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冰草对放牧胁迫的适应是多方面的,表型性状上不仅表现为营养枝数量增加,生殖枝数量、生殖枝高度、营养枝高度、结实率、株丛径、穗宽、穗长、穗节数、穗小花数降低,其中营养枝和生殖枝高度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种小型化变异虽然有保守性,但没有遗传性,解除放牧胁迫后经过一段时间,形态上就能恢复正常的水平。

  • 标签: 冰草 放牧胁迫 表型性状
  • 简介: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放牧胁迫下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Shannon,s和Nei'多样性指数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胁迫导致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95%,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胁迫并未使冰草种群产生遗传分化.

  • 标签: 冰草 ISSR 放牧胁迫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 标签: 干旱胁迫 禾本科牧草 叶绿素荧光
  • 简介:采用土培桶栽控水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EcotypeWu)和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arborescensEcotypeKerqin)对水分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测定了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两个生态型华北驼绒藜在水分胁迫中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对水分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生态型 抗旱性 生理生态
  • 简介:通过测定柱花草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3个柱花草品种即热研二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Ⅱ)、热研五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Ⅴ)、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Vog)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比较这3个柱花草品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时胁迫第7d,热研5号柱花草叶绿素a含量从2.31下降至1.17,下降率为49.78%,下降幅度最小;质膜透性从0.237上升至0.590,变幅为148.94%,上升幅度最小;可溶性糖含量从12.127上升至28.980,变幅为205.71%,上升幅度最大,可溶性糖积累最多。3种牧草中,热研5号柱花草的抗寒性较强,热研2号柱花草次之,西卡柱花草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

  • 标签: 柱花草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 简介: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CV.GannongNo.3)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0、0.5、1.0、2.5、5.0、10.0mmol·L-1CrCl,)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胁迫显著抑制了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胚芽长、胚根长和干重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发芽势的抑制程度大于发芽率,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程度大于胚芽。在低浓度cr胁迫(0.5和1mmol·L-1)下,苜蓿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CK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当Cr胁迫浓度达到2.5mmol·L“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蛋白质水解酶、SOD、CAT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APX、GPX活性也显著下降。随着Cr胁迫浓度的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低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上升,高浓度Cr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这是苜蓿幼苗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紫花苜蓿对重金属Cr胁迫产生的适应性是有一定条件的。

  • 标签: 铬胁迫 紫花苜蓿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抗氧化酶 活性氧
  • 简介:本文探讨了乌丹蒿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抗旱特性,采用盆栽控水干旱方式研究盆内土壤含水量(40.0%、25.0%、15.0%和5.0%)对乌丹蒿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乌丹蒿苗期株高、茎粗、根长、生物量指标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4片、8片、12片真叶时期的CK组与HS组相比,株高分别下降3.39cm、6.25cm和10.72cm;茎粗依次降低0.57mm、0.41mm和0.42mm;根长降低0.55cm、1.27cm、1.15cm;总生物量分别降低1.65g、5.56g、6.43g;侧根数量和根冠比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其根冠比分别增加4.5%、5.57%、8.12%.叶片和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在处理初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后期大体上表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及根系酶活性均在12片真叶时期M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1.72U/g·Fw、310.20U/g·Fw;162.53U/(gFw·min)、226.62U/(gFw·min);96.02U/(gFw·min)、144.69U/(gFw·min).

  • 标签: 乌丹蒿 苗期 干旱胁迫 保护酶活性 形态指标
  • 简介: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在12个水势梯度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木地肤、狭叶锦鸡儿和白沙蒿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较低浓度的PEG溶液可以对种子萌发产生促进和"刺激"的效果,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刺激初生根的生长,从而对发芽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种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旱性,结果为木地肤〉白沙蒿〉狭叶锦鸡儿。

  • 标签: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荒漠植物 抗旱性
  • 简介:为了解释高寒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蓄积增加的机理,通过盆栽垂穗披碱草在干旱和水胁迫影响试验处理,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水胁迫影响下盆栽垂穗披碱草中矿物元素均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且Cu、Cr、Cd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其对干旱或水胁迫等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也是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理论的再检验,而生物矿物元素饥饿效应是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内动力之一.

  • 标签: 盆栽垂穗披碱草 矿物元素 蓄积性 干旱 水胁迫
  • 简介:采用室内低温培养箱模拟低温胁迫,对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冰草属植物材料进行胁迫,并测定8份材料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强,8份材料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能提高其抗寒性,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贡献最大;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8份冰草属植物幼苗的抗寒性顺序为: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清)〉蒙古冰草(内农)〉冰草〉光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甘肃)。

  • 标签: 冰草属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抗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