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对一种需要通过连铸和轧制过程生产的新型热轧硅钢进行测试并研究了其高温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为该钢种的生产及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Gleeble-1500D热模拟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轧硅钢的强度下降,塑性及韧性有所提高。测试钢样在800℃以上,屈服强度降到50MPa以下,铸坯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热膨胀性能测试表明新型热轧硅钢在传统的连铸二冷中温区基本不存在低延性区。

  • 标签: 热轧硅钢 强度极限 断面收缩率 热膨胀
  • 简介:2017年6月16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中国工程院屠海令院士、王海舟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规划司、科技司、财务司、人事教育司.

  • 标签: 新材料产业 中国工程院 测试评价 联盟 原材料工业 会员代表大会
  • 简介:针织复合材料与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别的纺织复合材料(如机织、编织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生产率高、制造费用低、断裂韧性高、冲击抗力好及对复杂形状易于成型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构件(有低的形成阻力)。此外,针织工艺速度快、费用低,几乎许多平的和网形或近网形织物能用现有的针织机生产。介绍了针织复合材料预形件的制造工艺以及面内和面外的力学性能,并与机织复合材料进行比较。

  • 标签: 针织复合材料 刚度 强度 断裂韧性
  • 简介:为了探讨镁合金微弧氧化的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了氧化电压、氧化电流、电解液等对膜层生长的影响,发现这几个因素都是膜层生长的关键因素,在我们的工艺条件下,电流密度范围在0.2~0.3A/cm^2之间能获得较好的膜层。

  • 标签: 镁合金 微弧氧化 动力学 膜层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金刚石针尖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在提取和放置铁(Fe)晶体体心原子(次表层)的主要过程。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实现原子的双向操纵并采用更加精确的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STM操纵原子的主要机理,同时指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子级存储 扫瞄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操纵
  • 简介: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iC/Cu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Cu层厚度对SiC/Cu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SiC层厚度为0.5μm不变,层状复合材料的断裂能和极限拉伸强度随Cu层厚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在Cu层厚度为8μm时出现峰值,断裂能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2080.3MJ/m^3和565MPa。分析认为,在拉伸过程中金属Cu层发生塑性变形和Cu层拔出是SiC/Cu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SIC/CU 层状复合材料 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 简介:为了得到尼龙66试样在压缩以及复合压剪加载备件下的力学响应,采用国产三思万能试验机,并引入了2个带有双斜截面的金属垫块以及1个聚四氟乙烯套筒的特殊加载装置,对尼龙66试样进行复合压剪试验。此外,金属垫块的斜截面被加工成不同的倾斜角度θ(15°、30°、45°、50°和60°),通过调整角度获得了试样在不同压剪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并通过分析复合压剪加载时其受力情况得到其屈服行为。实验表明:尼龙试样的力学性能对剪切敏感并且随着剪切组分的增加而弱化,尼龙屈服行为与静水压具有相关性;同时验证了引入双斜面金属垫块的实验方式是一种能有效研究材料失效行为的测试方法。

  • 标签: 复合压剪加载 应力-应变关系 屈服行为
  • 简介:为了增强、增刚、增韧齿科材料基体树脂,研究了SiO2、TiO2、Al2O3三种纳米粒子及含量对改性的环氧一甲基丙烯酸酯(EAM)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纳米粒子及含量对EAM树脂性能影响不同,SiO2与TiO2增强增韧效果显著;SiO2含量为3%时,EAM树脂综合性能最佳。

  • 标签: 纳米粒子 EAM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MEMS工艺制备平面微盘腔,再通过二氧化碳激光熔融其表面形成为环状结构,通过三维形貌微系统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分别测试了其外部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表明,锥形光纤近场耦合测得微腔品质因素为4.8×10^5,耦合效率在95%以上,因此激光回流微的方式在得到了新的结构的同时保证了光腔的性能。

  • 标签: 光学微腔 品质因素 激光处理 粗糙度
  • 简介:通过共混包覆法与母粒法制备出纳米CaCO3/PP复合纤维,研究了2种工艺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力学性能的不匀率,并讨论了其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在共混包覆法中,高速混合机所提供的高剪切力和聚合物的强黏附性使纳米CaCO3在P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由FTIR可知在纳米CaCO3与PP之间形成了C-O-Ca键,使纳米粒子与PP基体形成较强的结合力,进而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且加工简易,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母粒法效果较差。

