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自旋捕集技术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捕集并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气相自由基和粒相自由基,研究了不同植物提取物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碧罗芷、松树皮提取物和复合植物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效果较好.本文讨论了复合植物提取物添加到烟丝中的添加量对粒相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将筛选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负载在介孔固体上制成介孔复合体二元复合滤嘴,同时把复合植物提取物喷加到烟丝中并卷制成卷烟,检测结果表明烟气中气相自由基和粒相自由基分别降低了36.2%和29.1%.本文还讨论了降低自由基的可能机理.

  • 标签: 卷烟主流烟气 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 降低 机理
  • 简介:卷烟纸多孔性是允许进入点燃卷烟的燃烧锥中空气流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制造参数。我们的试验研究采用孔隙分别为12(低孔隙)和80(高孔隙)CORESTA单位,基重分别为28g/m^2和24.7g/m^2的两种不同的卷烟纸。一种卷烟纸使用相同的烟丝配方,保湿剂以及其它制造参数分别卷制成卷烟。低孔隙和高孔隙卷烟之间的压降,焦油释放以及一氧化碳生成均有差异。

  • 标签: 燃烧温度 卷烟纸 多孔性 自由基 ESR 烟气
  • 简介:对烟田蓼蓝齿胫叶甲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0.1716+1.4552m,说明属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本文根据聚集度均数(λ)的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和最适合的抽样数模型.

  • 标签: 烟田 蓼蓝齿胫叶甲 空间分布型 抽样模型
  • 简介:在保持HXD出口叶丝含水率和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改变RCC循环风温度、RCC出口叶丝含水率、HXD负压、HXD蒸汽施加量、HXD工作风温、物料流量、HXD工艺气体流量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及气质连用技术、内标法定量,测定了HXD出口叶丝21种中性香味成分、10种酸性香味成分、9种碱性香味成分,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烟丝常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1)7个加工过程工艺参数变化对烟丝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中性香味成分含量、酸性香味成分含量、碱性香味成分含量和香味成分总量影响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较小,各种香味成分含量变化较大。(2)RCC出口烟丝含水率、HXD负压、HXD工艺气体流量以及HXD工作风温对香味成分变化幅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卷烟质量稳定,应着重关注这4个过程。(3)总结得出了获得最大香味成分含量最佳工艺参数。

  • 标签: HXD 叶丝 香味成分 工艺参数
  •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 标签: 采收 白肋烟 生长 多酚 酚含量 调制
  • 简介:为研究硝态氮含量对调制后烟叶高温贮藏过程中TSNA形成的影响,设计白肋烟田间施氮肥量试验、室内对烤烟烟叶添加不同浓度硝酸盐试验,并对白肋烟和烤烟的叶片和烟梗分别取样,得到硝态氮含量差异较大样品。将样品在高温(45℃)条件下贮藏15d,以在低温(10℃)条件下贮藏作为对照,测定所有样品的硝态氮和TSNA含量。结果表明:烟叶中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新调制的烟叶硝态氮含量与TSNAs相关性较小,在高温贮藏15d后,其相关性显著增加,烟叶硝态氮含量与高温贮藏期间TSNAs的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白肋烟和烤烟均表现出烟叶主脉中的硝态氮含量远高于叶片,高温贮藏15d后,主脉TSNA增加量显著高于叶片;在人工添加硝酸盐的试验中,随添加硝酸盐量的增加,烤烟烟叶硝态氮含量及高温贮藏后TSNA含量显著增加。以上说明硝态氮含量与高温贮藏过程中TSNAs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通过农业措施降低烟叶硝态氮积累是减少贮藏过程中TSNA形成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烟草 硝态氮 TSNAS 高温 贮藏
  • 简介:肯塔基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并推动中耕作物生产的保护耕作法。肯塔基的农民是世界上接受保护耕作大规模种植玉米和大豆的首批农户之一。保护耕作用于白肋烟生产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但此前烟农的兴趣始终不高。烟农不愿放弃传统的耕作方式,缺乏合适的移植机技术,对于控制杂草的担忧以及更多的是近来对于未来生产水平的不确定性使得采用保护耕作的进展减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关于烟草的保护耕作研究再度恢复,引发了关于移植机,杂草控制的新概念的产生,包括作物的管理。

  • 标签: 保护耕作 生产过程 耕作法 白肋烟 肯塔基 应用
  • 简介: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烟叶淀粉、总N含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有上升的趋势,不同香型、不同部位香料烟之间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总体感官质量及香型特征、香气质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和燃烧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陈化过程,不同风格香料烟特有的属性特征充分显现.

  • 标签: 香料烟 陈化 化学成分 品质
  •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 标签: 烟叶 烘烤 淀粉 淀粉酶 色素
  • 简介: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约3年自然陈化过程云南中部和上部烤烟复烤叶片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复烤叶片在约3年的自然陈化过程中,4-环戊烯-1,3-二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味成分含量持续增加;茄酮、β-苯乙醇等陈化前期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4-庚二烯醛含量一直降低.复烤叶片陈化过程吸食品质有所改善,到30个月左右,感官质量最好.另外,进行了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陈化过程两种烟叶香味物质总量、酮类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 标签: 烤烟 复烤叶片 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法 陈化
  • 简介:以调制后的2种烤烟、2种白肋烟以及1种晒烟为试验样品,在5年自然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不同类型烟叶内TSNAs和其前体物生物碱、硝酸盐含量。研究表明,随贮藏时间增加,5种烟叶NNN、NNK、NAB、NAT和TSNAs总量均不断上升,经拟合符合二次曲线增长模型。白肋烟TSNAs的含量最高,贮藏过程中增加量最多,且以四川白肋烟NNN和TSNAs总量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晒烟,烤烟TSNAs含量最低,且在贮藏过程中增加幅度较小。TSNAs前体物生物碱及硝酸盐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以晒烟的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较大,以四川白肋烟降烟碱含量最高且下降幅度最大。硝酸盐含量在不同类型烟叶间差异大,白肋烟硝态氮平均含量3076.50μg/g,比烤烟的28.05μg/g高109.68倍。烟叶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酸盐相关性均较高,其中硝酸盐含量与贮藏后TSNAs含量的相关性比贮藏前更大,与TSNAs形成更为密切。

  • 标签: 烟草 贮藏时间 烟草特有亚硝胺 生物碱 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