治疗 高血压 分子机制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