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控释肥养分释放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对植烟土壤供钾特性及其对烤烟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符合烤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特性,施用控释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及烟叶的钾含量,其中尤以包硫硫酸钾(SRPF)处理最显著,在3个施肥水平下,控释肥处理与普通施肥处理成熟期烟叶钾含量变幅分别为1.88%、1.62%、1.68%,控释肥处理对上部烘烤烟钾含量的最高增幅分别为1.01%、1.07%和1.15%,对中部烘烤烟钾含量的最高增幅分别为0.8%、0.85%和1.02%;施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烤后烟叶的钾含量,可以节约1/3~2/3的肥料。

  • 标签: 控释肥 养分释放 烟叶钾含量
  • 简介:为考察烤烟烟叶中主要元素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对全国17个区域、7个品种、上中下三个部位的37个烤烟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和燃烧热测试,利用R统计方法对烤烟总燃烧热(THR)及其主要元素含量(C、H、O、N、K、S和Cl)进行了描述,并研究了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烤烟烟叶总燃烧热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按照产生顺序依次为易挥发小分子挥发热解产物燃烧热、难挥发大分子热解产物燃烧热以及焦炭热解产物燃烧热;②烤烟七种元素中C和O含量最高,然后依次为H、N、K、S和Cl。其中,不同烤烟烟叶中Cl含量差异较大,C、H和O含量则差异较低;③烤烟THR与C、H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呈显著正相关,与O、K、Cl、K/Cl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燃烧热 元素 烤烟 R统计法
  • 简介:通过化学及感官指标分析,将库存晾晒烟叶原料分为5个香型种类;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合配方经验,组建了晾晒烟叶模块,综合比较认为模块B较优;将模块B按5%的比例添加到红山茶(软)叶组中,烟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的添加能有效降低焦油及CO含量,增加卷烟浓度、香气丰富性、透发性及甜润感。

  • 标签: 晾晒烟 模块 烤烟型卷烟
  • 简介:为深入研究特色烟叶的形成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生产实际选出与烟叶DNA甲基化相关的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总降雨量等4个气象因子,并建立了DNA甲基化(因变量)与4个气象因子(自变量)之间修正的Logistic模型。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总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与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对烟叶DNA甲基化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平均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总日照时数;而总降雨量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为负相关。两因子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高温度和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具有协同作用;总降雨量和平均最高温度、总降雨量和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有拮抗作用;而平均相对湿度与总日照时数之间对烟叶的DNA甲基化水平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 标签: 烤烟 DNA甲基化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修正的logistic模型
  • 简介:氮和钾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两种主要营养元素.印度Alfisols地区的烟农通常采取过量施氮肥,少施钾肥或不施钾肥的做法,在北部含钾量低的轻壤土上,当施钾不足并过量施氮肥时,生长的作物通常是N和K营养很不平衡.

  • 标签: 缺钾 施氮肥 氮素 烤烟 烟叶 作物营养
  • 简介:在深入分析我国近年来烤烟品种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遗传学、生态学、烟叶品质及卷烟配方等角度论述了烤烟品种种植结构对烟叶和卷烟生产发展的影响,并结合中式卷烟对烟叶原料的需求和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与生产探讨了我国未来烤烟品种种植结构的方向。

  • 标签: 烤烟品种 种植结构 烟叶原料 卷烟产品
  • 简介:人工诱发不同病级烟草普通花叶病,接种后第3d采用ASDFieldspecFR2500光谱仪对叶片进行光谱分析和相应色素含量测定。运用单变量线性或非线性拟合分析技术,选取部分样本建立色素含量估测模型,并利用其余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蓝边面积(SDb)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是估测叶绿素a含量的最佳模型;以蓝边面积(SDb)为自变量的指数模型是估测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的最佳模型;以绿峰幅值(Rg)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是估测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最佳模型,其估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对误差为-9.131%,-22.975%,-11.408%,-5.855%。

  • 标签: 烤烟 烟草普通花叶病 高光谱 色素含量 估测模型
  • 简介:烤烟(NicotianatabacumL.)品种K326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成熟期渍水胁迫对烤烟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渍水胁迫下烤烟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速度加快;丙二醛(MDA)含量随渍水时间延长而急剧升高;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先升后降,但POD上升较缓慢。渍水超过3d,烤烟片生理代谢活动受到严重伤害,很难得到恢复。

  • 标签: 烤烟 大田 渍水胁迫 叶片 生理特性
  • 简介:本文对8个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中的重要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初烤烟中的致香成分影响较大.不同产地的烟叶及不同部位烟叶中的重要致香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不同栽培条件对烟叶中的致香化学成分有影响.

  • 标签: 生态区 烤烟 致香成分 分析
  • 简介:通过试验发现,在褐土上增施微肥使全株钙和镁积累量增加,其中烟茎和烟叶的钙、镁积累量增加,而根系的钙、镁积累量降低。施用腐熟饼肥使烟株根、茎和叶的钙、镁积累量增加。提高氮肥中硝态氮比例(1:1)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烟株对钙镁的积累。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对根系的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施用饼肥对烟叶的Ca/Mg变化动态影响最大。饼肥可提高初烤烟的香气量和香气质,改善余味,减轻杂气;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初烤烟的香气量。

  • 标签: 矿质养分 吸收积累 烟草
  • 简介:对K326和云852个品种各8个产地、3个部位和2种颜色的初烤烟进行了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测定并分析了产地、部位和颜色3个因素及其互作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初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因素间互作因品种而异,K326品种的部位和颜色互作(即等级)、云85品种的产地和部位互作对初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初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纬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上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下部位烟叶,中下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橘黄色烟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极显著高于柠檬黄色烟。

