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优化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潍坊地区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进行检测。方法从爆米花预处理方法、料液比、蒸馏提取时间、显色时间最佳检测波长等方面,建立并优化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的检测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爆米花样品粉碎目数40目,料液比1∶5,蒸馏提取时间30min,显色时间20min,最佳检测波长335nm,利用该方法测定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的含量分别为7.15、10.85、5.05、7.50、7.40、6.25mg/kg。结论试验建立的双乙酰含量的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有良好的回归性和可再现性,方法检出限为0.0687μg/L。试验测得的潍坊地区6种市售爆米花中双乙酰含量均在美国香料和香精制造者协会(FEMA)规定范围内。

  • 标签: 爆米花 双乙酰 邻苯二胺比色法 食品添加剂 检测 食品安全
  • 简介:根据我国婴儿配方食品相关标准,结合最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评估婴儿配方食品中营养强化剂来源铅的最大可能摄入量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铅指标的理论限值。结果显示,假设配方粉中所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均来源于强化剂,且各强化剂均按标准上限添加,并按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化合物进行评估,则研究对象每天由强化剂带来铅的理论最大摄入量为0.056mg,超过按照GB107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铅指标计算的允许摄入上限(0.034mg)。如果根据配方粉中强化剂的理论比重来假设铅的来源,则对应强化剂规格标准中铅限量应设定为1.01mg/kg,如果考虑添加可选择性成分,则其限量应更低。评估结果显示婴儿配方食品中强化剂来源的铅不容忽视,婴儿配方食品企业在选择强化剂时应加强管理。同时建议我国标准修订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强化剂中铅限量是否合理。

  • 标签: 食品营养强化剂 质量规格标准 铅限量 评估
  • 简介:目的结合不同标准和规范要求,对Petrifilm^TM沙门菌测试片(以下简称3M测试片)进行评价。方法用53个血清型的64株沙门菌30株不同种属的非沙门菌,对3M测试片的包容性和排他性进行评价;针对12类食品样品,通过与我国国标方法的平行检测,对不同沙门菌检测系统的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株沙门菌在所测试4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对30株非沙门菌抑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沙门菌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可影响食品样品中10^-1cfu/25g染菌水平沙门菌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RV(R10)-3M测试片组合检出率最高,而两种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如国标法)可提高不同种类食品样品中人工污染低浓度沙门菌的检出。结论3M测试片以其快速、方便、易保存,且准确性与国标方法相当的特点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行业推广。

  • 标签: 沙门菌 培养基 3M测试片 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以ZORBAX300SCX阳离子交换柱(4.6mm×250mm,5μm)分离,用三乙胺水溶液-乙腈(80∶20,V/V)作为流动相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检测。结果胆碱的检测限为4μg/m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1,加标回收率在94.98%~100.90%之间,且日内精密度(RSD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_(日间))分别为2.75%和3.1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准确度好、可缩短试验时间且目标峰峰形窄而对称,适用于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法 阳离子交换 胆碱 婴幼儿配方乳粉
  • 简介:目的建立猪肉中15种糖皮质激素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处理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对猪肉中的15种糖皮质激素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考察方法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对方法学进行验证。建立糖皮质激素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库,并通过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推测碎片结构。结果15种目标化合物检测限为0.1~1μg/kg,化合物回收率在47.1%~110.3%之间,精密度在3.9%~19.0%(n=6)之间。建立了共15种糖皮质激素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库。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结合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库,可对猪肉中糖皮质激素残留进行快速分析。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 糖皮质激素 猪肉 兽药残留 食品安全
  • 简介: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木薯粉丝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木薯粉丝的各项品质指标。木薯粉丝最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糊化时间3min,食盐添加量为1.5%,水添加量为49%,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5%,预糊化淀粉添加量为6%。木薯粉丝的平均烹煮损失为2.89%,平均断条率为2%,平均膨胀率为290.20%,平均复水时间6.17min,上述烹煮试验指标表明木薯粉丝的品质与米粉或红薯粉丝相当;由木薯粉丝的压缩试验和拉伸试验测得木薯粉丝的力学指标:剪切形变为0.580、剪切应力为105.191g/mm^2、拉伸强度为29.413g/mm^2、拉伸形变为0.497。数据表明木薯粉丝的力学指标均达到优良粉丝的标准。

  • 标签: 木薯粉丝 木薯全粉 工艺 配方 品质
  • 简介:棕榈油酸是一种n-7单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发现其在糖脂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其生物来源,生理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做一展望,旨在为棕榈油酸的系统化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棕榈油酸 生理功能 应用
  • 简介:叶黄素是一种富集于眼睛视网膜黄斑区的黄色素,缺乏叶黄素会增加可致盲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风险;β-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维生素A营养眼睛。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为了确定紫苏中对视力有保护作用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在优化提取条件的前提下,采用高效液相方法分析了两个紫苏品种不同采收期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了pH为7的15%醋酸三乙胺的乙醇为叶黄素的最佳提取溶剂,β-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丙酮(8∶2),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在紫苏叶中最高含量分别为740μg/g干重和543μg/g干重。

