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 标签: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 简介:为测定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检测了乙烯利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3个实验组的微核发生率(6.13‰、9.13‰、11.25‰)与阴性对照组(2.88‰)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39.6‰、50.4‰、49.6‰)与对照组(38.6‰)比较,中、高剂量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乙烯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

  • 标签: 乙烯利 致突变性 微核 精子畸形
  • 简介:5月17日,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氯杀螨生产线正式关闭,标志着三氯杀螨在我国全面停产。

  • 标签: 三氯杀螨醇 停产 生产线
  • 简介: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nm光照下己唑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己唑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己唑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 标签: 己唑醇 光化学降解 光催化剂
  • 简介:依据NY/T761—2008标准第二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进行测定,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各不确定分量进行合成与扩展。结果表明: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8%和5.56%(k=2),其中标准溶液的稀释与定容过程、乙烯菌核利残留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所产生的回收率差异、色谱峰面积测量导致的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评价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 标签: 黄瓜 乙烯菌核利 残留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烯唑杀菌剂,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1992年、1993年、1996年、1999年在我国正式登记速保利12.5%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梨树黑星病;速保利5%拌种剂,防治高果丝黑穗病;速保利2%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黑穗病;速保利原药。据对农药产品登记动态统计,1992年至2006年全国20个省、区、市73家企业登记产品93个厂次(原药7个厂次、单剂31个厂次、复配制剂55个厂次)。

  • 标签: 产品登记 杀菌剂 烯唑醇 登记动态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玉米丝黑穗病
  • 简介:戊唑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9μg/mL.经戊唑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戊唑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戊唑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 标签: 戊唑醇 小麦纹枯痛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戊唑是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多年来使用量稳居三唑类首位,其活性高、防治效果好、性价比高,相比同类产品具有巨大优势。戊唑市场强劲,正成为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替代品种。2003年至今,戊唑年销售额均超过3亿美元,2011年全球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近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国也是杀菌剂登记中的热点产品,目前,仅原药登记就有45个;悬浮剂38个;水乳剂16个;可湿性粉剂12个;悬浮种衣剂12个;乳油7个;湿拌种剂6个;种子处理悬浮剂6个;水分散粒剂4个;微乳剂3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衣剂和悬浮拌种剂各1个;复配制剂45个。

  • 标签: 戊唑醇 三唑类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悬浮种衣剂 水分散粒剂 市场
  • 简介:F1050是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创制的含氟二苯胺类新化合,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杀虫、杀螨和杀菌活性,尤其对螨类生物活性更高,并对螨类各个虫态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作用方式以触杀作用为主。

  • 标签: 农药 合氟二苯胺 化合物 F1050 生物活性 作用方式
  • 简介: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面喷施乙烯利-甲哌鎓复配剂,能起到改善株型结构、促进同化分配转运和提高产量的综合效果.具体表现为:1)增加气生根数和根系干重;2)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茎粗,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提高茎粗系数;3)促进灌浆初期同化向根系分配、灌浆中期在地上部营养器官内积累、灌浆后期向产量器官转运,并有利于玉米提早成熟;4)提高双穗率、增加穗数,减少秃尖、增加行粒数,显著提高玉米单产.上述结果表明,乙烯利-甲哌鎓复配剂能起到防止倒伏、提早成熟的作用,在夏玉米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乙烯利 甲哌鎓 复配剂 夏玉米 产量
  • 简介:组氨脱氢酶(HDH)是组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最后两步反应的催化酶.对组氨脱氢酶的结构、催化机理、组氨脱氢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 标签: 组氨醇脱氢酶抑制剂 组氨醇脱氢酶 除草剂 结构
  • 简介:拜耳收购孟山都,是在全球行业演进大背景下,内因与外因叠加作用下,世界种业格局发生的一次巨变,堪称巨头之间“硬实力的重组、跨领域的聚合、黑科技的革命、大平台的再造”,奠定了未来一个时代全球种业态势,反映了产业演进的内在逻辑,对我国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既形成了战略紧迫感,又提供了更新的经验和更高的标杆。

