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Tai法对1997年至1999年以来湘西烤烟良种区12个试验点7个烤烟品种(系)的产量、产值和均价3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5%的概率保证下,参试的7个品种(系)中,K326、K346、云烟87、RG17等4个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平均值和稳定性综合表现较优,是产量理想、质优且稳定性强的类型;红花大金元虽然产量表现较优,稳定性较好,但产值和均价平均值中等,且不够稳定;315和K358两品种(系)性状的平均值及其适应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差.以产值作为主要评价性状,把产量和质量进行综合概括,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新品种的推广价值.研究还发现,产值的构成因子是产量和均价,它们之间相关不显著,性状间具有独立性,因果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 标签: 烤烟品种 经济性状 稳定性 分析
  • 简介:针对在建立烟草中还原糖、总糖、总碱和游离氯的分析模型时出现的模型转移问题,用离散小波变换的细节信息重构近红外光谱,建立了具有良好转移性能的近红外分析模型.通过考察不同小波基和离散小波变换阶数的选择对近红外分析模型及模型转移性能的影响,找到了一些较优的小波变换参数.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消除干扰信息的同时不引入新的干扰因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扣除基线和滤噪的计算,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前处理时具有突出的优点,是提高近红外分析模型转移性能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模型转移 烟草
  • 简介: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烤烟氮磷钾吸收积累规律,进行了田间随机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烤烟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130.64kg/hm2、27.35kg/hm2、230.03kg/hm2,单施有机肥分别为67.25kg/hm2、14.31kg/hm2、114.7kg/hm2,不施肥处理分别为40.08kg/hm2、10.14kg/hm2、82.46kg/hm2。不同施肥处理烟株氮磷钾积累强度均在移栽后60-75d达到最高值。烟株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分配顺序:叶〉茎〉根,叶的积累量大于茎、根积累量之和。每生产100kg干烟叶,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2.63kg、0.65kg、5.31kg,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为3.16kg、0.67kg、5.1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分别为4.26kg、0.89kg、6.65kg。

  • 标签: 烤烟 吸收 分配
  • 简介:针对部分文献和报道提出的烟农认识不足、运作不规范等烟农合作社问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予以分析,认为对合作社认识不足不应归咎于烟农,合作社部分规范问题可以通过甄别发起意图、甄选经营者和加强监督等措施解决,关键在外部推动者应坚守正确的角色定位。对烟农合作社其他应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

  • 标签: 烟农合作社 新制度经济学 交易成本 制度
  • 简介:巴西是全球烟叶生产及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每年烟叶加工会产生近35000t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废料。许多副产品和废料可能具备循环利用的潜力或用作农业土壤肥料;但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养分矿化作用。本课题研究了烟草加工废料(TPRs)的回田处理的可能性和农业用途,它们的矿化作用以及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本研究在田间实施,使用32L的容器装入Psamnent土壤,配置了排水收集器并在每个容器中耕种3株玉米。使用矿物肥料,家禽肥料,堆肥以及逐渐增加的(0,7,5,15,30和60t/hm^2)粉废料和碎废料进行了18次施肥处理;还进行了碎废料及二对二的矿物肥料补充(NP,NK,KP)试验,每项重复4次。

  • 标签: 养分循环 烟草加工 废料 土壤肥料 烟叶生产 矿化作用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特性对烤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壤土掺沙和壤土掺泥处理,分析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s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处理中壤土各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高。微生物生长分析表明,壤土有利于以糖类、脂肪酸类、氨基酸及酚酸类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掺沙后土壤则有利于以羧酸类、胺类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掺泥后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则表现最差。土壤酶活性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以壤土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为壤土掺沙﹥对照﹥壤土掺泥;脲酶活性为壤土掺泥﹥对照﹥壤土掺沙。综合认为,壤土特性条件下土壤通透性能好,烤烟根际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丰富,且有利以酚酸为碳源微生物类群的繁殖,加之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协调,因而最有利烟草生长。生产上可以通过适当客沙或客泥来改良土壤,以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促进烤烟生长。

