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以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Dandy)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幼苗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水淹胁迫环境,进行两个胁迫强度处理(水淹土表0cm、水淹土表5cm)。通过测定各树种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水淹胁迫对这2种幼苗以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淹胁迫深度的加深,乐昌含笑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樟树的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或持续上升;乐昌含笑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樟树各处理多显著高于对照;两种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规律;乐昌含笑的SOD活性下降,樟树实验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两种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理指标判断,樟树的抗水淹能力强于乐昌含笑。

  • 标签: 乐昌含笑 樟树 水淹胁迫 生理特征
  • 简介:对不同pH值的酸雨胁迫下香樟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丙二醛含量随着酸雨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与模拟酸雨pH值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8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是则随酸雨胁迫等级的增强而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受到pH=4.5的酸雨胁迫时最高,在受到pH=2.5的酸雨的胁迫时最低。

  • 标签: 酸雨 胁迫 香樟 生理指标
  • 简介: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juniperoideum)是一种优良的观赏苔藓,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揭示桧叶白发藓的生态适应性,为桧叶白发藓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桧叶白发藓配子体为材料开展了光照和湿热胁迫模拟试验。光照胁迫表明桧叶白发藓光合速率在5~40μmol/m2·s的处理下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在8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一年期的遮荫试验表明桧叶白发藓在遮光率为75%的处理下能正常生长,遮光率高于95%或低于50%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湿热胁迫试验表明常温高湿(25℃和95%)是桧叶白发藓生长的适应条件,而高温(38℃)或干旱(湿度50%)都会对桧叶白发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保持适度的荫蔽和较高的空气湿度,避免干热危害是桧叶白发藓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苔藓植物 胁迫 生理指标 光合速率
  • 简介:本文以联合勘察加景天(Sedum.kamtschaticumSubsp.Ellacombianum)、‘胭脂红’景天(S.spuriumcv.Coccineum.)、石景天(S.acre)3种景天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叶片细胞结构变化与景天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结果如下:(1)景天的抗寒性与其叶片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淀粉粒积累、粘液细胞增多以及蜡质层增厚有关,在低温胁迫下石景天因为叶绿体表现出高的稳定性,叶肉细胞液泡中存在大量囊泡(小泡)来防止细胞结冰,以及通过叶片表面厚厚的蜡质层降低蒸腾作用,从而达到较强的抗寒性。(2)从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分析,3种景天植物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石景天、‘胭脂红’景天、联合勘察加景天。

  • 标签: 景天 低温胁迫 细胞结构
  • 简介:该试验以淹水时间分别为0.1h/d(CK)、1h/d(D4)、2h/d(D3)、4h/d(D2)、6h/d(D1)5个处理梯度对白骨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90d后对白骨壤进行萌发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淹水时间为4h/d、6h/d时白骨壤的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及总生物量均高于0.1h/d、1h/d、2h/d淹水时间处理,而淹水时间为2h/d根冠比较高。

  • 标签: 淹水胁迫 白骨壤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以苗龄30d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高温胁迫环境条件,分析对其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圆齿野鸦椿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淀粉含量仅为非高温胁迫下的68.5%;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降低20.5—31.5%,叶绿素b含量降低20—30%,总叶绿素含量降低22.5~30.5%,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8.5~29.5%;幼苗同化力(NADPH、ATP)的形成受阻,影响植物对碳的固定和同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圆齿野鸦椿耐热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圆齿野鸦椿 幼苗 高温胁迫 生理代埘
  • 简介: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菊花桃等四种碧桃植物的株高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变化数值、供试材料体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供试材料伤害值(电导率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桃、紫叶桃、合欢双色、垂枝桃4个碧桃品种的抗干旱能力均较强,其中合欢双色、垂枝桃2个品种抗性更佳。

