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正交回归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亚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对35CrMoA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80-810℃亚淬火温度范围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量逐渐减少,马氏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的形态由大块状转变为小颗粒状和细小针状,同时试样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延伸率单调下降。在800℃淬火时强硬度达到峰值,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 标签: 35CRMOA钢 亚温淬火 强韧性 显微组织 断口形貌
  • 简介: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发了新型拌沥青改性剂,基于布洛克菲尔德旋转粘度试验,确定了拌剂降粘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试验研究了拌剂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分析试验(TG)和差示扫描量热试验(DSC)等材料分析手段揭示了新型拌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拌剂掺量大于1%时,沥青粘度降低约80%,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在64-70℃范围内时,拌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提高幅度为28.6%~71.4%,拌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沥青粘度,而且改善了沥青高温性能,微观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拌改性剂的降粘机理。

  • 标签: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降粘特性 流变性能 机理
  • 简介:以名义粒径为240nm的聚苯乙烯标准纳米颗粒悬浮液为样品,利用离心沉降场分离仪以0.1%FL-70的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检测器波长为254nm时,纳米颗粒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通过分离通道的保留时间,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测定值为247nm。此外,还利用扫描电镜法测定了纳米颗粒标准物质的粒径,测定值为220nm,结果表明,离心沉降场分离技术较扫描电镜法更接近于聚苯乙烯纳米颗粒标准的名义粒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可望成为纳米尺度表征的一种参考方法。

  • 标签: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 扫描电镜 聚苯乙烯纳米颗粒 尺寸表征
  • 简介:研究了恒负、一次冻结及预养护3种养护方式对碱矿渣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确定碱矿渣水泥-20℃条件下的临界受冻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恒负至-10℃时,碱矿渣水泥已经不能正常水化硬化;一次冻结降低了碱矿渣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和抗压强度;预养护6h的碱矿渣水泥便能在-20℃条件TN续发展强度。确定碱矿渣水泥的临界受冻强度为3MPa。

  • 标签: 碱矿渣水泥 养护方式 临界受冻强度
  • 简介:法国里昂,2007年9月17日——近来的跟踪报道显示,罗地亚年产48000吨新的聚合工厂正在韩国(山)施工建设中,并将按计划如期完工。

  • 标签: 亚洲市场 工厂 聚合 韩国 聚酰胺
  • 简介:中国有色集团在北京隆重召开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共谋发展。这次会上,中国有色集团“12345”发展战略新鲜出炉,正式将建设世界一矿业集团提上日程。会上,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罗涛作了题为《凝心聚力,绘就蓝图,打造世界一矿业集团》的工作报告。报告深情地回顾了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党和国家2011年上半年对中国有色集团的亲切关怀,

  • 标签: 矿业集团 世界 大发 中国 总经理 吴邦国
  • 简介:“一个化学人的企业”——最早认识和氏璧化工是从这句话开始的,看似平淡的话语中却透露着一个企业,一个群体对化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十分令人钦佩。创建于1992年的和氏璧化工,前身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的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广州分公司。1999年因化工部撤销,和氏璧化工过渡为民营企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追求,2008年和氏璧化工以销售额超过23亿人民币的骄人业绩,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领跑者。

  • 标签: 化工新材料 国际橡塑展 工业材料 服务商 民营企业 国光
  • 简介: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自制的优质硅气凝胶粉体复配其他材料作为保温骨料,采取骨料复合、颗粒级配、内掺改性剂等手段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绝热保温砂浆,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方,复掺硅气凝胶粉保温骨料,掺入粉煤灰可以优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

  • 标签: 玻化微珠 硅气凝胶粉 保温砂浆 导热系数 性能优化
  • 简介:位于美国罗利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材料研究员调整了一项可以在一天内精确控制量子点纳米棒上的硅涂层生长的技术,是现有技术速度的21倍。除了节约时间外,其优势还在于使量子点更不易于失效,保持其优异的光学性能。