  • 标签: 紫苏 叶黄素 Β-胡萝卜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可防止脂蛋白和DNA氧化损伤,还具有抗衰老和降低肿瘤发生的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番茄红素的实验,分别考察了混和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番茄红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起主要作用。最佳提取条件为A1B1C2,即混合酶用量为0.2mL/g,酶解时间为3h,酶解温度为35℃,得到的萃取液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C30-HPLC色谱图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的番茄红素有少部分反式异构体转变为顺式异构体,有助于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协同效应,为番茄红素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纤维素酶 果胶酶 顺式异构体 反式异构体
  • 简介:大豆秸秆是木聚糖含量较高的一种农业纤维废弃物,采用碱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条件(包括预煮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对大豆秸秆中不溶性木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预煮温度80℃,碱液浓度15%,料液比1∶20,浸提时间4h时,大豆秸杆中不溶性木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34.3%。低聚木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嗜热踝节菌木聚糖酶为低聚木糖水解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在嗜热踝节菌木聚糖酶的催化作用下,大豆秸秆木聚糖水解的最佳条件,大豆秸秆在此方面研究尚属空白。实验结果显示:底物浓度为1.0%,酶添加量为30U/mL,温度设定为60℃,水解时间为240min的条件下低聚木糖的得率最高,为24.2%,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大豆秸秆 木聚糖 碱法提取 水不溶性木聚糖 低聚木糖
  • 简介:以如意草为原料,在冷浸预处理基础上,分别采用超声波及热回流法对总生物碱提取得率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超声波与热回流提取如意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并比较最佳提取条件下两种提取方法的总生物碱得率。结果表明,冷浸-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50min,料液比1∶10、乙醇浓度70%;冷浸-热回流提取最佳条件为回流时间180min,液料比1∶25,回流温度55℃,乙醇浓度85%。超声波提取较回流法提取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提取温度低、乙醇浓度低等优点。

  • 标签: 如意草 总生物碱 冷浸 超声波 热回流
  • 简介:以燕麦麸皮为原料,以提高燕麦麸多糖得率为目标,研究超声微波协同法提取燕麦麸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微波功率、液料比、pH和超声-微波协同时间对燕麦麸多糖得率纯度的影响,并通过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燕麦麸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39W、液料比36∶1、pH10、超声-微波协同时间18min。与传统水提法相比,燕麦麸多糖得率从4.3%提高到8.45%。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燕麦麸多糖结构未发生改变。

  • 标签: 燕麦麸皮 多糖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 结构
  • 简介:目的分析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的克罗诺菌分离株的种类、表型和基因特性。方法将保存的试验菌株进行复苏,通过API20E生化条和ompA基因扩增检测进行初步鉴定,扩增16SrRNA基因后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全16SrR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上比对,构建进化树,确认是否为克罗诺菌。将试验菌接种于显色平板观察其表型和黄色素的产生情况,通过手工生化进行分型,确定其种属。结果9株分离菌确定为克罗诺菌,有5种生化型,属于4个克罗诺种。检出Cronobactersakazakii6株菌,C.malonaticus、C.muytjensii和C.dublinensis各有1株;7株菌符合API20E鉴定结果,9株分离菌均可检测到ompA基因。结论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的污染以C.sakazakii为主,生化表型、种属基因型具有多样性;鉴定时仅以单一的生化或其他表型作为判别依据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加以鉴别。

  • 标签: 克罗诺杆菌 鉴定 16S r RNA 表型
  • 简介:提供了一种采用毛细管柱测定丙二醇脂肪酸酯产品中的总单酯游离丙二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样品与硅烷化试剂(BSTFA、TMCS)反应形成挥发性硅烷化衍生物,采用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与标样对照,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以上,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之内。该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求。

  • 标签: GC 丙二醇脂肪酸酯 丙二醇单硬脂酸酯 总单酯 游离丙二醇
  • 简介:目的研究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柠檬果皮和果肉分别榨汁测定总酸;采用顶空取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采用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两种鲜榨原汁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法和96孔板法研究两种鲜榨原汁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鲜榨柠檬果肉原汁总酸为98.86g/kg,鲜榨柠檬果皮原汁总酸为6.05g/kg;GC-MS结果表明鲜榨柠檬果皮和果肉原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以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柠檬醛等为主;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7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明显抑菌效果,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均未出现明显抑菌作用;鲜榨柠檬果肉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鲜榨柠檬果皮原汁对部分细菌被膜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鲜榨柠檬原汁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长被膜形成影响的研究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鲜榨柠檬原汁 食源性致病菌 抑菌 被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