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提供了成品的透明度和耐冲击性均良好,同时保持原有氯乙烯系树脂机械强度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在不少于1种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为-140~30℃)中,掺入质量分数为5%~70%的至少1种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其均聚物的折光指数为1.51~1.75),在此混合单体100份(质量份,下同)中,混合、共聚0.1~30份多官能团单体,制得丙烯酸系共聚物胶乳浆料,此共聚物的折光率为1.51~

  • 标签: 氯乙烯 接枝共聚物 丙烯酸酯 制备工艺
  • 简介:为了赋予竹纤维抗菌性,以天然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抗菌整理剂,利用K2S2O8与Na2S2O3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竹纤维素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纤维素材料。以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和抗菌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素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后,纤维表面形态明显改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7.00%和99.91%,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标签: 竹浆粕 壳聚糖 抗菌性 接枝共聚
  • 简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淀粉和L-乳酸为原料,采用直接缩聚法制得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Starch-g-PLLA),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波谱得到了证实。借助XRD、SEM表征手段探讨了微波处理对淀粉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淀粉的微波改性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反应较为理想的条件:淀粉与L-乳酸的质量比为1:4;催化剂的用量为淀粉和乳酸总质量的0.1%。

  • 标签: 淀粉 微波改性 接枝共聚
  • 简介:本文叙述了PVC树脂的增韧机理,归纳了PVC制品的增韧方式,对抗冲改性剂ACR的合成过程及结构性能表征方法进行了详速,并研究了ACR—g—VC接枝共聚树脂的制造要点,最后简要介绍了接枝共聚树脂性能的评价手段。

  • 标签: ACR—g—VC 接枝共聚 高抗冲树脂 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 增韧
  • 简介:采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探讨了影响其接枝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C-DMDAAC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C-DMDAAC对手抄纸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与DMDAAC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壳聚糖与DMDAAC物质的量比1:1、pH值6、温度90℃、时间3h、引发剂浓度0.5mmol/L;与壳聚糖相比,C-DMDAAC的分子质量增大,pH值稳定性增大,溶解性提高。红外光谱图进一步表征了C-DMDAAC的生成。C-DMDAAC对纸张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 标签: 壳聚糖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纸页增强
  • 简介: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木薯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松香、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木薯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粒径分析仪、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淀粉用量10%、m(单体总量)∶m(淀粉)=2∶1、H2O2用量5.0%、m(St)∶m(BA)=3∶1、松香用量0.8%、DM用量1.2%、NMA用量0.2%条件下,合成了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当其用量为淀粉施胶液的0.4%时,施胶度为46s,纸张环压指数为5.47N·m/g.

  • 标签: 淀粉 无皂乳液聚合 松香 表面施胶剂
  • 简介:采用单宁酸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酸(AA)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单宁酸接枝共聚物。对此共聚物在钻井泥浆中的降粘性能进行了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MPS/AA/单宁酸接枝共聚物用作钻井泥浆降粘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

  • 标签: 降粘剂 钻井泥浆 接枝共聚物 单宁酸 合成 性能
  • 简介:以4(NH)2S2O8和NaHSO3作为引发剂,研究了芦苇乙醇木质素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中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用量、引发剂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条件为:丙烯酰胺单体与乙醇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50mmol/L,引发剂(NH4)2S2O8与NaHSO3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最优条件下产物产率达到95%,接枝效率为90%。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产物中存在接枝共聚物,并且主要以醚键连接。

  • 标签: 木质素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溶剂木质素 乙醇
  • 简介:以硫酸高铈为引发剂,将淀粉与丙烯酰胺(AM)、丙烯磺酸钠(AS)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聚合工艺条件,即聚合反应温度55℃,引发剂用量0.3g,AM与淀粉质量比4:1,AS用量0.2mL。考察了As用量对接枝共聚物产品性能的影响,包括粘度、溶解性、抗温性、抗盐性及降失水性。结果表明,随着AS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粘度逐渐降低,溶解性逐渐增加,对抗温性影响不大,抗盐性好,水泥浆降失水性提高。

  • 标签: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磺酸钠 接枝共聚 降失水性
  • 简介: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丙烯酰胺为单体,在不加任何引发剂的情况下,用微波辐射代替常规的加热方式,在均相条件下快速合成了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影响接枝效果的各种因素(单体及交联剂的用量,微波强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辐射,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1min便可完成接枝反应,与常规加热时间(0.5-5h)相比,该方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此外,还探讨了微波下纤维素接枝共聚的自由基反应机理。

  • 标签: 纤维素 微波 离子液体 接枝共聚
  • 简介:在合成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三缩四乙二醇季铵盐及共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支载三缩四乙二醇接2—十-烷基—4,5-二氢咪唑啉害季铵盐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在n—溴辛烷与碘化钾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 标签: 咪唑啉季铵盐 合成 相转移催化
  • 简介:采用Fe^2+-H2O2-二氧化硫脲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桉木浆-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H2O2用量、二氧化硫脲用量、单体浓度和液比对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及环氧基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接枝温度、缩短反应时间、增加单体浓度、减小液比、控制合适的H2O2和二氧化硫脲用量都能提高接枝纤维的环氧基含量,并且环氧基水解率都可控制在10%~15%。通过红外光谱发现,GMA已成功接枝到桉木浆上。

  • 标签: Fe^2+-H2O2-二氧化硫脲 桉木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接枝共聚 环氧基
  • 简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考察了接枝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丙烯酸丁酯浓度和淀粉浓度的关系,并用数学工具statistica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关联出在低引发剂浓度下,反应初期的接枝反应速率方程为:Rg=K[(NH4)2S2O8]0.52[BA]1.12[AGU]0.5.提出此聚合反应的聚合反应机理,根据稳态聚合理论和等活性理论,推导出接枝反应速率方程R,=K[(NH4)2S2O8]0.5[M][AGU]0.5,与由实验关联出的方程基本一致.

  • 标签: 丙烯酸丁酯 接枝反应 接枝共聚反应 过硫酸铵 引发剂浓度 淀粉
  • 简介:本文以羽毛梗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水解而制成羽毛角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引发系统,用三种乙烯基类单体与羽毛角蛋白接枝共聚,得到四个产物,将接枝共聚物、羽毛蛋白和乙烯基类单体聚合物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酸和溶剂萃取,酶水解,最后将水解分离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证明乙烯基单体与羽毛蛋白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TGA和DSC分析揭示了改性产品具有热稳定性的原因,应用改性产品作为皮革顶层涂饰剂,测定了它们的耐湿擦

  • 标签: 羽毛角蛋白 改性 接枝共聚 蛋白涂饰剂 皮革
  • 简介: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丙烯N(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混合单体与医用纱布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讨论了聚合温度和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配比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对接枝后的纱布进行保水性测试,发现在医用纱布上接枝含亲水性基团的丙烯酸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混合单体,可以改善纱布的吸湿保水性能。

  • 标签: 医用纱布 铈离子 接枝共聚 吸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