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论述了由聚酰胺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基布等制造超细纤维仿麂皮革的工艺。

  • 标签: 聚酰胺 超细纤维 仿麂皮
  • 简介: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及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及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为4.22±0.04;胶原纤维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孔隙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约为90-250μm,胶原纤维直径约为0.1~1.0μm。DSC分析测得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热变性温度为66.8℃。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先降低后升高,胶原纤维的吸水倍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pH值为3.5时,其吸水倍率达到289.8g/g,黏度降至最低值。

  • 标签: 牛肌腱 胶原纤维凝胶 海绵 黏度 吸水能力
  • 简介:胶原纤维革是废革屑、皮渣等皮革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简单通过眼观、手摸和灼烧法等难以鉴别革的类别。借助溶剂法、撕裂法、TGA分析法和SEM法等进行鉴别。研究发现SEM法可以清晰看到革内纤维束的构型;胶原纤维革在溶剂处理下会收缩,天然革形态无变化;胶原纤维革的撕裂强度远远小于天然革,且纵横向撕裂大小差异较小;胶原纤维革的DTG曲线在400℃附近出现一拐点,此拐点是粘合剂的热解点,而天然革在400℃附近曲线光滑。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快速鉴别革的种类。

  • 标签: 天然革 胶原纤维革 鉴别
  • 简介:概述了超细纤维合成革与天然皮革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超细纤维合成革卫生性能、染色性能较差的原因。另外,基于超细纤维合成革的两种主要组分聚酰胺和聚氨酯,作者综述了超细纤维合成革仿天然皮革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超细纤维合成革改性方法的归纳整理,为后续超细纤维合成革仿天然皮革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超细纤维合成革 聚氨酯 聚酰胺 改性方法 天然皮革
  • 简介:采用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氢氧化钠前处理、单体用量、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纤维强度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表明高锰酸钾-草酸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丙烯腈在羊毛纤维上的接枝共聚,接枝后聚丙烯腈均匀覆盖在毛纤维表面。接枝率随氢氧化钠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羊毛纤维单纤强度减小;接枝率随丙烯腈单体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接枝效率却减小;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至达到平衡;升高反应温度会导致接枝率降低。接枝共聚后接枝羊毛的断裂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

  • 标签: 羊毛 角蛋白 丙烯腈 接枝共聚 氧化还原体系
  • 简介:将稀土铈(Ⅲ)负载于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CeCF。研究表明:CeCF对F^-的吸附容量为5.88mmol.g^-1;且铈与胶原纤维结合牢固,不易脱落。pH值对吸附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2~3.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除PO4^3-外,溶液中的SO4^2-、NO^3-、Cl^-、CO3^2-基本不影响CeCF对氟的吸附;用pH〉12的碱溶液可使吸附剂再生。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F^-质量浓度为20mg.L^-1流速为0.7332cm^3·min^-1时,吸附穿透点为447个床层体积。

  • 标签: 胶原 胶原纤维负载铈 吸附
  • 简介:用磷酰氯(POCl3)对胶原纤维进行磷酸化,制备磷酸化胶原纤维(P-CF)吸附材料,研究了P-CF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CF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在pH2.0-5.5范围内,无磷脱落;在pH3.5-5.5范围内,P-CF对Cu^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Cu^2+初始浓度为1.0mmol/L,pH为4.5时,平衡吸附量达到0.73mmol/g。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略有增加。P-CF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进一步研究表明,溶液离子强度对P-CF吸附Cu^2+的影响不明显。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吸附材料,P-CF可望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 标签: 胶原纤维 磷酸化 吸附剂 CU^2+ 吸附
  • 简介:国际制革商委员会(ICT)于3月29日在香港召开年度会议,就皮革纤维板或粘合皮革纤维重新定义进行讨论。据国际制革商委员会(ICT)透露,将此称为材料皮革板或粘合皮革会造成消费者认知不准确。销售家具、家具装饰材料或其它产品的企业,使用术语“皮革纤维板”或“粘合皮革纤维”来指代经机械分裂或通过化学方式处理为纤维颗粒、小型颗粒或粉末,然后,采用或不采用化学黏胶粘合成片状的鞣质皮革或兽皮材料,人们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纤维板 皮革 制革 国际 定义 装饰材料
  • 简介:绿色,继上世纪70年代后又再度流行的色彩,不论是加入鲜黄的橄榄绿,还是时髦抢眼的芥茉绿,以及朴实自然的染印蓝绿,抑或是青苹果绿以及淡雅的粉绿色,丰富的色系变化,营造青春俏丽的气息,并演绎着盎然鲜活的绿色时尚。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手袋不论在款式、颜色或材质上都极具突破性。

