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中山市采用了标准分析比较法,对腊味食品实施了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对实施方法、基本程序、评分及定级标准、基本原则与实施效益进行评估.对90多家腊味企业2年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每年可节省卫生监督频次269人次,共134h,相当于2名卫生监督员16个工作日;企业卫生布局及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率提高14.04%,卫生设施配套率提高19.85%,卫生工程设计比率提高20%,全面促进了企业卫生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及各种资源的投入,保证了卫生管理与产品检验工作的稳步进行;许可证发证质量显著提高,食品合格率提高了9.68%,达95.00%以上;全面提高了企业的法制意识,促进了企业自律,为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共同创造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腊味 量化分级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员 食品合格率 卫生管理
  • 简介: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农药和添加剂等化学物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形成累积暴露,但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多以单一化学物暴露为基础。近年来,化学物累积暴露形成的健康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如类别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危害指数(HI)、相对效能因子(RPF)、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等也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化学物 累积暴露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对现时卫生局执行食品卫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评估。方法以问卷访谈及观察比较评估卡及通知笔录表的使用性及适用性对数据收集的质量影响评估。结果成功访问了24名卫生检查员,占合资格受访者92%。评估卡、通知笔录表分别属于定序及定类的检查评估表,两表在同类场所的使用率均达100%,个别地区卫生工作组(3/7;42.9%)以评估卡作为非同类场所的卫生检查,使用率较原先设计的评估卡使用范围超出近30%。在检查项目内容方面,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数据,两评估表的关键点各占总项的12.9%及11.1%;相对其他国家地区同类型的检查表,关键点平均相差少38.3%及40.1%,内容亦欠缺个人卫生、时间及温度三方面的关键点。在项目内容的评核方面,受访者对同一场所中“垃圾”及“食物安放”两检查项的评核分数似出现离散现象,其中,高年资的受访者“垃圾”检查项集中在2分至1分,低年资受访者则由4分至2分不等,但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信息收集工具的选取方面,90%以上的卫生检查员认为通知笔录表较评估卡更适用于日常的卫生稽查,然而,一半以上的卫生检查员亦认为评估卡的量化检查及总分评估皆有助对场所的食品安全卫生进行整体评估。结论评估表的标准化以及内容的调整是目前食品安全信息数据收集品质的迫切改善问题:当中,适当的引入关键控制点是提升数据品质的根本源。另外,随着饮食业的不断变化,合并两信息收集工具及扩大评估表的使用范围将有利于整个食品安全监测网的完善发展。

  • 标签: 食品 安全 公共卫生信息学 数据收集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膳食消费量及食品中镉污染物含量,了解我区居民通过膳食的镉暴露量,评估膳食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食品类别选择性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上海市居民食品消费量调查(闵行区)的数据和2007—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8类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相结合,获得不同人群膳食镉暴露量,并对由膳食摄入的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1)8类130件食品样品中镉的检出率为91.54%,超标率5.62%,超标食品主要是食用菌、猪肾及海水贝类;(2)平均每月镉的暴露量为0.4411mg/人,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的39.20%,每月暴露镉量的第90百分位值为1.0964mg/人,占PTMI的97.46%;(3)食用菌对镉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为42.67%,其次是动物内脏,为20.39%,二类食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占到63.06%;(4)各类人群所摄食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有所不同,3岁以下儿童摄食的动物内脏对镉暴露的贡献率较高,而其他人群则为食用菌。结论闵行区人群膳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膳食中食用菌、猪肾、海水贝类对镉暴露的风险较大,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

  • 标签: 食品 暴露量 暴露评估 食品污染物 食品安全
  • 简介:根据我国婴儿配方食品相关标准,结合最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评估婴儿配方食品中营养强化剂来源铅的最大可能摄入量和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铅指标的理论限值。结果显示,假设配方粉中所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均来源于强化剂,且各强化剂均按标准上限添加,并按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化合物进行评估,则研究对象每天由强化剂带来铅的理论最大摄入量为0.056mg,超过按照GB107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铅指标计算的允许摄入上限(0.034mg)。如果根据配方粉中强化剂的理论比重来假设铅的来源,则对应强化剂规格标准中铅限量应设定为1.01mg/kg,如果考虑添加可选择性成分,则其限量应更低。评估结果显示婴儿配方食品中强化剂来源的铅不容忽视,婴儿配方食品企业在选择强化剂时应加强管理。同时建议我国标准修订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强化剂中铅限量是否合理。

  • 标签: 食品营养强化剂 质量规格标准 铅限量 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的暴露水平,评估上海市面制品铝污染的健康风险。方法对上海市面制品铝含量进行监测,结合上海市居民面制品摄入量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推荐的概率评估法,进行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的暴露评估。结果上海市居民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3.51mg/kgBW,为暂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3.51倍;其中〈3岁的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分别为5.93、3.30、1.80、1.78mg/kgBW,分别为PTWI的5.93、3.30、1.80、1.78倍。上海市居民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为8.26mg/kgBW,为PTWI的8.26倍;其中〈3岁的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分别为13.86、7.68、4.23、4.12mg/kgBW,分别为PTWI的13.86、7.68、4.23、4.12倍。结论上海市居民从面制品中摄入铝的量已大大超过PTWI,存在很大的风险,其中以婴幼儿风险最大、儿童青少年次之。

