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茶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民生活必需品,是全民的健康饮料。据有关资料,二十世纪初全世界人口为16亿,到1999年10月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全世界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从0.19kg增加到了0.5kg,增长了1.63倍。持续十五年的茶与健康的研究,明确证实茶叶有益于健康,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防龋、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除臭、杀菌、抗辐射和抗癌等功效。可以预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茶文化和茶与健康研究的进展,

  • 标签: 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茶业 梅州 世界人口 生活必需品
  • 简介:广东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之一,茶叶发展方兴未艾.据唐陆羽《茶经》载"岭南茶产韶州(今韶关)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可见历史相当悠久.得天独厚的华南气候,适于各类茶树生长,汇集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尤以花香型茶树品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近代又发现了国内外独有的不含咖啡因的天然茶种.丰富的资源成就了众多的历史名茶,如粤北的乐昌白毛尖、清远笔架茶、粤东的凤凰单丛茶、梅县清凉山茶和鹤山的古劳银针等享誉国内外.近代我省创新名茶层出不穷,据统计省级名茶已达94个,部分名茶获得全国和国际奖.到2001年止,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已达到39%,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0.8万吨和3亿元,分别占19.3%和38%,比1990年递增4.7倍和5倍.成为我国名优茶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名优茶的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现就我省茶树品种的现状和优势作如下阐析,以资参考.

  • 标签: 广东 茶树品种 名优茶 可持续发展 品种结构调整 无公害栽培技术
  • 简介:在江南的“中国古文化之旅”中,没有一个地方会比浮梁更具魅力了。“浮梁”,一个古意的地名。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唐代诗人自居易在《琵琶行》中的那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栏干”,诗中一幅“怨妇思春图”不由就浮现在眼前了。但是,从诗中不难看出,“浮梁”同时也是一个“产茶、旅游、商贸”的好地方!

  • 标签: 浮梁 古文化 茶文化 中国
  • 简介:尽管天空飘着雨,气温骤降。广州茶博会的现场依然热火朝天,十分火爆。2012年11月22-26日,业界公认的"全球茶业第一展"——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2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C区举行。本届广州茶博会展览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来自中国内地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参展。5天展会,入场观众超过13万人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 标签: 茶博会 广州 国际茶文化节 茶市 中国内地 商品交易会
  • 简介: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刊登文章称:“如果您是从没有品过茶的30%的法国人之一;如果您还认为茶是一种‘女士饮料’或者只适于感冒或者消化不良时饮用,那么,您落伍了。”在法国,茶文化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这样具有吸引力。

  • 标签: 茶文化 法国人 持续增长 销量 茶叶 消化不良
  • 简介:通过对我国茶叶加工现状的分析,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强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为目的,提出茶叶加工高效、安全、清洁生产新观念,阐述实现我国茶叶标准化加工的相应措施;鲜叶采摘与集运标准化;工厂环境园林化.加工设备环保化、自动化;加强荼叶加工技术规程的研究制定,实现加工技术与管理标准化。

  • 标签: 产新 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 管理标准化 清洁生产 方式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测定茶叶中除虫脲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GCB/PSA固相萃取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方法的定量限为0.2mg/kg,线性范围为0.5-10mg/kg,加标回收率为84.5%-97.0%,相对标准偏差为3.4%.

  • 标签: 茶树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除虫脲 茶叶 残留量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长远经济作物的茶叶生产,其管理体制应实行何种形式?应怎样进行承包?各地都在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完善。在农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势下,我县体制改革前的“公社、大队、生产

  • 标签: 管理体制 农业生产 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茶工艺 设茶
  • 简介:清远笔架茶是清远的地方特色茶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本文从笔架茶的历史发展、种植方式、加工制作、品质特征、产业现状、科研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笔架茶提供资料。

  • 标签: 清远笔架茶 历史发展 种植方式 加工
  • 简介: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指引国家和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深化了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认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观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此,我们既要务虚,也要务实。固然,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所说的发展,与传统的发展理念不周,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也是全面地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强调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茶叶是人类和谐健康的优选载体,堪称“和谐饮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许多物质生活中融入高深文化的典型代表,因为茶叶不仅在经济价值上,而且在文化价值上契合了人类发展的需求,在新世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和谐乃至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茶叶可以起到特殊作用。要提高中国茶文化软实力,须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此开宗明义地对中国茶文化的性质、内容、范畴和特点,阐明作者的观点。认为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交叉文化”,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茶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共振、升华,属交叉科学范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就如何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产业,提高茶文化软实力,并就如何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力争化危为机,危中找机,建言献策。

  • 标签: 和谐健康 交叉科学 文化软实力 解放思想 化危为机
  • 简介: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对于茶叶的审评依然采用标准的感官审评来进行茶叶品质的测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茶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了茶叶的审评过程中,如计算机视觉系统、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新兴技术在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和滋味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的品评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茶叶审评 智能感官分析技术 计算机视觉系统 电子鼻 电子舌
  • 简介: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茗饮之事亦始于中国西南一带。各地种植的茶树和茗饮之风,寻本溯源,最初也是从这一地区传播开来的。茶的传播,在人类对茶的利用之前,是靠山川河流将茶子带向下游,茶子着陆后,适者生长成树,逐渐漫延,如此经历漫长的年代。远古采集利用的茶树,则属这种自然传播而长成的野生茶树。当我们的祖先发明茶的种植栽培方法之后,茶的传播,则转而靠采集种子或野生茶苗,乃至其它繁殖材料,进行繁衍扩种,于是就大大加快了茶的更多还原

  • 标签: 茶苗 中国西南 山川河流 子带 华阳国志 繁殖材料
  • 简介:为加快茶叶生产技术更新、品种更新的步伐,在坚持增施有机肥、栽培无性系良种和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等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推广了名茶机制技术和早春名优茶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目前该二项技术已经成熟,茶园可以提早开采,茶叶可以提早上市,并可增加早春茶产量;同时减轻了茶叶

  • 标签: 机制技术 名优茶 栽培技术 茶叶生产 无公害生产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政策的不断出台,民生的变化,各行各业都在做相应的调整,不少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传统茶产业亦进入新一轮的转型期。很多茶企、茶商都纷纷抱怨近年行情不好,茶市冷淡,市场发展缓慢,同时茶叶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及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茶产业被推上了新的“风口”。

  • 标签: 茶行业 茶叶质量 茶叶流通 茶产业发展 茶艺师 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