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介绍用Excel求解条件平差中的条件方程式。应用该方法不需要解算法方程而直接在[PVV]=Min的条件下求出观测值改正数及[PVV],再得到观测值的平差值,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 标签: EXCEL 条件方程 条件平差 规划求解
  • 简介:地质组图的附图编制班耀政(杭州地质十队杭州113007)地质制图主要是运用制图学的理论基础,结合地质学特征赋于新的表现形式,并不断发展和创新。当前随着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进行的组图编制,必将在全国推广应用。对此,本文着重对附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论述如下:...

  • 标签: 主图 清晰美观 成因模式 版面空间 岩石结构 图幅
  • 简介:浠水—梅川地区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剪切带与岩浆岩是两个重要的控矿因素。金矿化经历了金活化、金初始富集和金成矿三个阶段,并分别与韧性、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相对应。文中最后提出了该地区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有利地段。

  • 标签: 浠水 梅川 剪切带 金矿 成矿模式 富集规律
  • 简介:地质勘探剖面测量的内容,即剖面理论数据推算、起始点的推算及放样、定剖面线、剖面线控制测量与地形测量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其基本精度要求,并重点对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

  • 标签: 地质勘探 剖面测量 精度 误差
  • 简介:简要论述了持续改进测绘单位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地质测绘院的工作实践,阐述了持续改进测绘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2000版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分析、探讨和提出在新形势下持续改进测绘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 标签: 地质测绘 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江苏省地质测绘院(原名江苏省地质局测绘队,江苏省地质矿产局测绘大队),成立于1958年5月15日。建队初期,有职工90人,其中技术人员50人。测量仪器为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等。如今,有职工195人,其中技术人员104人,形成了一支由高级工程师、高级...

  • 标签: 江苏省 地质测绘 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 变形监测 科技成果
  • 简介:一、数字制图技术在我院的发展数字制图是利用计算机图数转换技术、交互式图形技术,将图件要素数字化,通过计算机编辑修改并利用图形设备直接成图的技术。以MAPCAD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字制图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数字制图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制图方法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缺乏竞争力。我院在开发利用宇宙机、物化探

  • 标签: 数字制图技术 地质测绘 产业化 计算机图 数字制图系统 图件数字化
  • 简介:美国副总统戈尔关于数字地球的演讲引起许多国家政界、学术界的关注。数字地球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拓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等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数字地球作为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集成,对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数字地球 成矿预测 地质灾害评价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生物标志化合物在石油地质中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源岩有机质类型和古沉积环境评价以及热演化阶段的确定等。在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区烃源岩母质来源于高等植物与浮游生物共输入的混源有机质,其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深湖相还原环境中。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烃源岩 热演化 应用
  • 简介:编绘地质图一次成图法庄培德(湖北省区调所武汉430034)随着1:5万区调工作的发展,十多年来全省完成了120多个图幅的验收和出版。在任务大、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我所和兄弟队采用一次成图法,及时满足地质用图,并为地质上编图提供方便,尤其是在短时间...

  • 标签: 地质图 地形图 图廓点 地理底图 编绘原图 三角点
  • 简介:结合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探讨基于WebGIS技术开展省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将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打破时空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带入不断积累、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快速响应的良性循环轨道,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透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以达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地质灾害 信息化 网络平台 系统建设 WEBGIS
  • 简介:本文介绍用《方正智绘》系统成功地编辑地质图图件的过程,总结了采用该系统编辑地质图的特点和体会

  • 标签: 《方正智绘》系统 编辑地质图
  • 简介:本文根据各类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湖北省及邻区地壳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概述各阶段的基本特征。认为扬子陆块与相邻陆块之间不存在古生代大洋盆地,它们有可能属同一大陆板块的组成部分;秦岭地槽或造山带具陆内性质,南秦岭—淮阳—张八岭—胶南地区为秦岭褶皱系内的印支褶皱带,区内高压变质带为印支期陆内俯冲产物;扬子地台边缘区逆掩-推覆构造发育,龙门山、大巴山—大洪山以及张八岭—胶南地块南缘具有含油气的可能性。

  • 标签: 湖北省及邻区 地壳构造演化 陆内俯冲 逆掩-推覆构造 含油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