  • 标签: 量子点 纳米棒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工艺 优化 涂层生长
  • 简介:针对Φ125mmZQQTB中锰合金铸铁磨球的铸造工艺,利用华铸CAE模拟软件对磨球的浇注凝固过程中流动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预测了Φ125中锰合金铸铁磨球在铸造中可能产生的缺陷位置,并对磨球内部产生缩孔、缩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增加上铁模及砂套,缩短内浇道尺寸等对浇注系统进行了修改和优化,并对浇冒系统优化前、后的铸造方案进行了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浇冒系统实现了顺序凝固,缩孔缺陷从磨球内部转移到了冒口内,模拟结果与实际浇注结果相符。

  • 标签: 华铸CAE 数值模拟 凝固过程 温度场 补缩
  • 简介:制备了SO4^2-/Al2O3/La3+固体超强酸和辛酸亚锡复配作为丙交酯合成的催化剂。经多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较,进行多组实验发现该催化剂在较高反应压力下高产丙交酯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反应温度、脱水时间等对丙交酯的产率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乳酸 丙交酯 固体超强酸 高产率
  • 简介:针对赤泥、油页岩利用率极低的现状,基于热蚀变原理,对赤泥、油页岩进行了蚀变处理。借助XRD、IR等一系列微观测试分析工具,研究了蚀变混合物料的物质组成、结构特性以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混合物料在700℃,煅烧2h时,活性明显提高。

  • 标签: 赤泥 油页岩 热蚀查 活性
  • 简介:综述了氧化亚铜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氧化亚铜在异质结电池的制备研究及优化研究,以及n型氧化亚铜的制备及构建同质结电池及其性能的研究。并探讨了氧化亚铜基太阳电池提高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途径。

  • 标签: 氧化亚铜 太阳能电池 转换效率 异质结 同质结
  • 简介:为提供具有良好固沙植生能力的固沙材料,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在石膏基固沙复合材料基础上,配以有机肥、秸秆、黑土辅助材料,优化植物相容性的石膏基固沙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掺为6%、秸秆掺量为6%、黑土掺量为15%时,该材料性能最佳,并与植物相容性良好,此时固沙植生材料抗压强度为1.63MPa,保水率为71.70%,孔隙率为50.59%,出苗率为98.00%。该固沙材料制备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与植物相容性效果显著。这为青海湖周边沙化地区提供有效的固沙植生材料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石膏基固沙材料 植物相容性 出苗率
  • 简介: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中《智能工厂安全控制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10家单位的代表参会。

  • 标签: 智能制造 控制要求 工厂安全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国标 自动化研究所
  • 简介:针对两种钛合金棒材连轧孔型系统——"平三角-圆"孔型系列Ⅰ和"平三角-圆"孔型系列Ⅱ,将Φ25mm的TC4钛合金棒材在八机架Y型连轧机组上轧制成Φ15mm的成品,基于对连轧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结合钛合金棒连轧生产中常见的耳子、扭转、圆度差等问题,进而对这两种连轧孔型系统进行对比优化,选择合理的钛合金棒材连轧孔型系统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进而提高产品的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并对工业生产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钛合金棒材 有限元模拟 连轧孔型 优化设计
  • 简介:分析和总结了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C)排放总量现状及国内外VOC排放相关法规与标准,综述了处置VOC的主要技术,包括低温等离子体一催化协同净化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炭吸附与光催化技术和生物滴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产生VOC的典型行业及处理新技术进行了评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制定适宜的V()(二排放控制法规和标准提出建议和思考。

  • 标签: 易挥发性有机物 VOC污染控制技术 VOC污染控制建议
  • 简介:以测量纳米薄膜材料La0.7Sr0.3MnO3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为例,着重介绍以LABVIEW为平台的虚拟仪器技术对测量仪器的自动控制、数据读取和处理。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技术将传统仪器与计算机联系起来,扩展了原有仪器的功能。而且,LABVIEW的自动控制技术也大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LABVIEW 仪器控制 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