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的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地形效应 局部地形几何形状 震源特性 地震数值模拟
  • 简介:文章分析了冲击波、声波、扰动气流场和超声气流等爆炸产物对环境气流场和云、降水质粒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在人工播云中,含有爆炸效应的催化作业要比单纯的静力催化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爆炸 冲击波 声波 扰动气流场 超声速气流
  • 简介:当前,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使得原来以植被、水体为主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建筑物,这一改变已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以1989年、1996年和2009年的Landsat-5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DISI),研究了厦门市在这期间的不透水面分布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在这20年间扩展了近7倍,其增长主要占用了大面积的植被和水体.回归分析表明城市不透水面-9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型正相关关系,而与植被、水体面积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 标签: NDISI 不透水面 厦门 城市热环境 遥感
  • 简介: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OCAL)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PL)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观测资料,对晴朗天气、浮沉天气及扬沙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物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MPL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廓线的日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天气晴朗时,早晨9时开始在0—2km范围出现气溶胶聚集区,持续至15时,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20km-1;受沙尘输送影响,浮尘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1—2km,高层气溶胶富集区高度范围为5—7km,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38km-1;扬沙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0—1km,浓度远大于浮尘天气,但高层气溶胶浓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50km-1。

  • 标签: MPL 气溶胶 沙尘天气 垂直分布
  • 简介:以北京市典型再生水利用河流(清河、北小河、坝河和通惠河)及其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989年、2000年和2008年3期LandsatTM数据,借助于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参数、景观聚集度、景观斑块密度等指标,在流域和河岸带尺度上,分析1989~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变化轨迹。基于流域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和林地减少;与1989~2000年间相比,2000~2008年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率相对减小。基于河岸带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8年期间,因城市化发展导致沟渠、库塘等水域面积减小;耕地主要分布在100~5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500~800m河岸缓冲带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2000年间的分散扩张转变为2000~2008年间的有序优化整合,扩张范围趋向远离河道的河岸缓冲带区域;2000~2008年间,新增林地密集分布在100~200m和700~800m河岸缓冲带区域。内河流域生态廊道功能主要体现在沿河道200m的河岸缓冲带范围内,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内河流域生态廊道效应在增强。

  • 标签: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聚集度 斑块密度
  • 简介:从期次划分出发,根据工区实际情况,统计各期次实测物性数据,运用试油法确定研究区砂砾岩体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应用比较前沿的S变换高渗层检测技术,对高渗层预测结果从平面上进行井物性数据约束,实现井震结合预测有效储层发育区,实钻井验证,其效果良好,有效储层预测结果符合率为90%以上。

  • 标签: 砂砾岩体 期次划分 有效储层下限 高渗层 有效储层地震预测
  • 简介:基于欧空局开发的跨平台SAR处理系统NEST,阐述了二轨法差分干涉的基本原理,介绍了Nest软件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并对Barn地震区域的形变量进行提取。

  • 标签: NEST D—InSAR Bam地震 地表形变
  • 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建设、交通运输、资源勘测、休闲旅游、科学试验、水利工程等领域;GP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壤侵蚀调查、工程施工测量、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GPS系统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及相应硬、软件的提高,GPS—RTK技术以其简单高效的特点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GPS—RTK更以其精准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保证了地籍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 标签: GPS技术 地籍测量 应用 RTK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
  • 简介:GPS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GPSRTK定位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精密定位和实用测量。由于其定位精度好,观测效率高且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 标签: GPS-RTK技术 地形测量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应用 测绘科学技术 定位精度
  • 简介:天津市地震局在进行专业数据存储时,采用了基于iSCSI技术的IPSAN网络,与原有FCSAN网络结合,形成了多种应用模式、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存储网络。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EMCCX4.120系统的iSCSI存储技术,以及其在地震专业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对比了几种存储技术的数据交换效率,并为今后iSCSI存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ISCSI IPSAN 地震 数据
  • 简介:采用基于Netflow的流量监测方法,在省级电信MSTP线路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陕西省气象广域网络的网络流量分别进行基于数据包和流量行为的分析。在了解网络流量的构成和分布比例符合气象业务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台站、地市级气象部门在网络应用中存在网络资源释放不及时和网络防护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措施,提高网络带宽的有效利用率和网络性能。