  • 标签: 菊花桃 合欢双色 垂枝桃 紫叶桃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 简介:以耐盐的胡杨(Populuseuphratica)和盐敏感的毛白杨(P.tomentosa)的悬浮细胞为材料,利用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细胞中离子的分布.胡杨细胞分别经52,137,223,309,395和480mmol·L-1NaCl溶液处理,毛白杨细胞只经137mmol·L-1NaCl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提高了两种杨树细胞Na和Cl离子的浓度,但Na在细胞壁中的浓度与Cl接近,而在细胞质和液泡中则明显低于Cl,表明Na和Cl是通过不同的机制由无阻空间(细胞壁)进入细胞内的.在137mmol·L-1NaCl条件下,胡杨细胞质中Na和Cl离子的浓度远低于毛白杨,而且在溶液中盐分浓度低于223mmol·L-1的情况下,胡杨细胞质中盐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细胞壁的水平以下.这些结果都显示胡杨质膜具有较强的排盐性.当溶液中NaCl浓度高于223mmol·L-1时,胡杨液泡中盐离子浓度显著提高,表明胡杨有明显的离子区隔化功能.相反,毛白杨没有离子区隔化证据.另外,胡杨细胞中营养元素K和Ca未受盐胁迫的影响,而137mmol·L-1NaCl处理降低了毛白杨细胞壁和细胞质中营养元素的水平.总之,胡杨在盐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排盐性和离子选择性,并能将盐离子区隔于液泡中,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基础

  • 标签: 胡杨 毛白杨 悬浮细胞 NACL X射线微区分析 离子区隔化
  • 简介:通过高温条件下水分胁迫对14种野生花卉生长的对比试验,观察并记录了停止浇水及浸水2天、4天、6天、8天、10天、12天、14天后对14种野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恢复正常管理后植株的恢复情况,并对其相对含水量、鲜重含水量及失水量进行了测定,综合评判了14种野生植物的耐旱、耐水湿的能力。

  • 标签: 高温 水分胁迫 野生花卉
  • 简介:对盆栽银杏和臭椿苗木经100mmol·L-1和200mmol·L-1NaCl胁迫处理后,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技术,对叶片表皮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不同部位Na+、K+、Cl-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臭椿和银杏叶片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Cl-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K比上升.银杏Na+主要积累在液泡中;臭椿Na+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细胞质Na+含量高于液泡.银杏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Cl-在液泡区隔化,200mmol·L-1NaCl胁迫下,Cl-未被液泡区隔化;臭椿在NaCl胁迫下,细胞大量吸收Cl-的同时液泡未对Cl-区隔化.NaCl胁迫下,银杏对Na+的吸收大于对Cl-吸收,而臭椿对Cl-的吸收大于Na+的吸收

  • 标签: NACL胁迫 X射线微区分析 离子区隔化
  • 简介:采用封闭罩-气相色谱法观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种优势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椴树(Tilia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叶片N2O排放,并同步测定5种树木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明显降低树木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叶片气孔是树木N2O排放的主要通道.树木N2O排放以白天为主,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N2O排放速率,同种苗木的N2O排放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减少,在受到不同干旱胁迫时,针叶树红松N2O的排放速率降至正常水分条件下的34.43%和100.6%、阔叶树种N2O排放平均降至31.93%和86.35%.不同干旱胁迫的红松、水曲柳、胡逃楸、椴树和蒙古栎幼树叶片N2O排放速率为34.43、14.44、33.02、16.48和32.33ngN2O.g-1DW.h-1.图1表1参12.

  • 标签: 土壤水分胁迫 树木 N2O 排放速率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树种
  • 简介: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Bge,一种C4灌木)苗种植在15升的容器中,给予不同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其水分关系和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含量大于11%时,梭梭苗有高的蒸腾量;土壤水分含量低于6%时,苗木就不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很好供水的苗木的蒸腾量与潜在蒸发量成线型相关。气体交换测定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气孔导度、叶蒸腾强度和光合作用的下降。对同一苗木而言,由于这个地区有高的水气压亏缺(VPD),很好和中度供水的苗木在气孔反应方面有较宽的范围,气孔在决定光合作用方面起着较小的作用,二者没有明显的线型相关关系。虽然水分胁迫使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下降的更快,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而较高的蒸发需求增加了蒸腾量,限制了光合作用,但是总的趋势是光合作用和蒸腾强度成线型相关。图6表2参15。