  • 标签: 纳米CACO3 聚丙烯 共混包覆法 母粒法 分散性
  • 简介:论述了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着重从常用的热分析动力学方程、激活能的求解、反应机理函数的获取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并以Zr55Cu30Al10Ni5大块非晶合金为例,探讨了热分析动力学的具体应用,包括晶化激活能的求解和动力学机理函数的确定。

  • 标签: 热分析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大块非晶合金
  • 简介:(二○○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天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金秋十月,我们相会于渤海之滨,聚首于天津大学,一起研讨先进材料前沿热点,共同商议功能材料发展大计,这是我国功能材料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喜事、大事。在这里,请允许我以大会主席的名

  • 标签: 功能材料 自主创新 学科发展 学术繁荣 仪表功能 学术期刊编辑部
  • 简介: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研究生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和该研究中心教授马恩、单智伟的悉心指导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巨、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

  • 标签: 材料力学性能 西安交通大学 尺度效应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变形行为
  • 简介:为了提高Mg-3Al—0.4Mn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研究了铸态和挤压态下Si含量对AM30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Si的添加量会生成粗大的汉字状的Mg2Si相,不利于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但经过挤压后,呈汉字状Mg2Si相破碎,变成颗粒细小的Mg2Si相,晶粒细化,有利于提高合金的性能。

  • 标签: AM30 MG2SI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运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两种原子组成的薄膜外延生长时形成纳米团簇的过程。通过分析原子相互作用能和相分离的关系,发现动力学影响对纳米团簇的形貌起主导作用。给出原子发生分离时相互作用能满足的条件为(EAA+EBB-2EAB)〉0,动力学MonteCarlo模拟结果也同样显示,在适当高的温度范围内,当两种原子的相互作用能满足(EAA+EBB-2EAR)〉0条件时,分子外延薄膜生长会趋于相分离进而形成纳米团簇。

  • 标签: 动力学蒙特卡罗模拟 处延生长 纳米团簇 相分离
  • 简介:电对每个人的生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电几乎无法生活或者工作,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电影来窥视能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比如钢铁侠3,其携带着一个强大的能量源,可为机械身体进行充电,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仿生技术的应用。事实上,未来客机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仿生技术和纳米科技,这一领域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灌木可能作为能量源使用,为机械提供电力等。

  • 标签: 仿生技术 能量源 纳米材料 光合作用效率 太阳能电池板 光合作用能力
  • 简介:飞机徐徐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北京材料分析测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一行14人来到了考察的第二站。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测试业态与上次联盟考察的重庆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太多的政府色彩,市场化的味道更浓些。与其他省市相比,广东原有的分析测试力量(如国家的大院大所等)并不太多,这为国内新兴的分析测试机构成长提供了较多机会。由于广东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很多外资检验机构早已在此布点。目前,这里已是全国CNAL(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最多的省份,2006年1月31日CNAL共认可实验室2431个,广东省以351个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普遍启动认可较早。

  • 标签: 测试机构 广东省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市场化 力量 服务业
  • 简介:对圆珠笔头用新型高铬硫系铁素体易切削不锈铜冷拉线材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易切削相为MnS、Pb及其与Te形成的复合夹杂物,均呈细小球状或椭球形沿拉拔方向断续、串链状分布。MnS夹杂物大小横向约1μm,纵向约10μm。钢中Cr、Mo的碳化物对改善MnS夹杂物形态有显著作用。该钢成品线材基体组织为细小铁素体晶粒,晶粒度约为10级,力学性能与进口同类钢线材相近,作为替代进口材料,其用于制造圆珠笔头,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能满足生产加工和使用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

  • 标签: 易切削不锈钢 MnS夹杂物 圆珠笔头材料 化学成分
  • 简介:采用机械共混及模压成型工艺将剑麻纤维(SF)和聚丙烯(PP)共混制备SF/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SF处理方法及S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F的处理方法和SF用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很大,经碱处理和分散剂处理的SF可改善木塑材料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经自制分散剂处理的SF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随SF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SF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达到22.09kJ/m^2。

  • 标签: 剑麻纤维 表面处理 木塑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