  • 标签: 气象业务网络 流量监测 流量分析
  • 简介:当前国际上应用的海底可视装备主要有海底摄像系统、无人遥控潜水器(ROV)、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载人潜器以及具有可视功能的取样设备电视抓斗、海底潜钻等。本文主要以国家海洋局“大洋一号”科考船装载的“深海摄像系统”、“电视抓斗”和“无人遥控潜水器(ROY)”3类可视化装备的应用情况,就海底可视技术在大洋科考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作简要阐述。

  • 标签: 可视功能 大洋一号 海底 应用 技术 自治水下机器人
  • 简介:介绍了陕西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系统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布网设计、基准站建设、网络通讯系统设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同时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该系统的建成可以有效地监测陕西省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重力变化,为陕西省的地震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陕西省相关部门提供导航定位与精密授时服务。

  • 标签: 陕西省 GNSS 基准站建设 地震监测 导航定位
  • 简介:针对在GPS定位坐标系统中进行精密计算的复杂性,通过使用MATLAB来处理协议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及转换问题.以此来确定GPS卫星星座在天球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通过使用MATLAB来模拟其原理及计算过程,可大幅度提高GPS定位坐标系统中的计算速度以及精度。

  • 标签: MATLAB GPS 坐标系统转换 协议天球坐标系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测震软件评估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功能,通过具体测试实例阐述了评估平台的应用,为地震行业专用软件的测试提供了一个比测运行的软件支撑平台。通过对被测软件进行合理、有效的测试,评价了被测试专业软件在数据汇集、数据交换、实时处理、交互处理、地震编目、数据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测震专业软件提供了相应的实验依据,为地震行业专用软件的质量保证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测震软件 软件测试 实验评估
  • 简介:利用气溶胶自动监测网(AERONET)的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2003-2010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MODIS暗像元算法和深蓝算法2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域AO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MODIS暗像元算法AOD产品在半干旱区原生植被覆盖地表精度优于深蓝算法,而西北干旱区荒漠地表深蓝算法产品精度较高。Aqua—MODIS深蓝算法AOD产品能够较好地给出我国西北荒漠亮地表地区AOD的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AOD高值区多分布在沙尘源区,且春季AOD最大。2003~2010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年均AOD分别在0.5、0.4和0.3附近波动;沙尘区各区域年均AOD大多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塔里木盆地AOD增加趋势较大,而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盆地呈现微弱减少趋势。

  • 标签: MODIS 太阳光度计 气溶胶光学厚度 干旱半干旱区
  •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年均降水量大于200mm的地区,各种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均适用;在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小于200mm),只有12个月以上的大尺度SPEI分析适用性较好;其中12个月尺度的SPEI分析在各区适用性最好。2)由于干旱区冬季的潜在蒸发量和降水量0值均较多,导致1、3、6个月的小尺度SPEI分析在该区不适用。3)与SPI和H指数相比,SPEI既能充分反映1997年气温跃变以后增温效应对干旱程度的影响,又可作为监测指数识别干旱是否发生和结束,能较准确地表征干旱状况。

  • 标签: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 干旱 干旱指数 全球变暖 适用性
  • 简介:饱和砂土在地震荷裁作用下极易发生液化,对工程建筑造成危害。本文探讨了地震力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实例说明cFG桩和碎石桩共用具有明显的抗液化效果,并提出CFG桩和碎石桩抗液化,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地震 砂土液化机理 地基处理 碎石桩
  • 简介:对Skyline三维模型重建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及建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基于该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传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将其应用到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局部校区的三维模型重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SKYLINE 三维重建 “数字城市”
  • 简介:依靠井下节流嘴来实现井筒节流降压、地温加热,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并简化了地面工艺流程、降低了投资。由于地面流程的简化,应用井下节流器的气井多数采用总体计量与轮换计量,给单井的动态分析带来了困难。建立井下节流气井产量计算方法,编制相应的程序,通过现场应用表明,建立的计算方法可行,对井下有节流器的气井进行产量估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井下节流 产量计算 方法 应用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