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比较了含有番茄红素亚麻籽油、番茄籽油和番茄红素胶囊储存稳定性,考察了在保温加速氧化过程样品番茄红素含量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变化.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对番茄红素可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其中番茄红素含量下降速度比在同等条件下番茄籽油要慢;但随样品番茄红素含量下降,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含番茄红素番茄籽油不同,并不完全依赖于样品番茄红素含量,两种植物油均能与番茄红素起到协同抗氧化作用,但亚麻籽油作用更强.番茄红素胶囊中番茄红素含量稳定性相对较好,保温75d仍能保持原含量88.84%.实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红素胶囊制备,添加一定比例亚麻籽油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协同抗氧化能力.

  • 标签: 番茄红素 植物油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不同方法测定大米和以大米为原料食品无机砷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0.15mol/L硝酸或0.3mol/L三氟乙酸作为提取液,95℃下热辅助提取2h、75oC下超声提取2h或90℃下微波辅助提取1h,提取物经阴离子交换柱X-100(250mm×4.1mm,10恤m)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分别测定。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无机砷含量,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8%~111.7%、91.9%~9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8%,应用这两种方法对质控样品米粉SRM1568a和大米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协同性良好。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简单、准确、快速测定大米无机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无机砷 大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 简介:火棘是我国丰富野生资源之一,其果实富含天然色素和果胶。以野生火棘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工作/间歇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火棘红色素提取效果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火棘红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工作/间歇比6:4,提取温度40℃,提取总时间50min,提取3次;火棘红色素提取率为96.3%,产率为22.7%,色价为9.27。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总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 标签: 火棘 火棘果 红色素 提取 超声波法 常规溶剂法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仿瓷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情况以及两者迁移是否存在关联,为以后进行危险性评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模拟物甲醛迁移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拟物中三聚氰胺迁移量,迁移实验条件为90℃,30min,模拟溶剂为3%乙酸。结果41个样品,有28个样品检出三聚氰胺,其中最大值为0.85mg/dm2,最大迁移量约为欧盟限量标准17.0%,所有样品三聚氰胺迁移量均未超过欧盟限量值;41个样品,全部检出甲醛,其中最大迁移量为270.56mg/dm2,约为欧盟限量标准108.2倍,有22个样品超过欧盟特定迁移量规定,超标率达53.66%;41个样品中有27个样品甲醛与三聚氰胺迁移量比值大于6,最大比值为10033.0,是文献中所提供最大比值62090.2倍。结论仿瓷餐具甲醛迁移值异常高而三聚氰胺迁移量为未检出时,其不为三聚氰胺-甲醛(密胺)餐具可能性极大。目前市售仿瓷餐具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 标签: 食品安全 仿瓷餐具 甲醛 三聚氰胺 特定迁移量 关联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蔬菜65种不同类别除草剂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后,经Carb/NH2柱净化,采用GC—MS检测,以基质匹配标准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除卞草唑线性范围为20—1000μg/L,其他64种除草剂在10~1000灿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各农药方法检出限为0.02—2.2μg/kg,定量限为0.1~7.4μg/kg;以空白蔬菜样品(选取油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加标水平为5、10和20μg/kg加标回收试验,除扑草灭和乙氧苯草胺回收率在41.1%~59.4%之间外,各除草剂回收率均在60.9%~11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14.0%。对9份蔬菜样品(包括土豆、油菜、白菜、菠菜)进行检测,1份样品(白菜)检出氟乐灵,其含量为2.0μg/kg。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蔬菜样品除草剂类农药残留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农药残留 蔬菜 除草剂
  • 简介:目的建立猪肉氯丙嗪残留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乙腈正己烷分配脱脂,MCS固相萃取柱净化,5%氨化甲醇洗脱,以气相色谱质谱选择86、233、272、318碎片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氯丙嗪定量分析在0.051~0.25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检出限为2.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7.1%~97.3%,RSD为3.15%。结论该方法适合猪肉氯丙嗪检测。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氯丙嗪 猪肉 兽药残留
