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半固态扩展挤压成形装置制备6201铝合金管材,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此过程的温度和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辊?靴型腔内合金的温度从入口到出口处逐渐降低,等温线向轧辊侧偏移,金属流动速度沿工作辊表面向辊靴表面依次递减。在扩展挤压模具内,合金呈放射状填充到模具中,温度由入口到出口处逐渐降低,且模具扩展腔中心的温度高于壁面的温度。分流孔中心位置和焊合部位对应的成形管材截面流线密集,此处相应的金属硬度也高,在两者之间出现8条流线的舒缓过渡带。为制备表面质量良好的6201铝合金管材,合理的浇注温度为750~780℃。

  • 标签: 6201铝合金 半固态 流变成形 扩展挤压 管材 温度
  • 简介:4月16~17日,2010中国国际回收大会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隆重举行,吸引了国内外企业近600人参加.

  • 标签: 杭州 回收 国际 中国 国内外
  • 简介:通过C/C复合材料热化学烧蚀机理分析,模拟高温烧蚀条件下的动态热力学行为;引入随机建模理论,确立了损伤单元的极限破坏应变随机场分布参数。通过与高温试验数据相比较。得出高温条件下的损伤演化特征;并以随机损伤理论应用于失效分析,利用不同温度下材料服从随机场分布的失效强度,确定结构各个单元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热结构动态楣伤、失效分布规律。

  • 标签: C/C热化学烧蚀 随机建模 损伤 热失效分析
  • 简介:本文基于Ginzberg-Landau理论,发展了一个改进的二元合金相模型.并利用该相模型与溶质进行耦合计算,以Al-4.5%Cu合金为例模拟了二元合金等温凝固的枝晶演变过程.实现了逼真地模拟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的等轴枝晶演变,得到了二次或更高次晶臂生长等复杂的枝晶形貌.溶质分布由枝晶生长过程所决定,枝晶初生晶臂中心的溶质浓度最低,在被二次晶臂包围的界面区域的溶质浓度最高;固溶界面区域具有较大的溶度梯度,其中枝晶尖端的梯度最大.相法模拟计算得到的Peclet数的值与Lvantsov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从而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相场法 枝晶演变 溶质场 数值模拟
  • 简介:基于Karma模型和Eggleston修正强界面能各向异性的方法,建立HCP材料的强界面能各向异性相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研究HCP材料的枝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枝晶形貌呈现出明显的六重对称性,界面方向不连续,导致在主枝和侧枝的尖端出现棱角。当界面能的各向异性强度低于临界值(1/35)时,枝晶尖端稳态生长速度随着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界面能各向异性强度值超过临界值时,尖端稳态生长速度降低0.89%;当进一步增加各向异性强度值时,尖端稳态速度增加且在各向异性强度值为0.04时达到极大值,随后减小。

  • 标签: 相场 枝晶生长 界面能 各向异性强度 HCP材料
  • 简介:建立一种有效修正相模型来模拟小平面枝晶生长形貌。通过该模型分别研究网格大小、各向异性值、过饱和度及不同重对称性对小平面枝晶生长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晶核生长为六重对称性的小平面形貌。当网格尺寸大于640×640时,小平面形貌不受模拟网格大小的影响。随着各向异性值的增加,小平面枝晶的尖端速度增大到一个饱和值后再逐渐降小。随着过饱和度的增加,晶核从一个圆形演化为发达的小平面枝晶形貌。根据Wulff理论和对应的小平面对称性模拟形貌图,证明所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并能够拓展到任意重对称性的晶核生长的模拟。

