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电磁全息测量数据包含种模态,因此重建流动图像也需采用“双模”融合的敏感场。首先,通过电磁全息探测物理场分析,结合层析成像数学理论Radon反变换,从定解问题推导了全息测量敏感场函数表达式。其次,将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的全息测量敏感场应用于模拟流动试验和全息成像。结果表明,基于复电位φ关于极径r的偏导数的全息测量敏感场契合了Radon反变换的数学表达,且充分体现了幅度、相位测量敏感性;反演所得流动图像更加吻合实际流型。全息测量敏感场构建有效克服了传统单模敏感场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

  • 标签: 全息测量敏感场 全息探测物理场 有限元 全息成像
  • 简介:地热、浅层地温能(以下简称地热“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清洁、就地取材、可再生等优点,其开发利用对改善空气质量、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应用规模最大的地区。特别是以北京经验为基础,促成了全国范围内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工作的大发展。如何使地热“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值得思考。本文在北京市地勘局多年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的五大发展理念,开发与创新结合积极推进京津冀地区地热“能”的高效利用。

  • 标签: 开放 创新 浅层地温能
  • 简介:采用FY-2E和CloudSat卫星资料、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春季2次西南涡云型、云系结构和雷达回波演变、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1)2次西南涡形成都伴随有高原槽东移和高原东侧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偏南低空急流增强对低涡形成和东移起重要作用;(2)西南涡云系结构与低涡环流密切相关,西南涡形成和东移初期,低涡环流结构呈椭圆形,西南涡云系表现为叶状云系或逗点云系,随着低涡后部冷空气入侵加剧,低涡云系形成典型的"S"型后边界。低涡云系的结构形式和边界形状,对低涡形成和东移、急流发展有指示作用;(3)低涡降水分布与低涡云系结构有一定关系,低涡水平云系分布为叶状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东南部,低涡云系水平分布为逗点云系时,降水中心位于其逗点云内;(4)受低涡云系结构影响,低涡云系降水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涡暖区降水,回波带呈反气旋弯曲,向东移动并向东北方向旋转;第2阶段中层干冷空气下沉加剧,干冷和暖湿气团交汇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回波,雷达回波上"人"字形回波形成。

  • 标签: 西南涡 云结构 叶状云系
  •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和非常规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对2015年通榆县次龙卷过程(5月31日和6月8日,分别简称为“531”龙卷和“608”龙卷)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系统均为东北冷涡前部的次天气尺度短波槽或切变线,强对流层中层偏西急流使700—500hPa温差大值区东移,低空西南急流使低层湿区显著北伸,叠加在温差大值区之下,龙卷发生在湿舌边缘多尺度系统叠加区附近;但“531”龙卷急流风速、700—500hPa温差及925hPa露点温度均明显高于“608”龙卷,且850hPa切变线和负变压区的存在导致辐合上升运动更强,龙卷强度更强。次龙卷过程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均超过1500J·kg-1,低层存在逆温,抬升凝结高度较低,但湿层较薄,辐合切变线或冷锋是龙卷直接触发机制,且“531”龙卷辐合线侧有明显风速辐合,为对流风暴发展提供了强入流。次过程中“531”龙卷过程为强水平风垂直切变下的超级单体龙卷,“608”龙卷过程为弱水平风垂直切变下的非超级单体龙卷。

  • 标签: 中低空急流 超级单体 非超级单体 悬垂结构
  • 简介:以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水处理厂的潜流湿地为例,选取2014~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以电导率、溶解性固体总量、氧化还原电位、pH、水温和总输入氮含量为输入层,比较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处理单元潜流湿地出水中的总氮含量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R2可达到0.835,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2.89%,说明其对出水中的总氮含量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精度较差;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为4.46%,精度较高。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潜流湿地出水中的总氮含量进行预测较适宜。

  • 标签: 潜流湿地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模型 总氮
  • 简介:基于北京市海坨山赛区4个自动气象站2014、2015年冬半年地面风场资料,分析第24届冬奥会海坨山赛区冬季地面风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站冬季地面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取向以及风速值分布区间特征,其中海拔较高的A1492站风向呈明显的西西南至西北4个方位取向,10.0m·s~(-1)以上风速的发生频率约为49.1%,月平均风速均〉10.0m·s~(-1);(2)各站月平均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A1489、A1490和A1491站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11月,A1492站最小值出现在3月;(3)各站日逐小时平均风速呈典型的日变化特征,08:00—16:00风速逐渐增大、16:00—18:00缓慢减小。

  • 标签: 地面风场 变化特征 海坨山 冬奥会
  • 简介: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温度资料,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北半球类对流层顶(热带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频率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类对流层顶频率在季节变化上的差异,并讨论了青藏高原类对流层顶频率分布与高空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的再分析类对流层顶频率可以反映青藏高原类对流层顶频率季节变化特征:热带对流层顶全年频率高,冷、暖季节差异不明显;极地对流层顶盛夏频率极低,冷、暖季节差异明显。与极地对流层顶频率相比,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的可信度更高。2)青藏高原和同纬度地区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暖季增加(减少),在冷季减少(增加)。相比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冬季偏少(多),其他季节偏多(少)。青藏高原类对流层顶频率等值线的梯度更大,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更易断裂。3)青藏高原类对流层顶频率与高空温度关系密切。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平流层下部)温度升高(降低),有利于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增加,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减少,反之亦然。