  • 简介:ε-聚赖氨酸(ε-PL)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生物食品防腐剂,已被用于食品保鲜和防腐领域,因此研究ε-PL提取与精制方法对工业化生产ε-PL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去除ε-PL发酵液色素杂质,本文考察了7种不同型号活性炭对ε-PL离子交换洗脱液脱色效果和ε-PL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LT-720具有ε-PL吸附量小和色素去除能力强特性.通过脱色条件优化,确定LT-720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w/v),脱色温度85℃,pH4.0,脱色时间120min.在该条件下,实现ε-PL回收率达到93.8%,色素去除率为75%;洗脱液外观颜色也由橘红色变成淡黄色.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LT-720能够有效去除吸收峰在300nm~700nm色素.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产品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Ε-聚赖氨酸 色素 活性炭 脱色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粉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为消费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按2011、2012年版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市场上11家国内生产32份婴幼儿配方粉进行检测。结果32份样品检出2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6.2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阪崎肠杆菌检出率4.35%(1/23);婴幼儿谷物食品阪崎肠杆菌检出率11.11%(1/9)。结论柳江县市售部分婴幼儿配方粉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食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 标签: 婴幼儿配方粉 阪崎肠杆菌 污染监测 食物中毒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锶矿泉水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分泌影响,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作用。方法HUVEC细胞分为2、4、6、8mg/L锶矿泉水(SMW)组和双蒸水(DDW)组,以4×104个/ml浓度接种于培养板,18h后,换成条件培养基培养至96h。分别于24、48、72和96h时,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72h细胞分别用苏木素染色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以及用BCA蛋白化验试剂盒测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结果培养72h后,2和4mg/LSMW组细胞增殖速度快于DDW组(P〈0.05);8mg/LSMW抑制HUVEC增殖(P〈0.05);培养至72h时,各浓度SMW组细胞分泌VEGF量较DDW组均降低(P〈0.05),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mg/LSMW组分泌ET和NO减少(P〈0.05),而6和8mg/LSMW组分泌增多(P〈0.05),但同一浓度下,ET和NO分泌变化呈正相关。4mg/LSMW组NO/ET值增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锶矿泉水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内皮细胞ET和NO分泌,降低血管紧张性。VEGF并不直接参与锶矿泉水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 标签: 矿泉水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 简介:利用液化酶、糖化酶及木瓜蛋白酶水解甘薯渣,提取膳食纤维,并对膳食纤维产品成分组成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薯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0.2mol/LNaOH浸泡薯渣1h,400u/mL液化酶70℃酶解40min,600u/mL糖化酶60℃酶解50min,400u/mL木瓜蛋白酶35℃酶解40min.此条件下,甘薯膳食纤维最高提取率为268mg/g.提取得到甘薯膳食纤维中有效成分含量达到72.45%,水分含量为10.07%.甘薯膳食纤维持水性高达16.76g/g,吸水膨胀性为21.07mL/g,明显高于其他膳食纤维,说明提取产品在食品加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 标签: 膳食纤维 甘薯 酶法提取 性能
  • 简介:目的调查冷冻肠衣携带细菌情况。方法用16SrDNAPCR序列扩增和分析技术对2010—2012年从南通地区肠衣生产、加工企业冷冻肠衣中分离65株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这些细菌包含了来自13个属20种细菌,其中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mirabils)、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hirae)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是比较明显优势种群。另外,许多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疾病。结论冷冻肠衣可以携带多种细菌,应该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 标签: 冷冻肠衣 16SrDNA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腐乳是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由于粗放式手工生产和开放式环境卫生条件,致使成品豆腐乳在发酵过程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十分繁多,影响腐乳质量。风味是腐乳重要质量指标,其风味成分非常复杂,不同腐乳风味各异,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差别也很大。研究将食品辐照技术作为一种腐乳防腐保鲜手段,应用于腐乳生产和加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辐照腐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了辐照前后腐乳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腐乳酯类化合物减少,但与未辐照腐乳相比,并没有显著辐照味产生。

  • 标签: 腐乳 辐照 挥发性风味物质
  • 简介:果葡糖浆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结晶现象,属于葡萄糖在过饱和溶液正常析出,本文综述了果葡糖浆结晶特点并对延缓结晶措施进行了简述。