  • 标签: 面制品 膳食暴露 概率评估 食品污染物 食品安全
  • 简介:为控制由沙门氏菌污染鸡蛋引起的食物中毒,对我国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人群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带壳鲜蛋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模拟了从农场到餐桌(即从生产到消费)由于消费带壳鲜鸡蛋引起沙门氏菌病的危险性.模型计算每年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带壳鲜蛋而引起沙门氏菌病的人数平均为5.3×107人(5th~95th百分位点值:4.0×105~2.2×108).与全国疾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预测的沙门氏菌病例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地预测危险性.通过改变该模型的重要参数,评估了几种降低危险性措施的效果,发现控制鲜蛋贮存的温度与时间是影响危险性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该评估方法的框架为我国今后进行其它类似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鸡蛋 沙门氏菌 危险性评估 危害特征 危险性特征 模型
  • 简介:由于在低温冻结状态下,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藏期,而速冻技术对食品的品质影响最小,固此目前国际上对食品的冷冻加工已普遍采用了先进的快速冻结,故欧美地区把冷冻食品称作“速冻食品”。日本称冷冻食品为“急冷食品”。速冻食品由于将食品中大部分可冻结水(通常占80%以上的自由水)转变成冰,降低了食品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等作用,固此可有效地进行食品的贮存和保鲜。

  • 标签: 速冻食品 冷冻食品 保藏期 品质影响 速冻技术 冻结
  • 简介:食品强化的研究管理动态(译文)赵丹宇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前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1992年12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召开的国际营养大会(ICN),提出了ICN世界宣...

  • 标签: 营养素 食品强化 生物利用率 强化食品 研究管理 铁强化剂
  • 简介:试论保健食品的评价与管理李宏英内蒙古卫生防疫站(010020)贾世超,郝丁,郭宏凤,陈新民内蒙古呼市新城区防疫站(01001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获得和保持健康身体的愿望日...

  • 标签: 保健食品管理 食品卫生 内蒙古 评价与管理 流行病学方法 监督机构
  • 简介:冷冻食品的卫生管理与HACCP方式沈月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上海)0前言冷冻食品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随着家用冰箱的普及、消费形态的改变、外食人口的激增,冷冻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成为国际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之一。我国的冷冻...

  • 标签: 冷冻食品 卫生管理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 汉堡牛排 食品卫生
  • 简介:冷冻食品质量管理贯穿于从原料开始,一直到销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如原料保鲜、加工制作运输、销售中都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一旦某个环节上出现超标的温度变化(次数、幅度),都会降低冷冻食品的质量,严重的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 标签: 冷冻食品 运输过程 质量管理
  • 简介:进口保健食品管理及对策的探讨闫护森,陈启麟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卫生检疫局(710054)近年来,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营养食品、疗效食品和保健食品,这些食品以不同方式不断地进入我国商品市场。虽然,一些发达国家,主张对宣传有疗效的物品...

  • 标签: 进口保健食品 现场卫生监督 卫生管理办法 营养评价 成分分析 安全毒理学
  • 简介:为更好地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对现行的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中的凉菜间二次更衣、采购食品索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票否决的关键项目的不适用性和标准本身与餐饮业现状如规模、类别等的不相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法律规定并切合实际的建议。

  • 标签: 餐馆 安全管理 参考标准 责任 法律
  • 简介: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从源头到产品验证全过程对添加剂的控制管理,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产品顺利出口和销售。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标准化 过程控制
  • 简介:营养保健食品的发展概况及其管理对策邵哲显浙江省卫生厅(310006)丁钢强浙江省卫生防疫站(310009)卫生部于1986年首次批准杭州可乐饮料总厂生产的“中国可乐”作为新资源保健饮料以来,全国经卫生部公布批准生产的各种保健食品达224种(截止94年...

  • 标签: 营养保健食品 发展概况 管理对策 营养液 浙江省 营养强化食品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对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科学方法——质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监督工作质控的因素,提出了质控的内容和方法。建议建立监督机构、监督员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监督机构组织法、制订监督员培训制

  • 标签: 食品卫生监督 监督机构 工作质量标准 标准化管理 质量控制工作 考核制度
  • 简介: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允许使用的品种不完全相同.但是,由于某些食品添加剂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美国、日本、加拿大各国均对食品添加剂上市、使用前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核有严格规定.

  • 标签: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新规定 旧规定 内容
  • 简介:猕猴桃营养丰富,每100g中含有213mg的抗坏血酸^[1],则一般水果的十几倍。它具有浓郁的香味,酸甜适口,除能鲜食外,还是加工营养型果汁饮料的理想原料,但要加工成品质优良的猕猴桃饮品,除应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外,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猕猴桃饮料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猕猴桃果汁饮料 生产过程 质量管理 产品标准 成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