  • 标签: 相场方法 强各向异性 小平面枝晶 Wulff理论 尖端速度 对称性
  • 简介:涡流技术由于不受集肤效应的限制,其可实现原位检测的优点成为解决大厚度非磁性金属平板的有效途径。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介绍了新型非磁性平板构件脉冲远涡流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并仿真分析了基于连通磁路传感器对不同走向缺陷及不同厚度平板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将脉冲远涡流技术应用至非磁性金属平板检测时,检测信号所受扰动主要是缺陷对感应涡流的扰动,而非缺陷对磁场的扰动,这与其检测铁磁性材料存在根本的区别,同时,其可检测的板材厚度达到了25mm,研究结果为脉冲远涡流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大厚度非磁性平板 脉冲远场涡流 裂纹缺陷 新型传感器 仿真分析
  • 简介:采用耦和流的相模型,考虑热扰动影响因素,模拟非等温条件下低雷诺数过冷熔体强迫层流对流动法向枝晶生长的影响。以高纯丁二腈(SCN)过冷熔体枝晶生长为例,分析熔体有流动和无流动时二次枝晶形貌差异的原因;研究过冷熔体层流速度、流动法向一次枝晶臂偏转角度和枝晶尖端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枝晶尖端前沿熔体流动速度值与枝晶生长时间的理论表达式;定量对比其理论值与模拟值,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相场法 层流 枝晶生长 计算机模拟 凝固 流动速度
  • 简介:传统的漏磁检测是经磁化后测量试样表面漏磁场的垂直分量再对拾取的信号量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然而这种仅通过单一垂直分量特性来判定缺陷的方法易出现漏检、误判。针对该方法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在测量漏磁场垂直分量的同时又提取并分析水平分量特性的二维检测方法,考虑到水平分量易受干扰信号影响,运用了矢量合成法提取水平分量,通过联合利用漏磁场的垂直分量存在过零点和水平分量具有最大值特性的方法来判断缺陷,并选取多种标准与自然试样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漏磁二维检测可有效实施铁磁构件的缺陷检测,提高检测可靠性,可望有很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 标签: 漏磁检测 二维检测 漏磁场 磁化
  • 简介:用AAS法测定纯铼中的痕量元素K。通过优化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研究了硝酸用量以及基体铼对测定K含量的影响,建立了AAS法测定纯铼中痕量元素K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AAS法测量K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04%,测定范围为0.0001%~0.001%,方法检出限为0.0035μg/mL。本检测方法不仅准确可靠,而且简便快速。

  • 标签: AAS法 纯铼 痕量元素 标准偏差
  • 简介:作者根据溴化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实验结果并参照有关文献的结论认为:PCB中的溴化环氧树脂结构在热解过程中发生键断裂以及环化重整反应。环氧树脂中非溴化树脂结构在热解过程中发生O-CH2、C-C、C-N键断裂,从而生成苯酚和芳香朋旨肪醚,环氧树脂溴化部分的热分解中产生1,2-溴苯酚,

  • 标签: 溴化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 热解过程 环化 产物分析 苯酚
  • 简介:通过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有限元数值分析、试验实施检查等方法,对某型飞机翼身接头疲劳试验件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加载频率过快、左右加载作动筒不同步、试验件腹板约束不足,使得腹板连接螺栓处应力较大,从而出现疲劳裂纹,是导致试验件疲劳寿命较短的原因;断面放大可见大量的疲劳小弧线形貌,之后为快速裂纹扩展区,呈疲劳+韧窝形貌,因此,试验件断裂失效模式为典型的疲劳断裂。最后提出改进措施,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 标签: 翼身接头 疲劳试验 失效分析 断裂 改进措施
  • 简介:基于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A357铝合金大型复杂构件所用淬火槽内介质流分布情况。分别采用两类淬火槽结构(未置搅拌系统和配置搅拌系统),对槽内介质流速及流均匀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未置搅拌系统的淬火槽,其内部介质流未发现明显的规律性;而对于配置搅拌系统的淬火槽,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其内部介质流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知,配置搅拌系统的淬火槽优势明显。另外,获得了流均匀性较合适工艺参数。最后,通过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计算模型,该模型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能对淬火槽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大型构件的热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 标签: A357合金 流场分布 淬火槽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 简介:舵翼展开机构是在弹箭寻求小型化的发射装置以使发射、运输、贮存简单方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中舵翼展开机构的可靠性是制约弹箭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从舵翼展开机构可靠性研究的国内外状况出发,对各类可靠性指标的理论分析、可靠性仿真及试验的方法流程进行介绍,从而了解当前舵翼可靠性研究的整体进展,然后通过传统可靠性理论、仿真的分析与试验成果,引出了当前舵翼展开机构可靠性分析与试验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诸如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不完善、建模的精确度不高、仿真与试验无法高度契合等.最后就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及研究热点.进而为舵翼展开机构可靠性中若干研究方向的系统及整体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展开机构的可靠性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舵翼展开机构 机构可靠性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仿真 可靠性试验
  • 简介:“我郑重宣誓: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不违规插手干预项目建设,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不收受财物……确保项目建设廉洁安全优质高效。”3月28日,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19年首批集中开复工项目现场,各行政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各项目企业负责人高举右手举行工程项目廉洁建设宣誓。