  • 标签: 果葡糖浆 结晶 过饱和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准确数据支持。方法参照ISO/TS10272—3和GB/T4789.9—2008,基于MPN原理建立空肠弯曲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定量加标的生鸡肉和鸡粪样品进行不同增菌培养基、不同培养环境和不同培养方式优化比对研究,用加标回收试验对建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增菌培养基优化选择:Preston肉汤对加标菌量10cfu/g生鸡肉和鸡粪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测平均值分别为12.26和10.96MPN/g,Bolton肉汤检测平均值分别为2.38和2.32MPN/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需氧环境优化选择:用三气培养箱法、产气袋法、抽气换气法和烛缸法对加标生鸡肉和鸡粪空肠弯曲菌检测平均值分别为12.26和12.12MPN/g、12.26和10.96MPN/g、12.26和12.86MPN/g、10.82和12.12MPN/g,和三气培养箱法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方式:静止培养法对加标生鸡肉和鸡粪空肠弯曲菌检测值分别为15.8和15.2MPN/g,振荡培养法检测值分别为11.36和8.72MPN/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该法对低、、高浓度加标生鸡肉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15.25%、111.5%和95.0%。结论此方法可以对高污染样品中空肠弯曲菌进行准确定量,特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空肠弯曲菌 食源性致病菌 定量检测 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
  • 简介:目的:对新疆沙枣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盐酸比色法检测原花青素含量。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L9(3^4)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pH、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沙枣中原花青素含量影响,并用AB-8型大孔树脂对其进行柱层析分离及纯化。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20min、pH为5、料液比为1:9、提取温度80℃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AB-8型大孔树脂对沙枣果肉原花青素动态吸附率为73.9%,用50%乙醇洗脱,其解析率达87.38%,具有较好纯化效果。

  • 标签: 沙枣 原花青素 提取 分离纯化
  • 简介:采用碱性过氧化氢法提取豆渣碱溶性多糖,但提取出豆渣粗多糖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本论文对去除豆渣碱溶性粗多糖蛋白质最佳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比较了酶法、TCA法、Sevage法、酶法结合TCA法、酶法结合Sevage法脱蛋白效果,最终确定了去除豆渣粗多糖蛋白质最佳方法为酶法结合TCA法。结果表明,酶法结合TCA法去除豆渣多糖蛋白质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h,酶解液pH为8.0,加酶量为1.5%(以底物计),TCA最终浓度为1.5%(w/v)。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91.80%,多糖损失率为35.64%。应用此法脱蛋白,蛋白质脱除率很高,多糖损失率相对较低,是去除多糖蛋白质最佳选择。

  • 标签: 豆渣 多糖 脱蛋白 蛋白脱除率 多糖损失率
  • 简介:叶绿素作为一种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不仅具有安全、着色自然等优点,同时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学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医药等领域.本文旨在为三叶草叶绿素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从新鲜三叶草中提取出叶绿素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及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稳定性影响.结果发现:三叶草叶绿素对光照非常不稳定;抗氧化能力弱;Fe3+、A13+也会使其稳定性降低;但是三叶草叶绿素具有较好耐热性和耐还原能力;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强;对常用食品添加剂也具有很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避光、低温、弱碱性、还原性环境有利于保持三叶草叶绿素稳定性.

  • 标签: 三叶草 叶绿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营养学研究基础。根据"2002年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常成年人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偏高,需要重新评估。方法9名健康成年女性分别摄入不同蛋白质水平膳食[0.75、0.82、0.89、0.97、1.05g/(kg.d)],每个蛋白质水平持续6d,在第6天时以13C-亮氨酸作为指示剂进行稳定性同位素代谢实验,计算标记亮氨酸流量、氧化率和氧化产物产生率等各项动力学参数,通过建立蛋白质摄入量和呼气13CO2产生率之间二相回归方程,确定方程拐点处即为蛋白质平均需要量。结果青年女性平均需要量为0.85g/(kg.d),平均需要量加上2个标准差得到推荐摄入量为0.97g/(kg.d)。结论结合近年来全国营养调查成年女性体重代表值推荐我国成年女性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55g,该推荐量低于我国现行成年女性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 标签: 青年女性 蛋白质 平均需要量 推荐摄入量 同位素 蛋白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