  • 标签: 梭梭 水分胁迫 叶气体交换 水分关系 气孔导度
  • 简介:1999年7月和8月对干旱胁迫下3年生复叶槭幼苗挥发物进行了检测.7月检测出10种挥发物(丁醇、戊醇、Z3己烯1醇、E2己烯1醛、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和长叶烯)明显受干旱的影响.除长叶烯外,其他化合物释放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复水后,除长叶烯外其他化合物释放量都下降.在8月份,没有发现上述挥发物与干旱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另外7种物质受干旱影响较大(包括环己基异硫氰酸酯、肉桂腈、苯酚、萘、庚醛、长叶烯、苯丙噻唑).这些物质在干旱条件下释放量下降而复水后大部分物质升高

  • 标签: ashleaf MAPLE DROUGHT STRESS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本研究以转BADH-反义4Cl二色胡枝子(L.bicolor)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盐性试验。通过在茎段增殖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0g/L,2g/L,4g/L,6g/L,8g/L)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0g/L,1g/L,2g/L,3g/L,4g/L),对转lBADH-反义4Cl基因的不同株系,进行茎段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2g/LNaCl不能抑制生根,适合作为生根阶段的选择剂浓度。当NaCl浓度达到4g/L时茎段分化率低下,该浓度可作为适合茎段分化的选择剂浓度。NaCl浓度大于6g/L就抑制了茎段分化,NaCl浓度大于3g/L浓度就抑制了根的生长。两个浓度为胡枝子的筛选浓度或极限浓度。综合茎段增殖系数、平均分化芽数量等测定因素,22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综合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等因素,74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本实验旨在为转基因胡枝子的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二色胡枝子 转BADH-反义4Cl基因 盐胁迫 茎段分化 生根培养
  • 简介:本文测定了三个周期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马尾松和北美乔柏苗木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树种的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之比值(Fv/Fm)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后北美乔柏的(Fv/Fm)值大大降低,而杉木的(Fv/Fm)值只有轻微下降,马尾松的(Fv/Fm)值则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还表明:热胁迫处理对三个树种的(Fv/Fm)值都有显著影响.就三个水分和热胁迫周期而言,研究发现:在每个水分和热胁迫周期结束时测定的杉木和马尾松(Fv/Fm)值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北美乔柏的(Fv/Fm)值显著下降.图4表4参20.

  • 标签: 水分胁迫 热胁迫 针叶树种 苗木 叶绿素荧光 北美乔柏
  • 简介:文章从植物逆境生理与植物保护相关性的角度,就城市园林环境温度、干旱-水分-呼吸、土壤盐分、重金属、大气污染、酸雨等方面进行择要阐述,旨在提示园林植保工作,在关注园林有害生物发展、危害状态和实施防治的同时,更要关注作为“生态调控”基础的园林植物的生存状态。

  • 标签: 园林植保 生态调控 逆境生理 胁迫胁变
  • 简介:1998年7月,利用非称重式蒸渗池种植单一种源的一年生黄檀种苗,研究在印度沙漠地区培养黄檀种苗的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当各处理(W1、W2、W3、W4)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降低到7.56%、5.79%、4.44%和3.23%时,通过灌溉使苗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土壤的水分状况,如36.2mm(W1)、26.5mm(W2)、20.2mm(W3)和18.1mm(W4)。结果表明,在36.2mm(W1)水平时,种苗的株高、冠径、叶数和叶面积达到最大值(p〈0.01)。在W1和W2处理中,虽然上述参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在W2处理中,种苗的每升水分利用率的生物量最大。在W3、W4和W5灌溉水平下,不利于提高种苗的株高、生物量和营养积累。在W2水平以下(5.79%),土壤水分有效率能提高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但在W3和W4处理中,叶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同时在W5处理中,茎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在W5处理中,土壤水势达到-196Mpa,种苗才可以成活。在W3和W4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率的限额影响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在W2处理中,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最高,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因此,在壤砂土条件下,通过灌溉维持幼苗土壤水分含量在5.79%以上时,可获得较好的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产量。

  • 标签: 干旱地区 灌溉水平 苗木存活率 土壤水分含量 树木生长
  • 简介:采用盆栽法对4种重金属(Cd2+、Pb2+、Cu2+、Zn2+)胁迫下的菲黄竹与菲白竹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菲黄竹的SOD、POD、及CAT活性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总体趋势是先增大,之后降低,最后又增大;而菲白竹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产物(MDA)则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重金属胁迫下,2种地被竹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被诱导,且菲白竹比菲黄竹有更强的耐重金属胁迫性。

  • 标签: 重金属胁迫 抗氧化酶 地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