  • 标签: 循环经济 试验区 柴达木 企业负责人 项目建设 法律法规
  • 简介:采用MIP-700多功能离子镀膜机对4Cr14Ni14W2Mo和W9Mo3Cr4V两种不同材料进行TiN镀膜处理工艺研究,并利用WS-2005自动划痕测量仪测量其结合力,试验表明膜层结合力与基体材料的硬度有关。本研究对国内外试验中"临界载荷"的定义标准及结合力的判据进行研究分析,定义了当薄膜开始出现破裂、剥落,摩擦因数急剧增大时所对应的法向载荷为试验测定的临界载荷,并以此作为膜层结合的判定指标。建立4Cr14Ni14W2Mo和W9Mo3Cr4V两种不同材料真空离子镀TiN膜结合力的试验方法和膜基结合力临界载荷评价标准。

  • 标签: TIN 真空镀膜 划痕仪 膜基结合力 临界载荷
  • 简介: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速能量冲击后的压缩强度变化是航空器结构设计应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运用标准静压痕及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方法,对工程中两类典型的碳纤维及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静压痕及压缩强度试验研究,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给出了冲击后有效弹性模量及压缩极限强度的分散性表征及其拟合分布,计算了A、B基准值。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后两类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有效模量与强度特性仍遵从正态分布的概率推断;但较玻璃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呈现更明显的脆性。

  • 标签: 复合材料层合板 静压痕 冲击后压缩 强度分散性 设计许用值
  • 简介:通过单向拉伸试验研究镁合金AZ31B的电塑性效应。为了显示脉冲电流的非热效应,在相同温度下开展两类试验:环境箱中的单向拉伸试验和脉冲电流辅助的单向拉伸试验。此外,对脉冲电流在材料变形过程中引起的温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沿材料截面方向温度分布均匀。通过对比两类单向拉伸试验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证实了脉冲电流非热效应的存在。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脉冲电流对材料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引起的动态再结晶对流动应力的下降起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个考虑电塑性响应的AZ31B流动应力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AZ31B镁合金板材 电塑性效应 温度场模拟 组织演化
  • 简介:GB/T29847-2013《印制板用铜箔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于2013年11月出版。该标准由咸阳瑞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标准对印制板用铜箔外观、尺寸、物理性能、工艺性能、特殊性能检验涉及二十项检验方法(即铜箔表面检查、针孔检查、处理和未处理铜箔的总厚度和轮廓因数检验、单位面积质量检验、可分离载体铜箔的单位面积质量检验、可蚀刻载体铜箔的单位面积质量检验、表面粗糙度和轮廓检验、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检验、弯曲疲劳和延展性检验、剥离强度检验、薄铜箔与载体的分离强度检验、过硫酸铵蚀刻法、氯化铁蚀刻法”氯化铜蚀刻法、化学清洗性检验、可焊性检验、处理转移(处理完善性)检验、铜箔或镀铜层的纯度检验、质量电阻率检验及显微剖切试样制作方法)的试样要求及检验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

  • 标签: 国家标准 试验方法 GB T 印制板 铜箔
  • 简介:0Cr18Ni9不锈钢薄壁产品在酸洗过程中易发生过腐蚀。本研究采用0.1mm厚度0Cr18Ni9不锈钢带,对酸洗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状态不同,耐腐蚀能力不同,退火态更易出现过腐蚀;酸液温度、浓度及酸洗的时间均对不锈钢带腐蚀程度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含HF的腐蚀剂中酸洗容易使薄壁不锈钢带力学性能降低,造成材料脆化,且HF含量越高对薄壁不锈钢力学性能影响越大。

  • 标签: 0Cr18Ni9不锈钢 材料状态 腐蚀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