  • 标签: 绿色 手袋 春季 橄榄绿 突破性 流行
  • 简介:采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改性羊毛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考察。结果显示,两种单体均成功被接枝到羊毛纤维上。反应在pH5,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0.42%,单体用量15%,温度50℃时反应2h,接枝率可达70%。季铵盐的引入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抗菌性。

  • 标签: 羊毛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季铵盐 抗菌性
  • 简介:采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獭兔毛纤维进行处理,并对其作用时间和功率进行了优化。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FFIR—ATR)等分析技术,对处理后的獭兔毛纤维表面进行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的表征;接着对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染色,以探究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獭兔毛纤维表面产生了刻蚀,并引入了羟基(-OH)、氨基(-NH2)、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有利于染料的渗透和染料与毛纤维之间的结合,最终使得上染率和染色深度提高。

  • 标签: 空气低温等离子体 獭兔毛纤维 刻蚀 XPS FTIR—ATR 上染率
  • 简介:皮革的微观结构取决于原料皮的品种质量,构形区段和皮革的制造方法,并影响其物理机械性能。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确定铝钛锆鞣对鞋面革微观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用铝钛锆鞣面革和铬鞣革——参比革作为研究对象,用皮革可比半面研究纤维结构和物理机械性能,采用的原料皮为小牛皮、牛犊皮和中牛皮,皮革的制造方法为公认的方法以加工成实验革和参比革。物理机

  • 标签: 鞋面革 纤维结构 铝钛锆鞣 性能
  • 简介:自新的皮革环保标准发布后,海宁皮革工业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记者看到,每天,在海宁市斜桥镇的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一车间内,上百吨的制革污泥在添入木屑、下脚料后烘干烧制成公路用的匝道砖。公司总经理助理谢文旗对记者说,以前含有铬的制革污泥,公司都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环境,现在制成砖后不仅无环境污染之忧,还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 标签: 皮革工业 绿色革命 海宁市 制革污泥 标准发布 填埋方式
  • 简介:海宁市非凡时尚制衣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男装、女装,埔有十多年开发及制造经验,是海宁唯一一家拥有水洗及染色房的皮革公司。公司董事长应文骏告诉笔者,他们从去年开始就推出“绿色环保”时装。

  • 标签: 海宁市 势力 革新 皮衣 制造经验 绿色环保
  • 简介:西班牙烧鞋事件尽管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但围绕事件所引起的话题和讨论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烧鞋事件至少向国内鞋革行业传达了两个信息:冲突是难免的;各类“合法的”保护性措施的出台势成必然。所以,虽然冲突的主角是鞋类产品,但作为鞋类上游产业的制革行业必然在贸易保护性措施的大旗下遭受摧残。

  • 标签: 中国 制革业 国际市场 贸易保护 非关税壁垒 技术性壁垒
  • 简介:通过分析箱包产品相关国内标准,归纳了箱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提出了箱包产品绿色分级评价方法。

  • 标签: 箱包 质量安全 风险 绿色评价
  • 简介:固体食盐(氯化钠)广泛用于原料皮的防腐,因此,大量的氯化钠以总溶解固体(TDS)的形式排放在制革浸水工序的废水中。在印度Chennai中央皮革研究所(CLRI),我们尝试使用一种基于草本植物印度楝树(一般的印度名称为Neem)的防腐剂配方来取代食盐,用于山羊皮的防腐。在CLRI的试验成功后,我们又在有当地居民收集大量山羊皮来出售的印度农村地区,对该防腐剂配方成功进行了实地试验。用该配方防腐的皮和盐腌皮,其蓝湿革和坯革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感官性能都差不多。使用印度楝树进行防腐,可显著减少浸水废液中的TDS,而且在用于防腐后,还可将它从皮上刮下来,堆肥处理,制成肥料,作为花肥使用,从而为其处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 标签: 印度楝树 防腐剂 原料皮 绿色材料 制革 总溶解固体
  • 简介:在本研究中,利用将皮革纤维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到一些橡胶化合物中,例如腈基丁二烯胶(NBR)、氯丁二烯(CR)、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丁基橡胶(CIIR)。研究了使用的纤维对于化合物的硬化性质、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有关化合物的硬化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皮革纤维对于化合物的初始黏度、加工性能以及固化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了化合物的交联度。对于硬化化合物机械性能的评价结果显示,采用皮革纤维作为添加剂可以使得以腈基丁二烯胶(NBR)为基础的化合物的抗张强度提高,这是由于NBR和皮革纤维之间的相容性作用产生的。添加皮革纤维后,所有化合物的硬度显著提高。获得的结果表明,皮革纤维的添加不会显著提高化合物的弹性、密度以及热稳定性,但会显著提高液体电阻。

  • 标签: 橡胶 皮革纤维 溶胀行为 机械性能 固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