  • 标签: 孟山都 大平台 重组 硬实 收购 拜耳
  • 简介:室内测试了菜粉蝶Pierisrapae4龄幼虫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并就α-三噻吩(α-terthienyl)和化合5[1-苯基-4-(3,4-亚甲基二氧)苯基-丁二炔]两种化合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可增强对幼虫超氧化歧化酶活体活力(invivo)和离体活力(invitro)。经光敏化合处理后,在紫外光照下,超氧化歧化酶活体活力基本不受化合5的影响,但能被α-三噻吩抑制;离体情况下,无论光照与否,化合5均不影响其活力,α-三噻吩在低剂量下有抑制作用,而在高剂量下则可使其活力增强,显示了不同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无论在离体还是活体的情况下,幼虫对α-三噻吩的光敏性优于化合5。对两种化合光敏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光敏化合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菜粉蝶
  • 简介:本发明详细研究了噻酰胺和甲噻酰胺的杀菌谱以及初步的杀菌作用部位;提供了噻酰胺和甲噻酰胺杀菌剂单剂的加工方法及其与常规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的加工方法;提供了噻酰胺和甲噻酰胺杀菌剂单剂及其与常规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的药效评价和比较。研究发现,噻酰胺和甲噻酰胺的杀菌谱较甲霜灵广,防治效果优于甲霜灵,其杀菌作用的初步作用位点是抑制孢子囊萌发。

  • 标签: 杂环杀菌剂 组合物 杀菌作用 加工方法 复配制剂 药效评价
  • 简介:Hydantocidin是一个天然螺核苷类化合,具有较高的内吸性除草活性,但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人们对Hydantocidin的糖类、脱氧类似、环二肽、交联结构类似等新型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新型Hydantocidin类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Hydantocidin 类似物 合成 生物活性
  • 简介:巴西国家固体废物政策颁布于2010年,此政策颁布之目的是敦促包括农化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处理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截至目前为止,巴西农化行业已经实现回收94%的农化产品包装。据巴西国家废弃包装处理协会(inpEV)统计,截至2014年6月,有超过30万吨废弃的农药包装被送到指定的清理地。仅今年上半年,大田清理系统就处理了2.2万吨废弃材料。相比去年同期处理量提高了7%。

  • 标签: 废弃包装物 巴西 回收 固体废物 清理系统 生产过程
  • 简介: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以砂地柏SabinavulgarisAnt.果实油主要杀虫活性成分松油烯-4-的萃取率为评价指标,提出了砂地柏果实油中松油烯-4-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物料粒径0.85mm(20目),静态萃取10min,萃取温度45℃,压力34.47Mpa,流体CO2总流量30mL/g。采用该法对砂地柏果实油中松油烯-4-的萃取率达2.72mg/g,明显高于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率为2.00mg/g),并具有快速、简便、精确、无毒、经济等优点。

  • 标签: 砂地柏精油 松油烯-4-醇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法
  • 简介: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冬青卫矛内生真菌CylindrocarponolidumW1次生代谢中分离鉴定出8个抑菌活性化合W1-1~W1-8。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并结合相关文献确认其为壳二孢氯素及其类似,分别为IlicicolinA(W1-1)、5-ChlorocolletorinB(W1-2)、IlicicolinB(W1-3)、Deacetylchloronectrin(W1-4)、IlicicolinC(W1-5)、壳二孢氯素(W1-6)、CylindrolA_4(W1-7)和CylindrolB(W1-8)。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壳二孢氯素及其类似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上述化合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6.25、3.13、〉100、3.13、6.25、12.5、25和25μg/mL;化合W1-2、W1-4和W1-5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36.45、21.60和26.69μg/mL,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21、16.79和12.11μg/mL。

  • 标签: CYLINDROCARPON olidum W1 壳二孢氯素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