  • 标签: 青藏高原 热带对流层顶 极地对流层顶 频率 季节变化 高空温度
  • 简介: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m,700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 标签: 重污染 爆发性增长 边界层南风分量厚度 地面辐合线 逆温层
  • 简介:目前常用的古地形、地貌研究方法大多基于地层古厚度恢复,建立在沉积后“填平补齐”的基本假设之上。因此,古地形恢复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地层古厚度恢复的精度和对“填平补齐”的基本假设的校正。古地形、地貌的研究在油气勘探的多个领域已经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思考,需要通过不断实践进一步解决。立足于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沉积学原理开展古地形、地貌研究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仅就在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古地形恢复中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作针对性的讨论,希望能给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者一些启发。

  • 标签: 古地形恢复 沉积背景 压实作用 地层倾角
  • 简介:本文基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剖析,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双融合"、"双参与"、"双协同"实施路径,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内系统协同、校外系统协同,以期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

  • 标签: 创新创业教育 双融合 双参与 双协同
  • 简介:在知识经济模式下,舟山渔民画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根据不同的知识产品表现形式,舟山渔民画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传统知识产权领域。著作权保护是基本模式,也是渔民画创作者最本源的保护渴求,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主要立足于工业产权,均是从个体范畴的财产和权利意识为着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内属于宏观保护,但是其保护方式的实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传统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应当根据产业的自身发展定位,理性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促进舟山渔民画产业良好发展。

  • 标签: 舟山渔民画 衍生品 知识产权 无形财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我国国情国力的一种综合展示,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我国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演变规律,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图根据表达的要素分为基础性和专题性类,从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图设计的关键问题出发,就国情监测数据分析挖掘、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图内容设计、编制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适合于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图表达的技术流程,为后期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供借鉴。

  • 标签: 地理国情 统计分析 数据挖掘 监测专题图
  • 简介:针对航空重力向下延拓计算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扰动位空中球面边值问题,以航空重力测量数据作为扰动位在空中球面上满足的边值条件,得到扰动位空中球面边值问题,在球外部即为经典的球外边值问题,但对于球内直到地面则没有封闭的解析形式,给出了空中球面球内到地面区域的级数解,对于认识空中重力测量数据向下延拓特征和实际应用具有参考意义.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km航高的测量数据,一阶解可满足厘米级高程异常的解算精度.

  • 标签: 航空重力测量 重力异常 空中球面边值问题 级数解 扰动位
  • 简介: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了气象业务的全过程,纸质气象档案管理已不能满足需求.本文从库房及相关设施建设、文本录入与图像扫描、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建立气象数字化档案馆是新时期的新需求.

  • 标签: 建立 数字化 气象 档案馆 问题
  • 简介:针对县气象局财务报帐工作中几种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基层财务报帐员(出纳)减少财务工作中的差错,提高部门的财务工作水平。

  • 标签: 县气象局 财务报帐 常见问题及对策
  • 简介: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中变化监测技术问题,从基于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变化监测与地表形变监测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了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结合地理国情监测使用的数据源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构建的本底数据库成果优势,总结了各优化算法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模式和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以分类前直接比较法进行地表覆盖变化监测和以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的技术路线,为地理国情相关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地理国情监测 变化监测 地表覆盖 地表形变 空间分析
  • 简介:《巴黎协定》引入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1.5℃温控目标,但是没有就其实现路径做出清晰安排。实现1.5℃目标对全球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各国自主贡献目标距离该目标有较大差距,常规减排技术和政策也很难完成任务。在此背景下,国际上有关地球工程的讨论日渐升温。《巴黎协定》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人工造林,碳捕获与封存/碳捕获与利用技术(CCS/CCUS),生物质能利用加CCS(BECCS)等负排放技术,这些都是地球工程范畴的碳移除技术(CDR),除此之外,更具争议性的太阳辐射管理(SRM)技术也引起更多关注。地球工程作为非常规技术选项,在1.5℃目标下的影响评估、技术选择、伦理学和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都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就中国应重视和加强地球工程研究与应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指出要将地球工程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大框架,围绕1.5℃目标加强地球工程科学研究,并积极参与地球工程国际治理,合理发出中国声音。

  • 标签: 《巴黎协定》 1.5℃目标 地球工程
  • 简介:吉林省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中国最大的面向湿地恢复与保护的生态水利工程,是新时期践行中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积极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战略需求。针对该项工程多湿地连通、多水源和多工程供水、水系连通和水资源调度复杂性等特点,从工程实践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亟需解决的河湖水系连通优化网络构建、湿地多水源生态补水技术、湿地供水优先次序评价和基于河湖水系连通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四大关键问题研究的内涵和框架,为保障吉林西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水资源调度与运行管理提供支撑,确保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 标签: 湿地群 多水源 河湖水系连通 水资源配置与调度 吉林省西部
  • 简介:通过对安徽省建筑石料矿开采和管理现状的梳理,估算出各地建筑石料矿的单位矿石量产值。为今后矿业权出让价格的确定提供了借鉴;在系统总结建筑石料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摸清资源和生态家底、科学合理的设置和投放建筑石料矿采矿权等措施建议。

  • 标签: 建筑石料矿 单位矿石量产值 点线面相结合 管理措施 安徽
  • 简介:整理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业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存在的采集器连接、量筒内壁粘雪、小雨时的缺测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运行稳定性的方法,提升其监测的准确性、时效性;提高观测数据的可用性的相应建议。

  • 标签: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问题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