  • 标签: 土壤特性 烤烟 生长 微生物群落 土壤酶活性
  • 简介: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8个木霉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扩增结果表明,18个引物均反映出18个菌株间的遗传多态性,供试18个木霉菌株的RAPD分析与其生防效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引物OPA-04与OPA-13对木霉菌全基因组DNA具有特征性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的结果趋于一致.以欧氏距离5.0~5.5为适宜的阀值范围,RAPD遗传标记木霉菌可以作为该菌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木霉 RAPD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对烟草品种K326叶片的发生和叶面积扩展规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K326烟草叶片的出叶速度前期慢、后期快,前期(4~8叶)5~6d、中期(9~18叶)2~3d、后期(19~34叶)1~2d出一片叶.叶片的长宽比在1.45~2.63之间,长宽比在低位叶处较小,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大,在高位叶又有所下降,打顶后的高位叶长宽比值下降较小.各叶位叶片长、宽和叶面积均有相似的扩展规律,用Richards方程拟合有很高的拟合度.使用该方程,可以获得一些与烟叶生长、发育和烟叶生产相关的生长参数.平均而言,达到最终叶面积一半的时间约需16.4d,生长速率达最大值约在出叶后14.77d.达到最终叶面积99%的实际生长期约需36.8d.打顶后,叶片的实际生长期更长.各叶位的长、宽和叶面积随叶位的增加而增加,至25叶后,增加的幅度变小,这种变化趋势也可用Richards方程较好的描述.

  • 标签: 烟草叶片 打顶 积温 RICHARDS方程
  • 简介:为有效评价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基于物理指标、烟丝常规化学指标和主流烟气化学指标,进行多特征统计分析,进而采用相似度分析建立了不同批次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定量评价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相似度方法可有效检验不同批次卷烟的质量波动情况,得到的结果与感官评价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可良好地区分不同牌号的卷烟样品。说明,基于多特征指标的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为卷烟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定量描述方法。

  • 标签: 卷烟 质量稳定性 多特征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 标签: 烟草 典型相关分析 外观质量 物理性状 化学成分 评吸质量
  • 简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以卷烟烟丝化学指标为自变量对小同品牌的卷烟进行判别分析,构建判别甬数,并对判别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榆验。结果表明,总糖、pH值、总挥发碱、果糖、葡萄糖、蔗糖、马来酸、柠檬酸、油酸、己酸、辛酸、苯甲酸、癸酸、3-羟基-2-丁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氧化异佛尔酮、金合欢基丙酮、寸拜醇等18个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由判刖函数的方差分析可知判别函数具有显著意义;用自身验证法和交睁:检验法对原样品进行网判,同判准确率均为100%,新样品的判别准确牢达到100%,判别效果良好。

  • 标签: 卷烟 烟丝 化学成分 逐步判别分析
  • 简介:运用HP滤波法对1978年-2005年河南烤烟生产进行了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河南省烤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移栽面积及受灾面积是引起烤烟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熨平烤烟生产波动一要稳定移栽面积,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注意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并考虑建立“补贴于土”的政策,实现植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烤烟 生产波动 HP滤波法 逐步回归
  • 简介:选用6个对PVY抗性有差异的烟草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烟草对PVY^N抗性遗传规律。结果发现:烟草PVY^N抗性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参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V.SCR的GCA最高,其次是VAM,是对PVY^N抗性的高值亲本,K326的GCA最低,其次是NC95,是对PVY^N抗性的低值亲本。通过V.SCR×K326和VAM×TN86组合证明了V.SCR和VAM两个亲本的SCA均表现较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参试品种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数量不同,V.SCR的抗性和NC95的感病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TN86的抗性和K326的感病性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环境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狭义遗传力较高(h^2N),2003年为81.7%,2004年为74.43%,表明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 标签: 烟草 双列杂交 PVY 配合力 抗性遗传分析
  • 简介: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需要准确把握“卷烟上水平”的提出背景、深刻内涵和路径措施。分析认为,“卷烟上水平”是在烟草行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面临深刻变化的内外环境和改革动力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要从“卷烟上水平”是行业一场新的重大变革、是行业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一项综合全面的系统工程的角度全面理解其深刻内涵,并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知名品牌、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抓好综合配套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路径措施。