  • 标签: 烟叶 石油醚提取物 产地 部位 颜色
  • 简介:选择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烤烟原烟卷烟,不同焦油量的商品卷烟为样品,应用吸烟机模拟吸烟,研究了烟叶主要理化指标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镉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地间烟叶镉含量及单位质量烟丝镉的主流烟气迁移量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烟叶大于北方烟叶;部位间镉的烟气迁移率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②随烟叶钾含量增高,静燃速率加快,镉迁移率降低,迁移量减少;烟叶镉含量与主流烟气迁移量呈正相关;烟碱等指标对镉迁移率、迁移量也有显著影响;③应用烟叶理化指标对镉主流烟气迁移率、迁移量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④随抽吸容量的增加、抽吸时间间隔的减小,镉迁移量显著增加;相对标准抽吸条件,深度抽吸条件下镉迁移增加量随烟丝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烤烟 理化指标 抽吸条件 镉迁移
  • 简介:为探索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方法,根据雷达图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雷达图的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方法。应用建立的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进行准确评价,雷达图可以作为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分析中较好的辅助工具。

  • 标签: 烤烟烟叶 化学成分 协调性 雷达图 综合评价
  • 简介:本文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带有氢火焰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河南、云南烤烟片与烟梗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叶片中共鉴定出25种酸性成分,从烟梗中共鉴定出24种酸性成分.总体上看,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种类较为接近,90%以上的化学成分为双方共有.从烟梗与叶片所含的酸性成分含量对比看,叶片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有15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如异戊酸和β-甲基戊酸等;烟梗中含量较高的是含有15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等.

  • 标签: 烟草 烟梗 酸性成分 香味成分 气相色谱
  •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

  • 标签: 烟叶 烘烤 淀粉 淀粉酶 色素
  • 简介:生长初期,土壤pH值与膜透性和POD活性基本呈负相关.pH值从4.5到8.5,细胞膜透性随之减小,POD活性下降;而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则是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成熟期,随土壤pH值的升高,CAT、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下降,SOD活性增加;MDA含量表现为,pH4.5~6.5处理的呈增加趋势,pH7.5~8.5处理的呈下降趋势,pH8.5处理的MDA含量最低.从整个生育期看,随着烟叶进入成熟期,烟叶内保护酶活性表现为:SOD、CAT下降,POD增加,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细胞膜透性加大.

  • 标签: 烤烟 叶片 土壤PH值 膜脂过氧化 保护酶
  • 简介:通过相关分析和建立模型,研究了烤烟片身份和结构指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及其近红外速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烟草叶片身份和结构指标与单叶重以及烟草化学成分之间存在极密切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叶片厚度和叶面密度与钾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呈较好的幂指关系;烟草叶片厚度、叶面密度以及叶片疏松度均存在能建立较好预测模型的可能性。利用全国主产区441个烟叶样品建兢的叶面密度近红外速测模型的参数为:决定系数(R^2)90.28%,均方差(RMSECV)0.529,说明可以用近红外对烤烟面密度进行较准确的速测。

  • 标签: 烤烟 叶片结构 化学成分 近红外模型
  • 简介:为探讨不同氮肥形态下叶片组织结构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氮肥形态对焦油释放量的影响。大田试验设计了5种不同氮肥形态的配比,对5个不同时期的烤烟片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测定单料烟的焦油释放量。结果表明:1)初步研究表明,单料烟焦油释放量有随着氮肥中硝态氮比例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2)硝态氮占优势的处理比只用铵态氮处理的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大;3)相关分析表明:焦油释放量与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栅栏组织厚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对焦油释放量有直接作用,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可以影响焦油释放量。

  • 标签: 氮肥形态 叶片厚度 栅栏组织厚度 海绵组织厚度 焦油释放量
  • 简介:对中部和上部不同成熟度河南烤烟烟叶中的多种重要中性香味成分和常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结合毛细管GC及GC/MS对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了异佛尔酮、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22种重要香味成分。根据行业标准测定了不同成熟度烟叶中总糖、总氮、总植物碱等常规成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香味物质的含量及所测物质中醛类、酮类、醇类的总量都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上部烟叶随着其成熟度的增加,总植物碱的含量随之增加,还原糖、总糖的含量及糖碱比随之减小,总氮、蛋白质的含量则以尚熟时最高;对中部烟叶而言,还原糖、总糖、总挥发碱、蛋白质、总氮的含量以尚熟烟叶最高,总植物碱以成熟烟叶最高,糖碱比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小。

  • 标签: 烤烟 成熟度 中性香味成分 常规成分 气相色谱法
  • 简介:为建立基于烟叶麦角甾醇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初烤烟霉变预警模型,以2015年和2016年云南5个地区2个等级(B2F和C3F)初烤烟为研究对象,调节烟叶含水率为18%,在28℃,RH80%条件下以30天为实验周期,进行烟叶霉变实验。每3天取一次样,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并检测样品麦角甾醇含量。建立第0d初烤烟样品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监测模型并提取HotellingT-2统计量,预测第3天至30天初烤烟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的HotellingT-2统计量,对比分析肉眼观察和近红外类模型对烟叶霉变的预警效果。结果表明:1)烟叶霉变过程中,麦角甾醇含量逐渐增加后逐渐降低,当肉眼可见时,麦角甾醇含量较初始值增加4.66-23.38倍;2)基于上述监测模型,13个霉变烟叶样品中,提前预警天数为6天的样品2个,提前预警天数3天的样品7个,当天预警的样品4个,7个未发生霉变烟叶在30天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预警,预测准确率100%。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对初烤烟霉变的预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初烤烟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麦角甾醇 霉变 HOTELLING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