  • 标签: 上水平 背景 内涵 路径
  • 简介:采用全基因组454个SSR位点对96份烤烟种质资源进行了群体分型,获得有效等位变异1038个。NJ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ΔK值最大。同时对该供试材料在4个环境进行了烟叶钾含量测定,其频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了标记-性状关联分析,获得11个烟草钾含量的关联标记。通过不同基因型的钾含量对比,获得5个高钾优异等位变异。为验证这些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又利用这5个关联标记扫描了其他130份烟草种质,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表明可以利用这5个高钾等位变异对烟草种质资源进行定性筛选,促进烟草高钾种质的利用和品种选育。

  • 标签: 烟草 高钾 关联分析 SSR标记 优异等位变异
  • 简介:回顾了我国混合型卷烟发展的曲折历程;分析了近年来中式混合型卷烟所呈现的销量下滑、结构偏低、状态走弱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消费需求不旺、行业政策不利和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动力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应从保障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重视中式混合型卷烟发展的意见,并从政策支持、原料保障、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中式混合型卷烟 调查分析 政策建议
  • 简介:以我国主产烟区的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测定了3个等级(C3F、B2F和X2F)共计391份样品的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分析了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在样品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上、下部叶长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中、下部叶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厚度和叶面密度均不相关;烟叶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的关系可用S形曲线^↑y=e^(1.484-2.041/x)来描述,与上、下部叶长的关系可分别用逆函数^↑y=8.225—265.570/x和^↑y=0.427+105.053/x来描述,与中、下部叶宽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函数^↑y=0.533+0.316x-0.010x^2和^↑y=-0.157+0.307x-0.009x^2来描述,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烟碱含量与其他物理性状的曲线回归不显著,表明曲线回归一般较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更有效。简单相关、曲线回归和次数分布3种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的内在关系。

  • 标签: 烤烟 烟碱 物理性状 关系分析
  • 简介:为明确SOC1基因在叶片中的生理作用,克隆到烟草中SOC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全长806bp。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后,获得26棵转基因植株,其中23棵鉴定为阳性植株,转化率为88.46%。与野生型烟草K326相比,获得的SOC1过表达烟株开花提前,株高增加,叶片宽大。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SOC1过表达不影响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但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碳酸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并降低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SOC1可能通过影响氧化还原状态而提高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速率。

  • 标签: 烟草 SOC1 转基因 光合 抗坏血酸
  • 简介: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总硫含量。有机和无机硫化物标样的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偏差小于1%,在烟叶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3%~98.9%,烟叶及卷烟中的测定结果RSD为0.11%~2.2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总硫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烟草及烟草制品 元素分析法 硫含量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确定了烟草根结线虫生防菌淡紫拟青霉IPC菌株在烤烟K326和云85根际的生长和定殖情况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菌剂2周和4周时淡紫拟青霉IPC菌株能在烤烟K326外根际、根表分离到,根内则不能分离到;而不同时期在烤烟云85的外根际、根表和内根际都能分离到.在6周时2种烤烟的外根际、根表和根内的分离数达到最大,8周时分离数减少.每个时期在2种烟草根际分离到IPC菌株的菌落繁殖单位(CFU)都是外根际最大,其次是根表,内根际最小.IPC菌剂处理后烤烟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2周比对照减少,4周时比对照增多,6周和8周时与对照接近.表明生防菌淡紫拟青霉IPC菌株可以在烟草外根际、根表定殖和生长,而在根内则较困难,菌剂施用2周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周后抑制作用减弱.

  • 标签: 淡紫拟青霉IPC 烤烟 根际 定殖 根际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